第一文秘网    > 租赁合同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57:53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78-01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致力于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由此可见,我们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敢于放开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引向课外,引领、激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

1.重组教材,挖掘生活化的素材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若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动手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直观形象地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性质、定理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可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对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这些纸张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通过操作,进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可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等),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质疑讨论,唤醒学生的数学意识

我曾经让学生质疑讨论这样的问题:你能否找到不用数学知识的人?你能否找到不用数学知识的一天?两个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讨论的热情极其高涨,兴趣盎然地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譬如,买、卖东西,度量长度,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 还有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 此外,生活中的一些图案的设计,地板砖的铺设以及造型各异的建筑物等,则用到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及平面图形的密铺,黄金分割等知识……通过同学们的激烈争议,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无法找到不用数学知识的人和不用数学知识的一天,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可以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与意义,树立起他们学好数学的决心,唤醒学生沉睡的数学意识。

3.激发兴趣,在生活情境中引入新知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我曾听过一节教学"高矮"的公开课:教师先找两名同学(1号和2号)上台来比比谁高,谁矮. 学生答:1号高、2号矮. 接着,老师又找了另一名同学(3号)上台来和1号比,看看谁高、谁矮. 学生答:3号高、1号矮. 在这一生活情境中,教师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一会儿1号高,一会儿又说1号矮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经过大家的讨论,理解了高矮是相对的,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变换书上的观察插图,教学内容为现实生活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开放性、从而极大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探索兴趣和欲望。

4.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素质之一。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途径的认识。如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提出连续掷两个骰子,问一个正面朝上,一个反面朝上概率是多少?学生可以做试验,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大有裨益。

4.2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尽其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直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最终的目标。数学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如:研究分段函数时,引进了这样一道例题:某租赁公司拥有汽车100辆,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000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增加50元时,未租出的车将会增加一辆。租出的车辆每月需要维护费200元。①当每辆车月租金为3600元时,能租出多少辆?②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多少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收益是多少元。这样一来,能使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分段函数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4.3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其实,在解应用题时,特别是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建构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建模训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4.4拓展生活实践,为学生打造运用数学知识的平台。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提及门轴与地面的垂直,此内容的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增强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中间,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并自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动性。

4.5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你留意,就能发现。比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生活,有效进行表达和交流。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的乐趣,想去发现、去创造,产生迫切学习知识的愿望。

推荐访问:在生活中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