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学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5 09:54:26   浏览次数:

德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实施德育,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水平,还可以对其人生观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引导。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地彰显出来。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不但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还和学校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现状

首先,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爱护,导致其道德意识水平相对较低。另外,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务工,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现實生活中,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志,导致其在学校生活中经常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其次,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不到位。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其教育力量也相对薄弱,所以学校很难顺利地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另外,在农村地区,某些学校的教师也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不但影响了德育的顺利实施,也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学校影响因素

基础教育力量的薄弱

首先,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育力量薄弱,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在现实中,很多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落后,不但无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也影响了德育的顺利实施;其次,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很多农村学校不但缺乏正式的教职人员,班级合并教学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无法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区域分布存在不平衡的状况。从城区教师的分布情况来看,存在超编现象,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分布却存在缺编现象。这就导致城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滞后,影响其德育水平。

学校的教育观念存在问题

相关的调查表明,农村学校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学校的教师仅仅只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进展以及纪律情况,忽视了对其心理变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观察和了解。另外,教师也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爱护;第二,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很多教师会很武断地将留守儿童划分到问题儿童的行列中,因此,对其进行的道德教育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不但无法有效地提升德育的质量,还会加剧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第三,很多教师将扶贫教育和道德教育混为一谈,认为留守儿童是贫困的弱势群体,应该从扶贫角度进行道德教育。这种方法不但存在片面性,还很可能与实际的情况相背离。在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家庭未必是贫困家庭,以扶贫的方式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反而会伤害留守儿童的自尊心,使其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第四,很多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忽视了学生们实际的道德体验。另外,很多学校没有和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样就不能将道德教育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充分的融合,也就无法切实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学校影响因素的对策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力量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地区学校的建设,不断地完善校园内的基础教学设施,以此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进而促进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缺乏正式教职人员的地区,要加大招聘的力度。另外,还要针对教师队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逐步缩小城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

针对学校教育观念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一,要通过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转变农村学校的整体教育观念,重视对留守儿童心理变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观察和了解。另外,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爱护。

第二,作为教师,不能够武断地将留守儿童划分到问题儿童的行列中,要通过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促进其道德意识水平的提升。

第三,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的内容能够和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相贴合;第四,要重视留守儿童实际的道德体验。比如,组织留守儿童到其父母所在的城市旅游,促成父母和孩子的团聚。

结语

综上所述,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学校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十分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制定解决对策,促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

推荐访问:留守 德育 对策 因素 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学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