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营合同

以传统美德为舟,载师生齐齐发展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5 09:59:00   浏览次数:

我校建校来立足中华传统美德研究,以中华传统美德文化作舟,载师生全面发展,致力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的创新管理,全面提升校园育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和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各科中渗透传统美德和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通过综合系统的实践活动和情景设置,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使感知得到内化,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真正体现德育的有效性。

我们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素材,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自主进行,点滴渗透,细雨润物。如语文学科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有针对性进行全程教育,数学和英语学科则结合生活和教材实际自然渗透,综合科则在课堂中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点滴渗透。同时学校结合相关的节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力争把传统美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因材施教,点滴渗透,润物无声。

二、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为导向,提升现代公民素质

我校从2002年创立以来,每天都坚持利用广播、课间时间对学生进行格言、《三字经》等中华经典宣传学习。在学生“熟读经典,背格言”基础上,鼓励学生诵读,表演,创作格言、活用格言。用“讲故事,演讲,表演,小品”创作公民道德格言,警句等活动,并利用班会课在班上宣读。

按照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开发出一套中华传统美德校本课程。在版面设计,内容编排方面着重体现个性特点,教材内容均来自社区学校和家庭的故事。我们要求每隔两周的班会课进行学习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好榜样,内化自己的美德意识,使学生人格,气质及行为有了更高的升高。

三、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合力推进现代公民素质

1.成立全市首支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中华传统美德辐射社区。

德育的意义在于实践。2006年5月,昌平小学在市关工委、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下,率先成立全市第一支“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在以市关工委提出“十帮”活动、特别是“关注特殊家庭”、“帮助有困难的人”为宗旨,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工作思路下,利用行之有效的志愿宣传服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关爱他人。少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学校围绕“做关心他人的小公民”为主题,开展了少年志愿者活动,学校组织了富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动,如有序地开展了少年志愿者社区援助计划,生态环保宣传,慰问老人,为弱势群体捐款献爱心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队员的专长,为社区贫困孩子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并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打扫卫生,给予一定经济和生活中的援助等力所能及的服务,进一步弘扬“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2.开设“感恩”存折,创新性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知恩图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针对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人不感恩、对事不关心、对己不负责”的现象,学校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别开生面地给每一位学生都开设“感恩存折”,将“知恩图报”这种古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小公民身上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本“存折”从2006年3月份开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他人给自己的恩情并以实际行动感恩他人,最后记录下自己的“感恩时间”、“感恩事情”、“感恩心语”。每个月由班主任收一次,由德育处评选出优秀的同学,并在广播宣传表扬。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事情;学会了如何体恤他人,关爱他人;学会了怎样回报他;如,有些学生在感恩存折上写下——

“感恩时间:4月10日”,“感恩事情:工作了一天的爸爸晚上还辅导我做奥数题”,“感恩心语:爸爸,当您老了的时候,我读报纸给您听”……

一本本感恩存折,承载着一颗颗感恩的心,创新了“传统美德”的感恩教育

责任编辑 龙建刚

推荐访问:齐齐 师生 传统美德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