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知识产权合同

河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41:38   浏览次数:

【摘 要】对河北省118所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多所学校存在管理制度模糊,缺系统性和标准性;心理教师专业化不足,发挥价值有限;专业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作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建议建立规范化的制度,树立三级防控体系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理念;建立“互联网+心理健康”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建立“分层培养”的师资模式,搭建“医教协”人才资源共享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3-022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3.109

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河北省正紧锣密鼓的开展着,一些中小学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但目前有关河北省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鲜有见到。本研究拟从河北省抽取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展开调查,并基于调查为今后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河北省地区的中小学121所(份)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18份,调查涉及石家庄、邢台、唐山、保定、张家口、沧州、衡水等地,对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或心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构成如下:按学校所在地域划分,城市地区学校71所,县镇村学校47所;按学校性质划分,普通学校78所,重点学校25所,心理健康特色学校15所。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从态度现状、师资现状、工作内容现状、环境现状、经费现状、资源共享、存在问题七几方面编制,共31道正式问题。采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问题与分析

2.1 管理制度模糊,缺系统性和标准性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做出了要求,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时缺少配套的具体的实施措施,地方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时便缺少规范性的指导。在上级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管理方面,37.3%的教师不清楚教育局是否下发过心理健康工作的规定要求,10.3%的教师未见过教育局下发过的规定要求。39.8%的教师提到学校没有接受过上级部门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检查,45.8%的教师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未对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进行过评价。

在中小学内部管理上,校内主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部门目前并不统一,所调查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政教处负责的占32.2%、教导处负责的占18.6%、由副校长直接负责的占15.3%,其他有校团委、校长等负责。管理制度上,高达66.1%的教师表明目前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评价机制上,81.4%的教师认为到现阶段为止学校没有对心理健康老师的工作进行过评价,有评价的学校其评价内容也并不统一。

以上调查数据反映出心理健康工作在推进时随意性较大,管理部门不统一、制度模糊、评价模糊的问题。

2.2 心理教师专业化不足,发挥价值有限

心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开展。但目前中小学缺乏高水平的心理教师队伍,36.4%的学校还未配备相应教师,配备专兼职教师的64.5%的学校中也有很多学校的心理教师由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或未有专业学历背景但有心理咨询师证的老师暂时担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包含甚广,在询问“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包括哪些?”(多选)时,56.4%的教师选择了个别咨询、48.2%的教师选择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次是心理档案建设(35.5%)、心理主题班会(35.5%)、教师心理辅导(34.5%)、团体心理辅导(32.7%)等。以上数据反映出目前河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侧重方面,个体咨询、课程教学是普遍认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而学科渗透工作、心理普查、家长心理培训、专家讲座、网络线上咨询的工作有时会被忽视。心理档案建设上,真正进行并完成过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学校占30.5%,其中做到档案每年更新的仅占16.9%。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方面,50.8%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为每周上1节(55.1%)或两周上1节(35.6%),课堂以讨论式(54.2%)、讲座式(16.9%)为主,缺少心理游戏、心理剧表演,心理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心理健康工作实则有预防、教育、评估、咨询、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等功能(黄庭坚,2010),然而目前心理老师的工作被局限于事后个体咨询、心理知识讲授,其预防评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开发学生潜能等价值未得到体现。这种现状并非心理老师自身能够扭转,这与上级部门、学校对心理教师工作内容认识不足有一定关系。

2.3 专业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作重“形式”轻“实效”

比较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96.6%的受访学校认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重视归重视,但这种观念上的“重视”在实际行动中似乎只流于表面。一方面,这种“重视”只放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这些硬性设施指标上,而这种建设目前存在有设施但无效用或设施建设不完备的情况。调查显示,62.7%的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配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学校中,个体心理咨询室的配备率为85.5%、团体辅导室的配备率为51.8%,其他咨询功能室的配备率在40%以下。目前看来,很多学校机构建设未能达到标准,且教师对以上这些专业心理设施的满意度一般(仅28.8%的教师较满意)。不少学校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建设成本太高,设备费用昂贵,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发挥的作用却一般(56.2%教师认为作用一般,9.4%的教师认为该机构起到的效果较小或几近形同虚设),咨询室真正用于学生咨询的很少,咨询室和其他功能室似乎成了摆设,以用于上级检查。设施建设的“重视”最终未换来与成本相当的效能,这实则有些尴尬。

另一方面,学校的“重视”缺少对学生瑞物细无声的心理辅导和全方位常态化的教育,这种常态化重视的缺少与上级指导模糊、家长认识缺失(分别有67.3%、54%的心理教师们认为“学生和家长不重视”、“上级支持力度不够”是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一大问题)有很大关系。这种持久性的常态化工作需要行动上的落实,需要经费的支持,然而仅有6.8%的学校设有专项心理健康工作的经费。一些学校表示,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不好衡量,纵然有成效也并非是立竿見影的,而学校的资源有限,学校领导更倾向将资源往紧迫性的、成效显著的工作上倾斜。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便淡化于学校日常管理中。

3 对策

3.1 建立制度规范,扭转观念意识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心理咨询工作流程、心理辅导室设施建设等内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上级领导、校领导要树立立三级防控体系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理念。第一层以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项目和服务,面前全体学生;第二层为有面对一些有心理辅导与咨询需要的学生提供无偿服务,第三层面对小部分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联合校外机构,提供更专业的帮助(俞国良、侯瑞鹤,2015)。传统模式干预重在事后干预,出现问题才予以解决,三级防控体系注重全员参与的事前预防。这种模式更加契合《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更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 建立“互联网+心理健康”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曾文雄,2017),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借由平台实现中小学生在线心理测评与心理问题甄别,教师心理辅导案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心理督导师在线督导等目的。真正解决心理测评软件等重复购置所带来的资源浪费、资金成本过高,信息资源雷同等问题,使智慧型资源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

3.3 建立“分层培养”的师资模式,搭建“医教协”人才资源共享模式

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采取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分层次培养模式(黄希庭,郑涌2015),着力建设一支具有专业背景的骨干心理教师队伍,开展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等非专业背景人员的培训。推进中小学教师与地方高校、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心理协会的专业人才交流互动,鼓励中小学邀请优质心理教师、专业人才来校指导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搭建“医教协”地方心理教育专业人才库,定期举办经验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构建地方心理危机转介体系,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精神疾病医疗机构等部门之间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另一方面构建地方心理咨询师督导成长体系,使学校心理咨询师能够在专业上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基于需求与服务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5).

[2]黄希庭,郑涌,毕重增,陈幼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30(1).

[3]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8).

[4]曾文雄.共享一片天:云时代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7).

[5]何妍,王晶晶.努力构建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访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8).

推荐访问:河北省 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研究 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