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推荐信

农村教育空洞化与城区巨型学校关系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0 08:39:47   浏览次数:

摘 要:中国的义务教育发展至今虽有一系列成就,但就城乡而言差距是一直存在的。农村教育依然面临投资不足、教师待遇不高的问题,教育出现空洞化;而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地区却出现了可容纳上万人的巨型学校。在寻求教育公平的今天这种局面是很不利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看到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空洞化;巨型学校;教育公平;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61-01

众所周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投入,而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平等会导致不同地区间教育的分化。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的教育不平等现象是比较明显的。就城乡而言,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教育落后问题仍然突出。农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50%,这几年党和国家花了很大的精力加强农村教育的建设,取消了学杂费,为农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农村教育的长期欠债,靠短期的一些政策支持,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农村教育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不仅仅靠免除义务教育经费就能解决。1、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短板,这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产生了教育费收入减少与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2001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2、然而,这是“以县为主”的模式,仍然不能破解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缺乏的困局。于是在这种城乡教育的差距下,各种教育问题层出不穷,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农村教育的空洞化和城区的巨型学校。

教育空洞化:农村教育之殇

农村教育空洞化是指农村学校师资和生源被抽空,纷纷涌向城市以追求好的待遇或教育条件,导致农村学校出现“空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第一,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对我国的各类资源的分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这种公共资源的分配也同样是优先满足城市的需要。3、农村地区经济的落后以及教育筹资渠道的缺乏导致教育资源投入远低于城市,这就导致办学条件有限,农村家长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却在迅速提高,这会导致学生家长对农村学校办学的不信任,更倾向于让孩子到城镇或者市区的学校接受教育,造成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第二,师资的缺乏。现在城乡教育失衡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软件,尤其是教师,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品质。4、一方面,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很低,远低于城市地区的教师工资水平,有时候一个教师得同时教几门课,任务繁重,这就造成教师对工作不热心,为了追求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许多教师纷纷涌向城市学校,所以很多农村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另一方面,农村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学历高的和年轻点的老师都不愿呆在农村,教师队伍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第三,教育移民的不断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随着打工的父母迁到城市地区并在那里接受教育,一些城市中小学甚至“人满为患”。另外,除了随迁子女,专门把孩子送到城市读书的家长也大有人在,基础教育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生源数量的减少。第四,十余年“撤点并校”的影响。撤点并校是为了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是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区过于盲目的裁撤学校导致出现大量问题:在十余年的“撤点并校”过程中,许多农村学校逐渐缩小规模,或者被弃置不用。5、因上学路途增加而产生交通费或者住宿费、伙食费的花销,学费负担的增加,促使很多学生家长在教育支出大抵相似的情况下让孩子到城市接受寄宿制的学校教育。

农村教育的空洞化对于农村教育健康发展是有很大的危害的。首先,生源和师资的减少不利于农村教育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城乡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其次,优秀师资留不住必然导致农村教育水平下降。再次,农村学生到城市读书必然加重家庭的教育经济负担。最后,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城市巨型学校的形成,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

巨型学校:中国教育载不动的“超级航母”

另一方面,在城市出现的巨型学校也是教育的城乡不平等的另一写照。在农村学校呈现“空洞化”的同时,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小城镇却出现了班级总数高于60个、在校生超过数千人甚至达到上万人的巨型中小学。巨型学校的出现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城市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投入。城市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往往会吸引大量师资和生源的到来,这就必然会导致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第二,政府的推动。巨型学校的产生,往往是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结果,地方政府往往将升学率和学校创收的情况作为考核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第三,学校自身的盲目扩张。学校扩张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少地方名校对规模办学积极性很高的一个原因就是由此可以收取数额巨大的择校费、捐资助学费、赞助费等各种费用。

巨型学校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损害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终极目标。6、巨型学校与农村教育争夺生源和师资,使农村的教育发展更加艰难,不利于城乡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二,使学校发展产生新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仅包括城乡学校之间,也包括城市里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因受重点校政策的不良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很不均衡,不同区域之间、同一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重点学校的办学规模越办越大,能筹集到的发展资金也越来越多,入学条件越来越严格;而那些普通学校办学规模逐渐缩小,优秀师资不断流失,学校管理和办学质量下降。三,加重学生的学费负担。巨型学校往往肆意收取高额择校费,用以支撑其办学规模、教师待遇和学校地位,学生从农村地区或者别的学校转学进来必然要花费巨额的费用。四,缺少人文关怀,育人功能弱化。巨型学校的办学,违反了教育规律,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在这种管理下,学生个性被压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这种教育下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学校发展“巨型化”,表面上看,能够扩大整个社会的办学规模;但深层上,却给整个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埋下了隐患。7、对策分析:各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仔细探究农村教育空洞化和城区巨型学校的形成原因与二者的联系我们不难发现在它们背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教育的不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教育资源投入和教育政策两方面入手。

对于农村教育的空洞化现象,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第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仅要完善农村地区教育的基础设施,还要完善教师的福利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努力吸引高学历的教师前来农村任教,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第二,政府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留住本地生源。第三,对盲目“撤点并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错在于其导致教育不公凸显、教育责任转嫁、学生发展受损、教育资源浪费、乡土文化断裂等问题。8、在某些地区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增加学校的数量,减少因路途增加以及学费负担加重导致的本地生源流失现象的发生,留住农村生源。

另一方面,关于巨型学校的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平衡区域教育格局,均衡教育资源投入。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改变以往以升学率为重要指标的学校评价方式,不做巨型学校的推动者;加大对弱势学校的教育补偿,平衡区域教育发展,取消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的区分,通过实现教育投入均衡抑制巨型学校的产生。第二,出台专项政策,严格限定学校规模。加强监管,限制学校规模的无序扩张。9、巨型学校的产生从政策上可以从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巨型化是由于不适当教育政策的推动。而高中教育由于不属于义务教育,缺少专门的法律约束,这就为学校扩张提供了方便。第三,对巨型学校进行合理拆分。国家出台相关规定严格限制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班额,对存在的超出规定的巨型学校进行限期整改或拆分。可以采取先行试点的办法逐步推进,在试点改革中研究出基于学校面积、教师人数的科学合理的班级人数规模、学校班级数量和对学校总人数上限。此外,大力监管学校收取的巨额择校费、赞助费等,从根本上遏制“巨型学校”。

未来城乡教育发展:寻找二者的关联、平衡点

教育空洞化与城区巨型学校是具有很强的联系和相关性的教育现象的两个端点,是我国城乡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简言之,就是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配备失衡。如何使教育发展走向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实现教育公平以及教育的良好发展所必须要探讨的话题,教育资源投入的分配、教育政策的制定都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总之,优化资源配置可以看做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就是要对城乡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确保城乡受教育对象都能获得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权利。10、教育空洞化与城区巨型学校这两个现象,一方面代表着资源的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困乏以及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的富集甚至浪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等。虽然在以上的论述中对于这两个教育的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侧重方法,但是二者都与教育资源的投入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息息相关。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看到二者的关系,看到二者的联系,看到它们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相似的存在条件,不能孤立的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促进农村教育空洞化和城区巨型学校这两大教育问题的解决。

结束语:综上所述,这两者问题的解决需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也需要全社会对教育的持续关注。只有这两者问题的真正解决,才能把教育做大做强,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农村教育的困境与超越[J].青年教师,2009(03)

[2] 万明钢.白亮.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巨型学校现象思考[J].教育研究,2010(04).

[3] 黄 静.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J].理论与当代,2009(05).

[4] 特派记者摊琳静.巨型学校不符合教育规律[N].长沙晚报,2014(03)

[5] 记者陈竹.”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农村教育之痛[N].中国青年报,2013(01).

[6] 赵海山,茹国军.巨型学校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2(31).

[7] 张新平.郑小明.巨型学校当治矣.[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5).

[8] 张 燕.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J].教育评论,2013(02).

[9] 姚继军.华娟.学校越大越好吗?—超大规模学校办学效益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0(15).

[10] 熊卫平.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策略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9(01).

推荐访问:空洞 化与 农村教育 探讨 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