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使命践行五年志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30 09:14:26   浏览次数:

zoޛ)j馟m56m4O]Mtʹםz^׎6}9MMm5^}Mx]6]8Mv6m5]4n_םv޶ӝ<wӍM6OiMyMM5^u]u_zMym5iNNӭ40Muu}4O�p]@}v�-m5��4@4iauM׍vMyM6O@4My�nDO/uIPн\#]4
ۭt֡工作;与GE、赛峰、霍尼韦尔等世界著名企业开展对等合作,研发世界先进的产品为C919配套,填补了民机领域的国内空白。

相关多元协同发展军民融合深入推进

坚持肮空为本、多元发展,瞄准新兴产业,高端切入,突出商业模式转型,非航空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中航工业规模发展的重要支撑。2011~2015年非航空产业年均增速21.3%。其中,非肮空民品年均增长23.5%,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长19.7%,远高于总收入年均12.6%的增速,促进了中航工业的持续发展,形成的利润和资金池,更好地“反哺”了航空主业发展。

坚持航空为本、多元发展,瞄准新兴产业,高端切入,突出商业模式转型,非航空产业发展迅速,形成的利润和资金池,更好地“反哺”了航空主业发展。

形成了汽車零部件、电子信息、特种车辆、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并涌现出一批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及产品,打造出深天马、深南电路、中航光电、贵航股份、新航、精机科技、中航锂电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细分市场份额与排名靠前的企业,培育出重型燃机、“爱维客”客车、机器人、石墨烯等新兴项目。另一方面,全力出击外部市场,完成了多项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外并购,成功将NEC、耐世特、宝胜、海利达、大小KOKI、瀚德等一批在自身所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行业地位与比较优势、在细分市场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纳入中航工业的产业版图。

现代服务业支撑航空主业的高端消费品、连锁零售、非银行金融业务、信托投资、商业地产、现代物流和航空运输和航空创意经济等,形成了天虹百货零售连锁店、格兰云天连锁酒店、亨吉利名表店、幸福航空、航空大世界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品牌,打造了两个超百亿规模的业务板块。发展财务、租赁、信托、证券、产业基金等服务于主业发展的非银行金融业务,中航投资公司实现整体上市,使中航工业拥有了国内首家金融控股上市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双创”战略,发展航空创意经济,“爱创客”项目发展迅速,注册用户数超过10万;车载平显项目顺利完成京东众筹。“爱飞客”、“爱游客”、“爱馨客”开始测试运行,航空大世界已经开工建设。

积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国际化开拓取得显著成果

国际化开拓深度和广度大幅度提高,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603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82.1亿美元,年均增长6.39%。从传统的亚洲、非洲市场到新兴的中东、拉美市场;从之前单纯的产品销售升级到提供灵活的系统解决方案;从有人飞机出口到无人机出口,从航空产品到非航空产品;同时,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力度,“空中坦赞铁路”、“南太空中走廊”、“亚洲空中丝绸之路”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航空军贸实现了产品升级和市场升级,战斗机高低配置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教练机形成了初级、基础、高级完整的搭配体系,无人机形成了侦查、察打结合的产品集合,机载武器实现近程、中程、远程系列化发展;打造了以“枭龙”战机、“猎鹰”高级教练机、K8基础教练机、直9系列直升机、“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和闪电10A导弹等为代表的中国航空防务精品品牌,其中一些产品已具备了与世界先进水平一争高下的实力。逐步进入了中东和拉美等支付能力较强的市场,特别是“枭龙”飞机出口实现了第三方用户市场突破。

国产民机出口实现批量交付。“新舟”系列飞机已累计交付33个国家,共56架。运-12系列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获得美国20架订单。

国际合作中,转包生产年收入超过13亿美元,转包业务实现了从一般供应商向系统级供应商和风险与收益共享伙伴转变。以50/50的平等合作伙伴身份成立合资企业或进行风险和收益共担的项目合作,成为中航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重要手段。与空客直升机公司对等合作、联合研制的AC352/ECl75进展顺利,2012年转入批产阶段,2014年取得EASA型号合格证,并与空客签署1000架合作生产协议;2015年与法国飞鲸控股公司签署重载飞艇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中法对等合作的涡轴16发动机进展良好,成功实现首次台架试车,这款世界一流的涡轴发动机动机具有尖端技术,将配装AC352直升机;与汉胜公司的APU风险合作等项目,均为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同开发市场和提供客户支持的合作模式。依托C919项目,建立系列合资公司,提升民机合作的层次。

海外并购取得显著成果,并购全球领先的奥地利FACC公司、通用飞机制造商美国西锐公司、美国耐世特汽车零部件公司等一批国外优秀企业,有效拓展了产业链,促进了中航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FACC不仅仅实现了扭亏为盈,为奥地利增加了大量税收和1000多人的就业,还实现了在奥地利上市,西锐公司订单及生产稳步上升,耐世特业绩持续向好并实现香港上市。截至2015年,共完成海外并购14项,并购金额达149.4亿元,并购对象均来自发达国家。中航工业境外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由2011年的4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53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0%。其中境外企业占比逐年增加,增幅较大。

境外机构布局进一步完善,共设有各类境外机构337个,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球的境外生产、营销、服务体系,为“十三五”期间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驱动支撑发展科技进步迈上新台阶

打造科学技术研究平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平台和遍布集团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为集团公司产品、产业、业务转型及管理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整体、有序、开放、高效的航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7个国防科技技术研究应用中心、2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2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38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等科研机构。建成了一批保障先进战斗机及其配套发动机、机载系统、空空导弹、专业化产品研制所需的设计手段、试验设施和批生产线。

在国家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大自筹资金投入力度。从资本市场融资的388亿元,超过80%都投入了航空业务的发展。中航工业创新基金约30亿元,其中2014年创新基金支出超过8亿元,支持研发类、产学研和基础研究项目近400个,并通过设立民机产业发展基金、民品产业发展基金等有力支持重点民机和民品的发展。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截止2015年底,中航工业获得国家科技奖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得国防科技奖401项,其中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专利申请数量从2011年3711增长到2015年的8364项。截止2015年12月份,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数量大约11000项,各项指标连续多年在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专利情况排序表》中位居前十。中航工业大力培养和凝聚具有全球视野与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人才。目前,拥有两院院士1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50人,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1人,中华技能大奖5人,全国技术能手20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近3500人,还涌现出了“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等感动中国人物,28人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工程”。人才建设有力支撑了中航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从严治党文化塑造集团软实力整体跃升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加强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并探索实践了“党组织民主选人,管理者高效用人”的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和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干部培养、领导力开发和任职交流,积极推进干部年轻化,一批“70后”干部走上“一把手”岗位,一批“80后”干部进入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队伍;依托集团内外培训机构对干部员工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其中中航大学一年的培训规模达到5000人次;加大人才的宣传塑造力度,形成了以两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中华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为代表的优秀人才队伍。

加强集团文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流的企业品牌,形成了统一的大集团文化。推出10余部影视和新闻作品,在主流媒体播放,宣扬了航空报国文化,展示了航空工业风采。积极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抗震救灾、抗击冰灾、公益捐赠、定点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努力为玉树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等灾区捐款捐物、提供航空技术支援;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立以贵航定点扶贫、新舟幸福之旅、募师支教、援藏医疗队等为代表的国内公益慈善项目,促进了和谐发展;积极推动以非洲移动医院、高等教育援助等项目为代表的国际公益项目,在发展贸易的同时树立了中航工业乃至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推荐访问:五年 践行 富民 使命 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