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题目

民国山西宗圣会述论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43:48   浏览次数:

【摘 要】 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产生一股尊孔思潮,当时从中央到地方涌现出众多的尊孔团体,并形成广泛影响社会、政治、文化的孔教运动。文章概述了山西宗圣会缘起与组织概况,介绍了山西宗圣会的主要活动:组织宣经讲学与祭孔纪念活动;刊行《宗圣汇志》;倡设圣庙教育馆;参与国教运动。然而随着社会时代环境的变化以及山西宗圣会的自身问题,山西宗圣会与其他尊孔团体一样逐渐走向没落,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键词】 山西宗圣会;尊孔思潮;孔教运动

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尊孔思潮与孔教运动,从中央到地方涌现的尊孔团体是这场思潮与运动的主要扮演者。要全面认识了解孔教运动,不仅要研究全国性的尊孔团体—孔教会,也要着眼地方各个尊孔团体的发展活动。山西宗圣会作为民初成立较早、较大的地方尊孔团体,它的产生、发展以及所开展的活动对山西地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山西宗圣会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孔教运动在山西的开展情况与影响,同时理解传统文化在地方社会进行现代性转化的尝试与实践。[1]

一、山西宗圣会缘起与组织概况

1、社会背景

民初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废除尊孔读经引起社会中传统人士的强烈反响,是各尊孔团体兴起的直接原因。同时晋省学政各界人士感于辛亥革命民国肇建后,社会思想纷杂与平民民识未达,忧思方法以求“导俗牖民”。即所谓“民国纪元之始,大局甫定,民视未一,谣啄波起,群情汹汹,虽政体已更,而乡曲之民直未解共和为奚似,言之滋惧。”[2]并主张以宗圣尊孔作为思想指导。加之主政山西的都督阎锡山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让山西地方尊孔活动的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政治土壤。在此情况下山西地方尊孔团体呼之欲出。

2、山西宗圣会的成立

在民国元年六月,山西军政要人赵戴文、景定成、张瑞、郭象升等联合地方学界与士绅在太原倡设宗圣会,欲“宗礼孔子以配上帝,诵读经传以学圣人”,提出以“宗孔子及群圣先哲,阐明人道,补助政教,促进人群进化,民族大同”为设会宗旨。[3]同时得到地方学界人士与士绅的响应支持,随后便进入积极的筹办。山西宗圣会筹办地点设在山西大学,立有专门的筹办处,于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在山西大学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次日又开全体职员大会,共同议定:(1)实行宣讲;(2)移宗圣会筹办处于文庙;(3)筹措常年经费;(4)组织人员赴中央协议组织总会;(5)提倡省内各处创办分会。[4]至此标志着山西宗圣会正式组织成立并开始各项具体活动。

根据山西宗圣会简章的规定,省内各处的文庙一律开为宗圣宣讲堂,各县文庙及其原有不动产与经费均划归各县宗圣分会,以作为集会处、办事处和各分会的经费来源。[5]同时宗圣会太原总会另外在太原文庙设立宗圣会编辑处,主要负责宗圣会的宣讲稿、致各处尊孔团体的联络书信以及本会刊物宗圣汇志的编辑。自此宗圣会在山西全省进入蓬勃发展期,地方各县分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在最初的一九一三年里山西就有半数以上的县成立了宗圣分会。[6]

3、山西宗圣会的组织机构与人员介绍

(1)山西宗圣会的组织机构介绍。山西宗圣会具体建设根据成立大会协议通过的《宗圣社会简章》组织开展。首先是规定简章公布后,所有各处圣庙也就是文庙一律开为宗圣宣讲堂,其次讲堂附设博物院或藏书楼或阅报所等,以配置音乐仪器标本图书等用于鼓吹社会。同时规定凡宣讲堂广设男女旁听座并附设平民循诱学校。另外还组织有宗圣讲演团,由宗圣者随地自由宣讲。其中宗圣宣讲堂是宗圣会的主要组织机构,最重要的职员则是讲长和讲员,同时提出“凡通四子群经及各教意旨、诸科学说、共和真理者”都得推选为讲长讲员。对于宣讲堂内其他的相关职员如主任、干事、评议、招待、会计等,则由各分会视其事务多寡自行增减。

太原总会的组织最为完备,设有宣讲堂、编辑处、教育博物馆以及讲演团,职员则由名誉正副会长、正副主任、宣讲员、评议员、起草员、交际员、干事员、书记员等构成。其他各县分会基本上都是根据总会的架构开展组织建设和职员设定,具体上则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所损益,少数积极有主见者,在组织上则有所创新。如榆次分会附设国文研究社,由讲长拟题讲员分阅,并张贴宗圣论说。又如临汾分会附设宗圣学社,由讲长讲员分任教员教授学生以实践宗圣。

(2)山西宗圣会的组织发展方式介绍。宗圣会太原总会成立后,组织发展的方式主要是:第一,由太原总会向各县发公函倡设,而后在县知事或议会、教育会的主持下,联合当地士绅共同组织成立。第二,因太原总会成立闻风而起组织成立分会。如陶林县在太原总会成立的同月,县知事随之发起成立分会。[7]第三,吸收合并地方原有的尊孔团体。如平阳县发起成立的崇正会,[8]汾西县成立的地方孔教会,[9]都改组为宗圣分会。

(3)山西宗圣会的组成人员介绍。山西宗圣会的组成人员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地方政要,无论是太原总会还是地方各县的分会大都有地方官员的参与发起。二是地方名流,各县分会正是在士绅们积极参与组织下成立和运行的。三是学界人士,尤其是学校与地方教育会成员。山西宗圣会的各处具体会务的实施执行者除士绅外多是学界人士,其中部分宗圣分会即附设于县地方教育会内,如赵城县分会与静乐县分会。[10]总的来说,山西宗圣会的组成人员大多是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士绅与学人,这些人属于地方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或是在政府任职,或是学界人士。

二、山西宗圣会的主要活动

山西宗圣会设立后,提出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要达到鼓吹共和真象、普及平民德育、扩张圣教范围及团结民族爱力。[11]为实现所树立的宗旨与目标,山西宗圣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活动有:

1、组织宣经讲学与祀孔纪念活动

山西宗圣会作为尊孔团体,首先就是要宣经讲学来弘扬圣教,补阐四书发扬圣道传布社会。宗圣会提出宗圣者要以维持公共秩序、唤觉人类正义为天职,来发扬圣道、弘扬圣教与普及平民的智育德育。宗圣会对宗圣宣讲长、讲员资格进行了具体的限定,同时规定逢日曜日[12]讲长讲员讲演学理、道德原理及圣哲言行供人民入堂聽讲。对宣讲活动,宗圣会制定了详细的宣讲规则,包括入座规则、宣讲堂规则及宣讲座布置的规定。[13]宣讲活动主要以两种方式展开:一种是集会宣讲,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来进行;另一种是组成宣讲团巡回宣讲,如忻县宗圣分会组织的四乡讲演团在全县各处宣讲。[14]另外宗圣会自成立后,不仅恢复了祀孔活动,对孔子的圣诞日也极为重视。宗圣会规定,宗圣者逢圣诞日齐悬国旗休息三日崇祝大成节,[15]同时专门发布通告统一孔子圣诞日期。另外还要求宗圣者当日灯火庆祝,并谒文庙致敬以昭虔恪而振国魂。[16]

2、刊行《宗圣汇志》

山西宗圣会太原总会在文庙设立编辑处,来编辑出版自己的公开刊物《宗圣汇志》。宗圣汇志于一九一三年五月创刊出版,最初为月刊,到第七号时改为双月刊,从第十五号起改名为《宗圣学报》。[17]宗圣汇志的编辑主要由编辑处的柯璜、郭可阶等人负责,发行所为太原影时画报馆,并由各地宗圣分会代派,一律赠送以为“阐扬人道普播圣教”。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阎锡山都督的常年经费批准,宗圣汇志计划每月出两千册出版发行。主要内容是宣传孔教儒学另外还包括有关时事政治的论述及教育、文史方面的论著考证。每期内容由图经、论界、经苑、理窟、史案、艺林、丛乘、讲坛、时平及纪载十部分组成。[18]

3、倡设圣庙教育馆

一九一六年山西宗圣会联合省教育会,由兰承荣、张秀升、柯璜等代表倡设圣庙教育馆,以“普示德育智育促进平民社会进化”为宗旨。[19]首先在省府太原文庙先行试办,卓有成效后即在全省推行。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所批的常年经费和教育馆的自筹经费。圣庙教育馆的组织较为简单,设有主任、助理、提示员、管理员及会计员。主任及其助理由地方各县知事在教育会会长、县立各学校校长及现任教职员中遴选,提示员常驻圣庙教育馆中随时提示指导民众观览。圣庙教育馆每日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免费供民众自由观览。馆中陈列有古先哲遗像胜迹,各学校成绩品,地方出产物,生理、物理、化学、矿物、地质、天文、动植物各标本模型挂图,中外古今书籍及碑石名帖。圣庙教育馆展览的各种图书物品仪器征集主要源于地方绅民及藏家的赠送、馆员的行文征集和教育馆自行购置。[20]圣庙教育馆的建立开办是对当时国民教育的补助,它对普通民众的免费开放,是实现开民智的具体尝试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平民智育德育的普及与地方社会的进化。

4、参与国教运动

在民初国会开始制定宪法时,孔教会首先提出定孔教为国教,并开展广泛的上书请愿活动。山西宗圣会也予以积极的响应,不仅不断上书请愿并于会刊中刊载各界赞成国教的文章与评论,而且还致电中央与地方各界人士寻求对定孔教为国教的支持。同时宗圣会也与其他尊孔团体展开积极的沟通交流。如倡议之初宗圣会便与山东孔道会对呈请定孔教为国教的上书时间进行了讨論。[21]宗圣会还派代表参加由十六省尊孔团体发起的各省公民尊孔会,团结全国各地的尊孔力量。[22]最终国教议案未能在国会通过,之后国会未再讨论国教问题,山西宗圣会等尊孔团体关于定孔教为国教的活动也随之偃旗息鼓。

三、山西宗圣会的没落

山西宗圣会在民初尊孔思潮下,在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尊孔活动,并积极响应国教运动。然而随着社会时代环境的变化以及山西宗圣会的自身问题,山西宗圣会与其他尊孔团体一样逐渐走向没落,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首先是民初社会时代背景的变化。孔教运动中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一九一五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对孔教运动的抨击,在社会中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而在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后,人们将尊孔与帝制复辟视为一体,孔教运动已经穷途末路失去人心。此后整个尊孔活动都走向低谷,各尊孔团体渐趋沉寂,山西宗圣会也概莫能外。

其次是地方政府支持的转移。山西宗圣会能够迅速发展成为民初较大的尊孔团体,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是分不开的,其主要经费来源就是山西地方政府的拨款。但随着在一九一七年从山西宗圣会派生出来的洗心社的成立发展,政府的支持逐渐转移到洗心社,宣讲活动更多由洗心社负责,山西宗圣会仅保留每年的祀孔活动。失去政府的有力支持,宗圣会的发展也就一蹶不振。例如宗圣会的会刊,在一九一七年之后,从一九一八到一九二三年六年间仅发行了五册,已经是勉强度日,渐趋停刊。

再次山西宗圣会组织上较为松散,太原总会对于地方各县分会,只是名义上的领导而缺乏实际严密的组织,宗圣会的兴衰也是随着社会潮流对尊孔的兴衰而兴衰。加之对于更多从传统教育中熏陶出来的山西宗圣会基层组织实践者来说,他们仅仅是简单的讲求儒学,更多地缺乏对现代思想文化的吸收,不适于当时的时代潮流,最终的没落也就不可避免。

值得肯定的是山西宗圣会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保持传统优良的道德风俗,普及社会平民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山西宗圣会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民初山西社会带来保守落后的色彩,尤其是在思想文化上对于部分传统中不合理观念如贞节烈妇的宣扬,[23]给山西地方社会思想现代性的转变尤其是妇女思想的解放造成了一定障碍。

四、小结

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转型期,在现实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国民信仰危机以及政府废除学校尊孔读经传统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尊孔团体纷纷涌现,尊孔思潮与孔教运动兴极一时。山西宗圣会作为山西地方的尊孔团体,由山西地方社会精英阶层发起成立。山西宗圣会一方面试图通过发扬传统儒家文化,希冀重建被革命瓦解的社会信仰体系;另一方面在社会教育文化方面付诸实践以期开化社会风气、开启民智。但由于山西宗圣会组成人员更多的只是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来寻求支持,最终不可避免的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走向没落。

然而山西宗圣会等尊孔团体在民初社会转型期,试图通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来促进社会的转化,其初衷值得我们深表历史的敬意,他们立足传统的思维方式,亦值得我们今日社会改革学习借鉴。同时在儒学从传统向现代性的转化尝试中,山西宗圣会圣庙教育馆的实践方式不失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性转化的有益探索。

【注 释】

[1] 目前学界缺乏对山西地方尊孔团体山西宗圣会的研究,尤其是缺乏从整体的角度客观地对山西宗圣会进行全面考察,只是少数著作与文章对山西宗圣会进行过简单叙述。

[2][4][11] 太原宗圣会.宗圣纪载.山西宗圣社会缘始[J].宗圣汇志,1913.1.1、6-10.

[3] 柯璜.孔教十年大事·第七卷纪事[Z].太原:太原宗圣会,1924.47.

[5] 太原宗圣会.宗圣纪载·宗圣社会简章[J].宗圣汇志,1913.1(1)13-21.

[6] 山西宗圣会在87个县设有分会,占全省所辖县的半数以上。民国山西省政府下辖县有105个.

[7][8][10] 太原宗圣会.宗圣纪载·赵城分会、静乐分会[J].宗圣汇志,1913.1(4)1-12、1-12、6-10.

[9] 太原宗圣会.宗圣纪载·汾西分会[J].宗圣汇志,1913.1(4)7.

[12] 日、月、星均称“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合称“七曜”,中国传统社会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

[13] 太原宗圣会.宗圣纪载·宗圣宣讲临时规则[J].宗圣汇志,1913.1(2)21-22.

[14][18] 太原宗圣会.宗圣汇志例言.宗圣汇志,1913.1(1)卷首.

[15] 大成节即是孔子诞辰日(宗圣会定为夏历八月廿七日,西历9月28日).

[16] 太原宗圣会.宗圣丛乘·山西宗圣通告圣诞之公布[J].宗圣汇志,1913.1(4)18.

[17] 上海图书馆.宗圣汇志·宗圣学报[J].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1979(5)652-680.

[19] 太原宗圣会.宗圣丛乘·山西教育会宗圣会承兰承荣张秀升柯璜等请倡设圣庙教育馆书[J].宗圣学报,1916.2(5)13-14.

[20] 太原宗圣会.宗圣丛乘·圣庙教育馆简章[J].宗圣学报,1916.2(5)14-15.

[21] 太原宗圣会.宗圣纪载·孔道会来缄[J].宗圣汇志,1913.1(3)34-35.

[22] 太原宗圣会.宗圣丛乘·各省尊孔会开会纪事[J].宗圣学报,1917.2(6)36-38.

[23] 宗圣汇志在1913年的第五号到1918年的第21号之间都有刊文宣扬贞节烈妇.

【作者简介】

刘率君(1994-)男,汉,山西临汾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推荐访问:山西 民国 宗圣会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