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面试经验

中国剪纸动画刍议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7 10:09:21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的剪纸动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之中,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动画赢得了荣誉。《金色的海螺》等剪纸动画的制作,风格各异,极具民族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动画的表现手段,增强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力。剪纸动画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及风格,并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世界声誉,并将再放异彩,有着光明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剪纸动画;民族特色;民间艺术风格

中国动画格局处于历史性的重大变革中。然而与影视动画的蓬勃发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剪纸动画反而沉寂了。

笔者就中国剪纸动画在中国动画中的地位与今后发展方向,表示自己的看法。

一、剪纸动画的诞生是中国动画民族化进程中的产物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提出在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和在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动画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同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组长、导演特伟在创作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时,提出了中国动画应“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他们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和精神,借鉴民族文化遗产,使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动画民族化的典范。

1957年4月1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它标志着中国动画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老一辈动画家万古蟾带领一批青年,将皮影戏和窗花剪纸的艺术形式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于1958年成功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瓜》,从此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新片种。由于它采用了雕、镂、刻、剪等工艺手段,使人物造型生动丰富、色彩斑斓,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因此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剪纸动画的诞生开辟了动画艺术的新天地。

以1955年摄制的木偶片《神笔》、1956年摄制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与《猪八戒吃瓜》三个片种作为良好开端,中国动画走出了民族化之路,为“中国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剪纸动画的发展历程

剪纸动画的制作手段及拍摄特点,实现了多种美术样式搬上银幕的可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动画的表现手段,增强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力。

1、动画影片的典范、剪纸动画的楷模。

1963年由万古蟾、钱运达导演、胡进庆造型设计的《金色的海螺》是同时期剪纸动画中最长的优秀影片,它与动画片《大闹天宫》、木偶片《孔雀公主》一起被誉为美影厂“三大名片”之一。影片在艺术风格上沿袭了传统的皮影戏和窗花剪纸的特点,镂刻精细,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点,色调斑斓,呈现浓烈的民族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片中的人物形象(海螺姑娘、青年渔民、海神娘娘)融合了陕西皮影戏和北方剪纸艺术等人物造型方法,使人物形象俏丽动人;在动作设计上该片运用传统戏曲表演程式,集皮影、木偶表演之所长,创造出符合剪纸特点的表演技巧,完美地展现原作的思想内涵;背景设计色彩华丽、装饰感强,加上特技摄影的烘托,将海底珊瑚仙岛的景色描绘得光彩夺目,增强了神话气氛。这部影片成功地体现了剪纸动画的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为剪纸动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1983年由胡进庆导演的《鹬蚌相争》又一次极大地丰富了剪纸动画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一部“国际型”影片。全片没有语言台词,仅依靠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叙述故事。影片中的动物形象采用水墨“拉毛”新工艺替代雕、镂、刻、剪的传统技法,使两个动物(鹬鸟和翠鸟)形象呈现毛茸茸的质感,如同用毛笔画在宣纸上产生的晕痕一样,完全达到足以乱真的水墨画墨的效果;影片中的动作设计别具匠心,人物表情动作更加丰富,将这个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1986年到1987年摄制的《葫芦兄弟》是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系列片,被誉为国内最好的“原创动画片”之一。人物造型生动、富有新意,风格上保持了剪纸动画色彩富丽的民间传统,影片节奏强烈,音乐明快,引人入胜,表现了一个荒诞有趣、侠义惩奸除恶的民间神话故事,深受观众的喜欢。

2、历史传承、风格多样。

中国剪纸动画的稳步发展,产生了一批风格各异,极具民族特色的影片:万古蟾导演的《渔童》根据近代的一个反帝传说改编,造型富有民间剪纸的特点。万古蟾导演的《济公斗蟋蟀》塑造了一个除暴安良的济公形象,富有趣味性。万古蟾导演的《人参娃娃》塑造了一个济贫扶危、团结互助、富有正义感的人参娃娃的形象,其造型天真可爱,极具民间特色。钱运达导演的《一条丝腰带》采用漫画的风格,融合京剧动作,别具一格。胡雄华导演的《等明天》用比喻的方法来阐明做事或学习不能总是等明天的哲理,动物造型极具装饰性。钱运达导演的《红军桥》以极具剪纸风味的造型,描述了一个革命传统故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幽默感。

1976年胡进庆、周克勤导演的《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水墨画与中国的剪纸巧妙结合,创造出水墨剪纸动画新片种。

胡雄华导演的《狐狸打猎人》采用了艺术夸张和讽刺手法,其画面优美,装饰性强,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胡进庆导演的《丁丁战猴王》是中国第一部科幻动画片,在摄制中运用了大量的特技,形式新颖。钱运达、葛桂云导演的《张飞审瓜》借鉴蔚县剪纸艺人王老赏的人物戏曲刻纸造型,传统风格突出,发挥了剪纸动画的艺术特点。钱家辟、王柏荣导演的《南郭先生》借鉴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艺术风格,格调古雅。周克勤导演的《猴子捞月》运用水墨拉毛工艺,使剪纸造型产生了质感,色彩明亮饱满,片中角色动作细腻逼真,活泼生动,表情拟人效果非凡。金雪林导演的《小八戒》是中国第一部贴布剪纸动画,人物形象色彩鲜艳,富有民间风味。钱家辟导演的《除夕的故事》采用木版年画风格,民间艺术色彩强烈。王柏荣导演的《火童》吸收了壁画、油画、现代装饰画的绘画技巧,运用线条分离形体的手法,使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为一炉,把线条的感情语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剪纸动画的表现形式。胡进庆导演的《草人》运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和中国民间羽毛工艺画的表现手法,与剪纸动画的特性巧妙结合,制作工艺细腻,色彩古朴典雅,画面精致,别具一格。

钟泉导演的《牛冤》风格古拙、粗犷。胡进庆、吴云初导演的《蝶双飞》采用中国画样式,工写结合。胡进庆、吴云初导演的水墨剪纸动画《雪狐》又一次以拉毛剪纸工艺,使影片中的动物获得毛茸茸的质感,惹人喜爱。以上两部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发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吁。

以上林林总总的剪纸动画,充分展示了剪纸动画绘画风格的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力。

三、剪纸动画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世界声誉

中国剪纸动画早在国人心目中扎下了根,他们将它作为中国动画的一部分;中国剪纸动画在国际上屡获殊荣,为中国动画赢

得了巨大的声誉。

不妨罗列一些中国剪纸动画的获奖情况,其成就便可见一斑。

1961年的《人参娃娃》在1961年1月获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这是剪纸动画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1963年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二名;1979年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银质美人鱼奖”。

1963年11月的《金色的海螺》在1964年4月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国际电影节“卢蒙巴奖”。

1976年9月的《长在屋子里的竹笋》在1978年6月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1981年12月的《猴子捞月》1982年8月获加拿大第四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一等奖;1987年5月获保加利亚第四届卡布洛澳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1983年的《鹬蚌相争》获南斯拉夫第6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南斯拉夫国际青少年电影中心动画片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1984年获第34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1984年4月获国务院文化部1983年度优秀影片奖;1984年6月获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鹬蚌相争》是中国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动画片之一。

1984年的《火童》在1984年8月获首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C组一等奖;1985年5月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1985年6月获国务院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影片奖。

1985年的《草人》在1986年8月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度优秀影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1987年8月获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C组儿童片一等奖。

1986年到1987年的《葫芦兄弟》在1988年5月(《葫芦兄弟》第三、四集)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1989年4月获第三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优秀美术片奖和“小红花奖”;1989年8月获“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电影三等奖;1992年获埃及第二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铜奖”。

除此之外,1989年的《牛冤》在1990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度优秀美术片奖。

1997年的《蝶双飞》在1998年获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二届上海“宝钢高雅艺术奖”。

1998年的《雪狐》在1999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98-1999年度优秀美术片奖。

2002年完成的长系列片《魔鬼芯片》在2002年12月获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美术片作品奖“优秀奖”。

2004年的《知音》在2005年获第二届中国动画学会成就奖“荣誉奖”。

中国剪纸动画与中国动画共同构成了中国学派,为中国动画赢得了国际声誉。

四、中国剪纸动画必将再放异彩

1、在动画制作体制的转制过程中,中国剪纸动画并未沉寂。

在改革开放年代,国外长系列片长驱直入,剪纸动画奋起应战,拍出了13集《葫芦兄弟》和6集《葫芦小金刚》,成为轰动一时的优秀影片。葫芦娃的形象与黑猫警长一起,成为儿童心目中的英雄。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与德国曼·杜尼约克制片公司合作,拍摄了长影院剪纸动画片《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世纪之交,剪纸动画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连续奋斗两年,拍摄了26集52本电视系列片《魔鬼芯片》,并夺得了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美术片奖。另外,还有13集的《十二生肖》,以及许多剪纸动画形式的广告片和各种片头。这一切,不仅表示了他们的存在,同时说明剪纸动画能够适应市场,经受了市场经济的考验。

2、中国剪纸动画近几年沉寂的原因。

由于制作人员数量有限、年龄相对老化,又由于剪纸动画的制作工艺比较考究,一般动画公司不具备影片拍摄和人才培养的条件,造成了剪纸动画创作、制作人员的青黄不接,也造成了剪纸动画无法社会化,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现状。

由于市场过于盲目的进行生产加工三维动画、无纸动画、传统二维动画等,造成从单位到社会轻视剪纸动画生产,使剪纸动画坠入自生自灭状态。

3、中国剪纸动画发展的新机遇。

社会不会忘记剪纸动画,在年轻人心中,至今还牵挂着葫芦娃,牵挂着剪纸动画。《知音》获得第二届中国动画学会成就奖“荣誉奖”以及《中国红》的多次获奖的背后,透露的是对动画多样性的政策鼓励,是对剪纸动画回归的呼唤。

电视荧屏上,不时能见到一些剪纸动画作的广告。还有部分影院片也在作品中运用到剪纸动画片段。

“学院派”对剪纸动画的热情不减,已有几家院校有剪纸动画短片作品问世。

电脑技术制作的应用,更开辟了中国剪纸动画的新手段、新方向。

中国剪纸动画,整整50年的历史,相对于中国的动画史、电影史,时间不算长,但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因此取得了辉煌业绩。总结历史、展望未来,相信不久之后,中国剪纸动画一定会重整旗鼓,为中国动画的崛起再作贡献。剪纸动画必将再次绽放异彩。

推荐访问:刍议 剪纸 中国 动画


[中国剪纸动画刍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