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融资租赁合同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污染防治问题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0 08:58:35   浏览次数:

摘要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污染问题触目惊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环境污染的形成有各种原因,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污染;环境治理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亿万农民不仅要在收入逐步增加的基础上享受宽裕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对生活的环境状况也有更加美好的要求。碧水蓝天、花香鸟语、小桥流水的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不能仅仅是古代诗画中讴歌与表述的,不能仅仅是人们心目中美好的向往,而更应当是生活中的现实,是实实在在可以让每个人体会到、感受到和享受到的东西。

但是,我国农村目前环境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污染问题触目惊心,这些问题正在严重地影响和威胁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实际上正是党中央针对农村目前的环境状况所提出的重大举措。

1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1.1水污染触目惊心

据《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披露:在2004年我国对7大水系的412个断面监测中,能够满足1~3类水质的为41.8%;4~5类水质的30.3%;劣5类水质的为27.9%。在对27个重点湖、库的监测中,满足2类水质的仅2个,占7.5%;3类水质的5个,占18.5%;4类水质的4个,占14.8%;5类水质的6个,占22.2%;劣5类水质的10个,占37.0%。很多地方的河流、湖泊是20世纪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可以灌溉”、90年代“垃圾覆盖”、现在则是“生态破坏”。严重的水污染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灌溉用水的污染使有毒物质在农作物中富集,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甚至完全使其失去使用价值,有的地方农民不得不因此改变种植结构。与水直接相关的渔业严重受损,许多河流、湖泊水质发黑变臭,鱼虾绝迹,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1.2土壤污染潜移默化

目前,我国有大约1 300~1 600万平方千米的耕地受到农药污染,近1/4的陆地的表层土壤受到各种有毒污染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25%的土壤处于警戒状态,污染比较严重的约5%。土壤污染造成农作物的严重污染,已影响到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有关部门进行的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中,江苏调查区蔬菜和稻米的铅超标率分别达到60%和46%。广州调查区的蔬菜样品中,七氯和异狄氏剂醛的检出率都在85%以上,而硫代硫酸盐的检出率竟然高达94%。因土壤污染,全国每年粮食减产1 000万吨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约125亿元。

1.3固体废弃物污染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由此带来生活垃圾量的迅猛增长,并且因城市垃圾向城郊和农村转移,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2005年《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显示,当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仅为51.7%。国家建设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1/3以上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相当于5万公顷土地。一些地方的农民反映,村子里原来鱼虾嬉戏、荷花盛开的池塘早已变成了垃圾堆放地,每逢夏季臭味刺鼻、蚊蝇成群。大量的垃圾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死亡,土壤盐碱化、毒化,无法耕种。有些垃圾因含有多种有害成分,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氨气,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周围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一些地方的稻田土壤因渗入镉废渣而被污染,致使稻米中的含镉量超标,无法食用。大量垃圾的堆放在侵占大量土地的同时,还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全国人大环资委2006年下半年的一份环境执法检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固体废弃物堆存量已经接近80亿吨,已对土壤和水体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4酸雨污染日渐严重

目前,由于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等原因,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域已经超过30%。在2003年监测的487个城市中,出现酸雨的有265个,占54.4%。2004年这一比例比2003年增长了2.1%,酸雨频率超过8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1.6%。酸雨不仅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对农作物(庄稼、林木等)的生长也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每年因酸雨造成的GDP损失占全国GDP总值的约2%,达50亿美元左右。

2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2.1垃圾处理发展滞后

国际上通行的垃圾处理方法一般有3种:填埋、堆肥和焚烧。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较为普遍的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但是,垃圾焚烧发电需要3个条件:垃圾的燃烧热值要达到4 200kJ/kg以上;垃圾产生量每天要达到600t以上;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资。我国的城市垃圾含热量过低,加上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垃圾焚烧发电在目前基本不可行,因此填埋就成为城市垃圾在目前的主要处理方式,如北京,垃圾填埋处理的比重占总量的90%,全国这一比例为82%。

2.2经费缺乏,投入不足

我国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各地发展不平衡,垃圾和污水处理的费用是各地环卫部门共同面临的难题。每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成本在北京是150~170元。因此,即使是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治理所需的费用也是市政部门经常头疼的问题。

2.3环境意识淡漠

我国几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使人们对垃圾问题的认识非常淡漠,不仅是农村,即使是一些大城市,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甚至随地大小便的现象用“比比皆是”来形容毫不过分。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废水、废渣、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但不少地方的官员对此视若罔闻,只关心自己的政绩,对环境、对民生的关注少之又少。这是我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4环境卫生体系落后

我国系统化的城市环卫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目前,在主要的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污水的处理体系基本形成。截止2004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共559座,比1979年的12座增长了46.6倍。但我国的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却处于这个环卫体系的覆盖范围之外,大量的农村居民不仅延续着对垃圾随意倾倒、自然堆积的习惯,而且随着城市垃圾和污水向农村的转移,使农村的环境恶化日益严重。

3防治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

3.1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个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在众多环境问题中,垃圾对环境影响最大、最普遍、最不受重视,同时也最难解决。我国至今没有一个垃圾研究所,没有任何一个大学设有垃圾专业,这种状况应当尽快改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招商引资红红火火,大家关注的是产值、是税收、是GDP,而环境污染问题往往总是在成为问题之后才引起重视。我们不能等到垃圾问题产生严重后果以后再去解决,应当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和措施。

3.2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用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垃圾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桂林、厦门等成为这方面的模范城市。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是可以解决部分社会群体的生存、就业甚至脱贫问题(现在一些大城市周边大量人群依靠捡拾垃圾为生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二是通过在垃圾中寻“宝”,把能够利用的物品分捡出来再加工使用,可以为社会解决大量的自然资源(纸张、金属 、玻璃、塑料等);三是通过垃圾分类减少了需要最后作为垃圾处理的数量,对社会的投入同样是一种节约。当然,唤起全民的环境意识,在抛弃垃圾的起初就进行严格的分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3加大环境治理的经费投入

治理环境污染离不开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因此加大环境治理的经费投入十分必要。当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能够用于环境治理方面的财力、物力不够充裕,但如果等到环境问题变得十分严重时再着手治理,所花费的代价恐怕会更大。太湖、巢湖和滇池的现状就是很好的例子。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的小区开始向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用,并且这种做法有逐渐推广的趋势。笔者认为,除了国家应当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和经费投入之外,向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有的含在物业费中)作为国家治理环境费用的补充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唤起更多的人重视环境问题。

3.4加快环境卫生体系改革步伐

《中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白皮书强调,当前中国环境卫生体系的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乡村环境卫生体系相对薄弱等问题,都是制约因素,都是需要在工作中解决的问题。一位常年从事环境卫生行业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学者认为:“有必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环卫事业的倾斜力度,同时从源头抓起,促进城市垃圾的减量化,尽可能减少城市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4结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同产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更何况我国多年来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积累的问题更多,面临的困难更大,环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我们对此高度重视,真正把环境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新世纪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须解决的问题来对待,办法就一定会产生。

推荐访问:新农村 防治 重视 污染 建设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污染防治问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