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经验

探寻中国风符号,发扬民族化设计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46:48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是一部介绍中国建筑装饰及视觉传达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10个中国符号的详细解说本,是作者吴卫教授从12年的研究中精选出来的10幅“作品”。其内容丰富、翔实,是打开中国传统符号宝库的钥匙,是汇聚传统艺术符号的图典,是提取民族特征设计元素的典范,将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传统符号;建筑装饰;视觉传达;民族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8-0096-02

宫殿陵墓前的华表、大宅门前的抱鼓石、古建筑上的彩画和春节时张贴的门神,诸如此类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华大地上随处可见。早在20世纪40年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提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小品需要学者去归纳研究。”时至今日,探寻其起源、发展和涵义的研究甚少。吴卫教授《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用18万字和500多幅图片展示了中国建筑装饰及视觉传达领域1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符号,所选取的华表、赑屃、辟邪、獬豸、商鼎、石鼓、门神、旋子、脊饰和金蟾都是人们常见而又了解不深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作者经过10余年坚持不懈的探索,从符号学、文化人类学和图像学角度深入探求了它们的起源、发展和艺术形式特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传统艺术符号背后博大的人文内涵,也为当代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创作提取了有益的艺术符号和形式借鉴。

一、打开传统符号宝库的钥匙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在这个传统艺术符号的宝库中,有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小品,有代表礼制的国之重器,也有广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和象征,也是民族精神和信仰的具体反映。然而,一般只看到传统艺术符号的表面形式,却并不了解它作为符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所传递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同时,就传统艺术符号的形式而言,也少有人深入地了解这些传统艺术符号的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这成为阻碍传统艺术符号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的主要因素。要想跨越这个障碍,必须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引导大众从艺术学的高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符号。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一书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从文化人类学和图像学入手,对中国传统艺术符号进行了系统研究,不仅追溯了各个符号产生的背景,理清了符号产生和发展的脉络,而且对传统艺术符号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作者在翔实的文献资料和直观的图像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个人的观点,较以往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如在第三讲“镇墓神兽——辟邪”中,作者基于文献资料中对辟邪的记载和考古发掘获得的辟邪图像资料,找出辟邪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征,再通过辟邪和天禄、麒麟、貔貅、穷奇等其他神兽相比较,总结出辟邪和麒麟、天禄一样是“带双翼的狮虎型灵兽”,“无论是哪个朝代的辟邪,它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它们是帝王陵墓的卫道士、神道的象征和护卫者” 。作者的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辟邪、天禄、麒麟、貔貅、穷奇等外形相似的陵墓神兽有着深刻的意义。此外,作者还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符号的研究,窥探出传统艺术符号所传递的民俗文化特色。如第九讲“吉祥驱火——脊饰”中,作者在对湘西凤凰民居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后发现,其脊吻为浪漫的卷草和凤凰型制,从而肯定了凤凰脊饰是以汉文化为主的苗汉文化交融的结晶。这对认识凤凰古城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和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一书是一把打开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宝库的钥匙,让更多的人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之光。

二、汇聚传统艺术符号的图典

对于视觉艺术的研究,图像是文字的补充和佐证,甚至比文字起到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所以,一本视觉艺术研究著作中图文并茂应该是最基本的形式,这已经是现今设计艺术著作普遍采用的方式。《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也是采用这种“图说”的形式。然而,这种“图说”并不是图片扫描和堆积的结果,书中绝大多数的图片都是作者深入各地拍摄获得的一手资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对艺术学领域研究学者的基本要求,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能做到这一点的学者并不多,不进行田野考察获取最直接的研究资料,就难免会闭门造车,研究中也就难免会鼠目寸光。从这一点来看,作者所做的田野考察工作更加难能可贵。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以建筑、石刻、民间艺术等作为载体,分布在中华大地各个角落的历史遗迹中,就像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需要有人将它们拾起、穿好,才能让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和文明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同时,这些传统的艺术符号也会因为地域和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天津杨柳青门神画的精细、河南朱仙镇门神画的敦实、广东佛山门神画的修长等。如果要深入研究这些传统艺术符号,就必须用文化人类学中田野考察的方法深入各地撷取真实可靠的资料,将研究建立在这些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准确、最客观的研究成果。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正是这样的田野考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最考验一个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的态度和能力,只有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学者才会沉下心来扎实稳健地做这样的工作。在全书中,以第二讲“神龟驮碑——赑屃”为例,作者先后到北京、陕西、江苏、湖南、广东和海南等地考察、拍摄了大量龟趺的图片,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从“赑屃与龙生九子”、“玄武何谓”解释了何为赑屃;从追溯立碑的源流,到寻求龟驮碑的缘由,再到联想西夏巨人驮碑,作者运用科学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将文化遗迹中常见的“赑屃驮碑”这个传统艺术符号完全展现了出来。

由此窥视,《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对典型的细说,都是建立在科学的田野考察基础之上的,从而成为汇聚传统艺术符号的可靠图典。

三、提取民族特征设计元素的典范

传统装饰艺术符号作为联系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纽带,是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元素。这些艺术符号都是在数千年文化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物质体现,是民族文化的形式反映。每个符号的产生都伴随着美丽的传说和故事,每个符号的发展都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智慧和匠心,而更重要的是,每个符号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信仰和灵魂。这样的符号不应该被时代的发展抛弃,也不该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应该在现代设计中给它们留有一席之地,用这些符号展示现代设计中的民族特征。因为设计要体现一个民族的特质,要把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展现到世人的面前,从而成为一个民族展示自我的重要手段。要让设计担当起这样“文化大使”的重任,这些传统艺术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席卷西方的“装饰艺术运动”中,就有西方设计师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寻求设计的源泉和形式的借鉴,无论是美观实用的东方家具还是独具特色的漆器,无论是典雅的陶瓷造型还是精美的卷草纹样,都曾让西方设计师们为之倾倒,在西方设计界刮起一阵“中国风”。然而,西方的“装饰艺术”并没有将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华继续发扬光大,而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快被湮没在了现代设计的潮流中。但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设计忽视了人们追求自我实现的更高精神需求,忽视了设计背后的文化和设计的民族化特征。今天,我们是否可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让具有中国传统符号特质的民族化设计再次风靡世界?这是中国设计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而,目前,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符号自身就很陌生,而中国现行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主要遵循着西方的培养模式,这让那些经典的传统艺术符号在设计师眼里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只有提高当代设计师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正是提取了10个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对其产生、发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和归纳总结,对于深刻理解传统艺术符号背后博大的人文内涵大有益处。

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是提取民族特征设计元素的典范,书中所提取的具有民族特征的设计元素对古典艺术符号的解构和设计实践的借鉴都有很大的帮助,是高等院校建筑类、艺术类、旅游类等专业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符号的理想读物。

四、结语

从文献资料的深入探究到田野考察的实地追寻,都是力图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传统艺术符号的真实面貌。“尽可能占有原始资料和全面占有资料同研究的直接目的息息相关。这个目标先是求真,即阐释哪些古代名词到底指什么,哪个时代到底有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去求解,即遇有可能,便努力说明一些重要的现象何以发生在此时,而非彼时,它们何以是这样,而非那样。”吴卫教授正是用这种治学的态度认真地剖析一个又一个艺术符号,尽最大努力让今天的人们重新看清楚这些似乎已经离我们很遥远的艺术。《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取得的成果实属不易,而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更让人由衷敬佩,他的研究让我们受益匪浅,为从事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大读者找到了一个心灵的归宿,对提高国人的传统艺术文化修养、增长国学图像知识、增加艺术生活情趣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M].北京:三联书店,2006.

[2]吴卫.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尚刚.工艺史和傅斯年[J].装饰,1998,(3).

推荐访问:民族化 国风 探寻 发扬 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