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经验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0 08:44:22   浏览次数:

一、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养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也是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要求。而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工作,培养他们的科学创造兴趣,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共同使命。

二、通过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发明创造,让学生明了科技创新的目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作用是至为关键的,古今中外的发展莫不说明了这个事实。比如上《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讲到“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时,我提问学生:“‘北京人使用的火’是从哪里来的?北京人用火来干什么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给学生介绍,让学生知道火的使用让人类从茹毛饮血转变为热熟而食,第一次借助了大自然的力量来克服众多的问题,获得了更多更好的食物,更强的工具,强化对外攻击和征服自然的力量,增强了自我防卫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寿命,也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用火的基础上的狩猎技术和工具的进步促成了奴隶社会的生产。教师通过课外相关内容的补充,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利用世界历史中介绍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并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世界历史教材介绍了三次工业革命,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对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及其作用很有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知道并了解蒸汽机的发明过程和影响,让学生明白蒸汽机的发明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使英国的生产方式由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发明创造推动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技术力量。正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我国没有及时跟上机械化时代发展的步伐,形成了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又如《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学习美国德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激发学生的科技发明兴趣,并让学生知道,美国和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跃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其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介绍了美国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苏联发明了火箭等,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的发明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当今社会加速发展的生动局面。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已然成为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如近代中国在历史战争中的屡战屡败,除了体制原因外,科技的發展特别是战争武器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鸦片战争中失败,最主要的技术原因就是我国武器装备的落后等。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为我们赢得和平发展的时期。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许多人的吃饭问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爱国情怀。

四、通过人类重要的创造发明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传授科学方法,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

1.启发学生,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在一定知识积累和物质技术基础上的思考和探索的结果

学生在学习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发展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古代比较落后和封闭的交通通讯条件下,四大文明古国的交流难以想象的,但他们都是不约而同发明了粮食的种植和家畜的养殖,也都有对天文和气象科学知识的应用,这些说明了人类的创造发明都具有其共同规律,那就是生产生活的需要,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相关事物的观察。又如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就是我们的祖先长期观察总结探索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印刷术是为了解决文字书写的艰辛劳动而发明的。中国和欧洲分别在不同时期发现了勾股定理、圆周率等,说明有了观察和积累,再勤于思索,就会产生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出新的技术方法。

2.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并非只有科学家才能做到,创新发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虽然由于科学技术人员相对而言有更多的知识积累和探索及思考的时间,但是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也还是需要个人的独特的知识积累、兴趣和灵感或机遇。课堂上我经常向学生介绍我收集的有关科学发明实例,激发学生科技兴趣。如荷兰的东尼·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0.24-1723.08.26 )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中年时候的他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通过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他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毛细血管的存在,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对当前水稻生产具有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样的革命性意义的首株矮杆水稻就是一个农民技术人员发现的。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韦杰宁发明了“自行车链条防脱落装置”,其实加了个齿轮,一个弹簧。我也把我自己近两年来参加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居家人员活动异常状态的自动判断和报警装置”和 “一种可以防止闷死小孩的汽车防护机关”展示给学生看,并把整个发明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都详细告诉学生,激发学生对科技发明的兴趣和热情,力争更多学生具有科技精神,并爱上发明创造。

3.科学理论对创造发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原子弹的发明、核电的利用都是基于爱因斯坦的质能互变的理论。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也是基于青霉素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应该也可以抑制人类病原菌的生长的理论性推断。因此,作为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应该利用课外时间多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发现和发明创新打好基础。

总之,初中历史教材介绍有不少有关古今中外的科技发明创造成果,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发挥教材的作用,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发明,激发学生科技创造的兴趣,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质,为进一步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奠定基础,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步伐。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素质 科学 如何在 历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