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信

藏族地区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7 08:36:49   浏览次数:

《藏族地区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由甘南师范学校(简称我校,下文同)数学教研组协同甘南州藏族小学、合作藏族中学、迭部藏文小学、合作一小、合作三小、临潭店子九年制学校的部分数学骨干教师申报的一项课题。2009年6月得到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实验伊始,课题组教师统一认识,自筹经费,在教学一线展开实验工作。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数学教育水平与甘肃省其它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与国内发达地区更是差距悬殊。藏族地区的数学教育能否经受和应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正是我们这一代在藏区从事数学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者要面对和回答的时代命题。尽管甘南州教育相对滞后,但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给数学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作为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技术能力,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功能和教育质量。所以,开展藏族地区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课题研究,对于推进甘南藏族自治州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使静止、封闭、模式化的东西变为“虚拟现实”、“开放的”、“参与式”、“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让学生有了“思维实验室”与“理想空间”。

2.现代心理学。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兴趣以及兴趣的动机虽然不是直接承担认知任务,却是动力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因素,是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而利用信息技术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究,使师生课堂互动,无疑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实践能力。

3.建构主义理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4.人本主义理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对这一点,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学习要创新,但却没有强调要跟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联系起来。人本主义却特别给予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方面。人本主义更重视师生定位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以情感为纽带,维持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认为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压抑或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得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教学过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积极探索开放教学的新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课堂中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授与探索的关系,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努力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使师生互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形成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信息,探究课堂教学的互动型模式。

2.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学生“被动”为“主动”,媒体由“教具”为“学具”,教学过程由“描述”为“流程”。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突出的交互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改革传统教育形式,实现教育的根本改革,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创设主动学习情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在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原则、方法、误区。

2.研究在信息技术下基于概念图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3.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研究在藏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5.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藏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模式。

五、科研队伍建设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方案、计划的审定,实施过程的督导,为课题实施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组织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

2.成立课题实验学校。确立了甘南州合作市藏族小学、合作藏族中学、迭部藏文小学、合作一小、合作三小、临潭店子九年制学校、甘南师范学校共七个学校为实验学校。确立了实验课题、明确阶段任务,制定阶段计划,定期召开课题工作会和研讨会,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教学案例并进行反思。

3.走访专家。课题实施期间专程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学习取经,得到了专家的支持与帮助。有了专家的支持指导,使课题的有序实施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4.加强学习。课题组成立后,全体成员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和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现代心理学等理论。通过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掌握了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保证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了解现状。课题组对甘南州七县一市的731名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找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一线教师虽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很高的热情,但教师普遍认为自身技术缺乏,制作课件的能力较低,渴望能得到培训。二多数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的能力欠缺,重课件制作,轻教学设计,疏合理应用,非常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三是许多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学生普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厌倦感,喜欢上计算机课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2.整合整体与个体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多次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广泛讨论,建立了小学数学组和中职数学组两个小组。在课题组教师队伍中逐步树立起了四种意识:树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意识;树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自身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树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意识;树立各项研究活动要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意识。

3.整合多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和有机整合,决定着课题研究目标的有效达成。

(1)专题研讨。进行课题专题研讨,有助于促进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助于在互动研讨中通过促发教师思维碰撞,共同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提供研究经验,从而使教师们对课题研究的方向更明确,研究方法更明晰,研究过程更理性,并且富有实效。在针对实际教学问题的研讨中,课题组教师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有效地促进了课题向前发展。

(2)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从中了解学生家庭信息技术运用氛围、学习方式和教师现有网络知识的现状。

4.整合研究与教学。从课题开题以来,我校课题组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师生共同利用网络、多媒体上丰富的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实验中,我们重点对模式构建进行了研究:

(1)小学数学组构建了如下四种教学模式:①“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学习思路的引导,针对学生求知过程中的疑点,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其求知欲望和信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并在实践和探究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②“尝试——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问题先作尝试猜测或假设,再通过运用网络信息引导学生去发现,验证和归纳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放手让学生尝试的过程,十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动、发展和发现。③“协作——探究”教学模式。协作、探究既要表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协作性,有利于形成创造合力。协作——探究是以小组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团队评价机制为保障,促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生动局面。不断将认识引向一个又一个新高点。④“自学——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技能状况以个体自学为主进行自主选择,向着各自的自学目标,自主探求、自主发展。

(2)中职组数学组开展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图概念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的专题研究。

七、主要成果

经过两年半的实验研究,课题组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手段与新课标精神有机地结合,探索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着眼于教师、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断增强广大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意识,开发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六所实验小学和我校的数学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主要表现在:

1.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清晰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广泛性和信息显示的多样性以及多种教育媒体的综合利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通过实验、反思、再实验,写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课题组构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自主性,组织实践与学习,让学生学会借助于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中思考、探究。其次,突出交互性,组织不同形式的讨论,在学习上建立起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中表达自己,完善自己,学生互帮互助,学会合作。再次,突出了创新性,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给学生创造了充分发表带有个性意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结语

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沿着有新意、讲科学的思路继续将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精神延续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技术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总结完善已经构建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推广运用。

推荐访问:藏族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数学


[藏族地区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