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书

运用自制实验教具,上好科学实验课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1 08:42:00   浏览次数:

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有一些实验器材在《小学科学仪器配备目录》中没有编入;有一些器材学校虽然配置了,但因量少或损耗未及时补充;还有一些价值昂贵的器材,广大农村小学由于经费紧张,没有资金购置。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小学科学学科实验教学的开展,使本来就处于所谓"副课"位置的科学课在师生心目中位卑势弱。

为了提高科学学科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因陋就简,制作实验教具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一、自制实验教具的直观性

人教版小学科学第十一册第11课《电磁铁(一)》中,有三个分组实验。⑴探究电磁铁的性质;⑵认识电磁铁的两极;⑶电磁铁两极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教学这一课前,我找来一块木板作底板,把制作的电磁铁、电池盒(能做360度旋转)等安装在木板上,制作了一个"电磁铁示教板"。在实验一中,我把制作好的电磁铁用铁夹固定在底板上,把导线两端的鳄鱼夹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用钉尖(帽)接触大头钉,能吸针;切断正(负)极连接,不能吸针。

在实验二中,我用钉尖(帽)接近标有南北两极的磁针。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能判断钉尖(帽)的磁极。

在实验三中,示教板上钉尖(帽)的方向不变,把电池盒旋转180度(或把绝缘导线按相反的方向缠绕),接近电流,用磁针检验,钉尖(帽)的磁极会改变。

该示教板制作简单、材料易得。在教学中,我把它竖立在讲桌上演示。它能直观地说明电磁铁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在认真观察了老师的演示后,再进行分组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二、自制实验教具的趣味性

小学科学第十一册第18课《机器》中,重点内容是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教师利用"机械实验箱"中的材料来演示,学生很容易掌握机器的工作部分、传动部分和操纵部分。但动力只能是教师的"人力"演示。如何让学生理解产生动力的动力机呢?教材上列举了一些动力机名称,配了两个动力机插图,但学生甚感枯燥无味、一知半解。

在教学这一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参考课外资料,制作了一个蒸汽机模型。

我用易拉罐做蒸汽锅炉,把展开的易拉罐铝皮剪成圆片,再剪成叶片做叶轮,置于锅炉之上。把锅炉定在方座支架上,在锅炉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使水煮沸。蒸当汽从喷嘴急速喷出时,冲击叶轮做高速旋转。教师演示该实验后,学生惊叹蒸汽产生的动力如此之奇妙。我借机向学生指出蒸汽能产生动力,自然界的风和水能不能产生动力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动力机的探究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课后学生们用圆铁皮剪成水轮,用厚纸折成风轮。看见它们分别在水力和风力的驱使下作高速旋转,学生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一课的教学,由于我应用自制的蒸汽机模型启迪了学生课外制作的创作智慧,使本来索然无味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学生对趣味无穷的自然奥秘的探求活动

三、自制实验教具的多功能性

小学科学教材中,水与空气的知识占的份量较多,它们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地分别安排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力求制作的教具在三个学段中都能使用,尽可能地提高使用频率,体现其多功能性。

在小学科学第二册第2课《浮和沉》一课教学中,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一个带盖的透明塑料小瓶,把它放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然后我指导学生讨论:怎样让这个小瓶沉入水底?学生们分组实验,探究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在瓶中装水、砂或石子,打开瓶盖或把塑料瓶戳破,都能使小瓶沉下去。

在教学第五册第7课《压缩空气》中,我把在《浮和沉》一课中用过的塑料小瓶的底部侧面打一孔,安上短管,再在短管上接一根长胶管,夹上夹了,在玻璃瓶底部塞紧一团纸,然后倒立压入水中,纸团不湿。如果将夹了松开,杯内空气由胶管流出(胶管插入水槽冒泡),水进入瓶中,、上升到瓶底(瓶倒立),纸团就会湿。该实验改进了教材中侧倒放气的实验方法,较好地说明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

第五册第11课《水的浮力》教学中,我仍应用底部侧面开小孔的瓶子,并且把瓶盖也钻一小孔。在盖上小孔和底部小孔分别接上一根长短胶管。短管置入水下,长管接上注射器(用嘴吹,吸也可),向杯内充气,空气挤出水后,抢占了空间,杯子轻了就浮上来。然后吸出空气,水又注入,杯子变重,使其下沉。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制造的。

以上用过的塑料小瓶还可以用于过滤实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连通器实验等。

实验教具的多功能性,既节省了教师重复自制教具而耽误的时间,又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多年在小学科学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老师们在平常教学中可以借鉴,并且要举一反三,灵活使用。(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中心学校)

推荐访问:科学实验 教具 上好 自制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