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研报告

整体性科学:开启科技发展的未来视野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1 08:52:50   浏览次数:

“科学”前面冠以“整体性”,那么科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是从字义、理论还是现实上看,科学都会发生“整体性”的根本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内源在哪里?我们看到,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人本身或者说人的思想、观念、认识和精神世界。因此。如果说整体性科学开启了科技发展的未来视野,这种视野实际上是整体科学家的先见之明。下面这个例子就很具有代表性。

卡普拉物理学家的整体性蜕变

上个世纪80年代,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印行了《走向未来》丛书,这套丛书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已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集体记忆。我记得其中有一本书叫《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是灌耕根据F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编译而成的。这本书在我国科技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影响,我以为其中评述最准确者当属董光璧先生,他把卡普拉称为“当代新道家”,是科学人文主义者的代表,也就是说,他在事实上开启了基于现代与传统相结合而走向未来的新视野。这种视野在卡普拉的另外一本著作《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中得到充分展现,而作力译者,李四南和卫飒英以《观念的危机和规范的转变》为主题来概述卡普拉在这本书中所表现的思想视野,认为卡普拉把从物理学发展中得到的启示拓展到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五大学科,并在广泛涉及经济、技术、政治、社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观念和现象的基础上,洞察到产生这些危机的根原来自于蕴育了西方近代科学革命的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很多学者都认同卡普拉的观点,我国学者更感到中国文化中蕴藏着消除这些危机的妙方,因此希望中国能够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跨越性的发展。

20多年之后,我国科技界在深入和系统研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上述工作方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集中体现,人们认识到,科技创新的路径是“自主”依赖的,也是“各为其主”的。力了有助于更系统地阐述和理解其中的实质精神,我在2007年主持《整体论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影响》这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的研究时概括归纳出两条主要结论,其一是第一流的科学和科学家的原创性都是来源于整体论的,其二是未来的科技发展是人类自觉选择下的有计划的发展。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的重大建议就是国家应当有组织有系统地集中哲学、科学、历史、文化、软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协作攻关,充分发挥我国在整体论研究领域中的优势,并以整体论所要求的方式调整有关研究方向和规划,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为整体性科学的继承和创新铺垫基础。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我国的原始性创新,根本提升我国未来科技的综合实力和世界地位。也可以说,我国科学技术的原创潜力集中体现在整体性科学的继承和创新领域,但是要充分发挥这种原创潜力则取决于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性科学。为了促进对整体性科学的自觉认识,我根据维基百科中的有关内容编辑了《整体性科学国际发展动态》报告。也正是在研究整体性科学及其发展动态时,我意外地了解到卡普拉的当下情况,这位在全球享有盛名的学者目前选择在位于英国的一个小镇上的舒马赫学院任教。这个学院之所以以舒马赫命名。原因就在于其创办者认同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这本书中提出的理念。其实舒马赫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这本书曾经入选二战以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本书,而该学院是整体性科学的中心,设立关于整体性科学的交流、培训和硕士课程,其间的关联令人遐想。对比之下,我理解舒马赫学院的创办及其目的在于向世人展示在“大科学”之外,同样存在一个“小科学”,这种科学虽然名之曰“小”,但是按照《老子》的说法,又具有“天下莫能臣”的性质,因此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大科学”。这种贯通“大”与“小”的科学的存在使科技发展的基本路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已经超越了具体的技术路线,一变而成为更基本的文化路线和社会路线。但是,要完成这种转变殊为不易,需要相应的系统性教育,促进整体性自觉的实现,那么舒马赫学院就致力于这样的教育。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卡普拉本人的转变及其精神世界,更准确地说,他已经成功地从一个物理学家蜕变而为一个整体科学家。上述跨越性的转变来自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仅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则难以理解,而这正是整体性科学带给我们的启示。实际上,卡普拉的转变可以作为一个范例,非常值得我国的科学家学习和借鉴。其实卡普拉只是西万科学家群体的一个缩影,但是类似这样的群体目前在我国并不多见。因此,从未来发展来看,我国很需要培育这样的群体,发展整体性科学。

先有整体论而后有整体性科学

我们都非常熟悉韩愈关于“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其实对整体性科学而言也是如此。在维基百科中,“科学中的整体论(Holism inscience)”与“整体性科学(Hollstlc sclence)”是“或(or)”的关系,即二者可以相互替代,发生这种替代的关键不是“科学”而是“整体论”并统一于“整体性”。在近代历史上,有关整体论的研究首先出现于人类学领域,而后科学中的整体论才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整体论研究的兴起,“整体性科学”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才逐渐确立。但是。若是从“名实”关系来考察辨别的话,在《整体性科学国际发展动态》报告中显示出来的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即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大科学”与“小科学”相辅相成的态势,并正在向整体性科学转变或转型,尚不是精确意义上的整体性科学前沿研究动态报告。不过,这种趋势确实能够代表未来科技发展的总体特征,即整体性科学对还原论科学的转化性替代将不可避免。这种替代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很难阻挡,其中的迹象就在于在面对和解决整体问题时,自然科学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出色的哲学家或人文学者。我认为上述现象是作为一种规律而出现的,正如在卡普拉身上所发生的一样。从性质上看,科学进入到整体层面,其理论和应用将会相应地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化将使原来非常成熟的人文传统变成基础性的整体性科学资源。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够说我国具有整体性科学的原创潜力和巨大优势。但是,由于整体论和整体性科学的发展尚没有完全独立于原来的科学传统,因此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的记录,本报告所呈现的发展动态是“整体论与还原论辩证统一”视域下的学术、理论、观念和实践生态,其中既蕴藏着真知灼见,同时也不乏“浪漫”和“战争”。惟其如此,我们对整体性科学的发展充满期待,特别是对我国原创科技的期待。因为从整体性的视野来看,我国不是缺乏整体性科学,而是缺少发现。一旦“伯乐”再生,我国在科学上的先发优势将使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根本提升,不仅能够“支撑发展”,而且能够“引领未来”。

我国发展“大科学”的基础来自于“小科学”

综合来看,整体性科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本报告列举了认知科学、量子物理学、工程、生物学、生态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并把认知科学和生物学作为重点进行了系统介绍。而整体论的学科发展则不限于上述领域,在人类学、商业、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知觉心理学、目的论心理学、神学人类学、神学、神经病学、生态人类学、整体健康等领域中都有体现,建筑、教育改革和医药被列为整体论应用的三大领域。由上可见,整体性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许多领域都属于“大科学”的范畴,特别是普林斯顿大学主持的“全球意识计划”也被视作整体性科学应用的例证。但是我们也看到,要开阔发展视野在本质上则依赖于整体论带来的启示。未来科技发展进入了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引领和支撑的新阶段。

对我国来说,这样一个新阶段对“自主创新”具有特别意义,即基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能够开拓出一个新局面和大局面。在性质上,我国的科技传统属于“小科学”的范畴,善于从“小”见“大”,认识到“大”是通过“小”才能够体现和显现这样一条基本路径,其典型代表就是中医药。不过,就现实来看,我国仍然在追求“大”的道路上努力,很少意识到从“小”做起恰恰是一条“跨越性发展”的康庄大道,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和健康领域,“小科学”能够写出“大文章”。在这层意义上,我们对传统的先见之明保持尊敬,并期望借助于整体性科学的视野使再立新功。

推荐访问:科技发展 视野 开启 未来 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