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心得

让数学价值引领学生生活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48:41   浏览次数:

[摘要] 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因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重建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构建有意义的可能生活,让学生充满灵气和活力,让数学产生迷人的魅力,实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 数学价值 生活世界 学生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因为人始终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人在生活世界中认识自然现象,理解与体验社会的道德、法律和艺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自己的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人格。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它为人生奠定了基石。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首先接触的也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因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重建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构建有意义的可能生活,让学生充满灵气和活力,让数学产生迷人的魅力,实现数学的价值。

一、让数学折射平凡之光——着眼现实生活

数学教学应是自然的、朴实的、平凡的,应真实地折射出它的原来面貌,即生活性。因而还生活于真面目,让数学成为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学科,就必须加强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真正价值,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1.着眼学生的现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要借助“生活经验”,先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底蕴。因为学生背着书包踏入学校时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教师随意涂画,他们已有着自己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当我们传授的新知识借助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认识并构建自己的认识,这样的知识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才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导入新知的活动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如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品,经常接触的生活场景,可能面对的现实情景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拨动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生活情景”,把教材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置身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之中,如模拟乘公共汽车的上下车情景来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组织一次“过生日”的庆祝会来学会统计的方法,开展一次趣味运动会比比多少和大小等,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在练习拓展时要注重回归“生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了图形的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和计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面积;认识了东南西北等方位后,到操场上找一找校园内各个方向的建筑物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一来既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2.着眼发展的现实

学校也是一个正式的社会活动场所。我们的教学就应紧跟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首先,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置身于发展的生活之中,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对待这样一个正在成长的对象,我们的教学要学会等待学生,学会研究学生,学会信任学生。等待是对学生多一分期望,多给学生一分自主发展的空间。今天没掌握的内容不是还可以在明天、后天加以弥补?只要心怀着期待,希望总会逐渐萌芽;研究是为了了解学生产生学习问题的根本动力,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分析原因,找出根源,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途径,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信任学生是树立“学生会成功”的信念,坦然面对学生学习中的每一点错误,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走向完善。我们的数学教师只有相信“学生正在发展着,明天的学生会更优秀”,定会让学生学习的生活绽放异彩。其次,要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最终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对他们的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如在教学时把数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科技、生产实际等方面的信息;学完统计后让学生调查近几年来无锡旅游人数的情况,并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与相关设施的投资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的发展,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是“我们自己的数学”……这些鲜活的、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素材,不仅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让数学焕发生命之光——关注课堂生活

“课堂生活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而,创设一个平等互助,和谐融洽,师生能共同欣喜着、享受着的、能焕发生命之光的课堂生活是我们数学教学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1.关注和谐的课堂

和谐的课堂应是“学习是快乐的,课堂是幸福的”;和谐的课堂应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是生活的课堂。和谐的课堂首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因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也有着自己的自尊和人格,当教师把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平等地对待,才能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因而教师在开展每一次教学,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设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一想,尤其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多征求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多问几个“这节课我们按以下内容学习,你们觉得如何?”“你们认为这个方法好吗?”“你有更好的建议吗?”……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中学习。和谐的课堂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不管是流利的,还是吞吞吐吐的;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管是响亮的,还是低弱的,都要尊重学生的回答。只有仔细倾听,才能及时捕捉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火花的闪烁,促进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学生能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关注生成的课堂

生成的课堂是师生沟通、合作和构建的场所;生成的课堂是师生相互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的理想课堂。要在这“理想的课堂”中组织教学,教师必须先思考三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学?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怎样引导才最有效?并在“三个一”上下功夫,即构想一种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又有师生活动空间的教学设计,给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充分思考,大胆发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贵在组织学生怎样去研究,去探索,甚至与学生一起经历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再创造”;实践一个观点:教学设计的实施是动态的生成过程,应随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调整。教师要适时实现角色的转换,同学生一样站在知识的起点,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不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探索,师生在互动中寻找数学的奥秘,探求知识的宝库,一起寻找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明确一个方向:要即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灵活调控的教学机智,向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迈进,也不断激发着自己教学的潜力和活力。

3.关注自然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过这样一幅学习情景: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地,草地四周长满了低矮的灌木。小鸟在林中欢鸣,小虫在草间低吟。而孩子们则席地而坐,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享受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学习。因为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有的,富于色彩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植根于记忆中。而我们身处的校园、我们周边的环境、我们生活的社区就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它们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天然课堂。只要我们的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的教学格局,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寻找教学的最佳着力点,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生活和大自然,就能为教学开创一片绿洲。如在组织《认数》这一单元教学时,走出教室,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带领学生来到游乐园,参观园林,游戏于树林中……让儿童数数有多少种玩具,有多少朵花,谁在第几,谁比谁高,在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中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充分展示教育的艺术。

三、让数学闪烁智慧之光——走向可能生活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堂生活,而且还必须关注学生可能的生活。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它关注的是人的生活质量,是人的生命质量。它更充满挑战性,也充满着魅力和智慧,因而它也是更具有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尽力为学生创设一切的可能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数学闪烁着智慧之光。

1.走向学生的心灵

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就要善于倾听来自学生心灵的声音。因为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交往;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和真实想法,让学生学会交流;只有倾听,才能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人性的美好,学会生存。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心地倾听,用心地记,及时判断争论的焦点,及时地捕捉富有创意的回答,及时帮助学生仔细分辩别人的发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而教育的智慧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学会倾听,是学生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和素质,但在倾听时教师更应言传身教地教会学生注意三点:一要专心。要集中精神,神情专注。为表示自己正注意倾听,要多与学生的目光交流,并适时地点头表示肯定或赞许,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要随意插话,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正用心地听,你很欣赏他们的发言;二要虚心。倾听中面对学生幼稚的想法要善于接纳,要尊重学生的观点,特别是学生还没有充分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的时候,不要轻易表态,乱下断语,也不要挑剔批评,要展现出教师雄纳海川、尊重学生的广阔胸怀;三要耐心。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对学生激烈的争论,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表,尤其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达到熟练、精确的地步,更要热情的鼓励他们,真正地意识他们思想的价值。只有教师情感的投入,才能实现心灵的应答,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2.走向美好的人生

数学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生活品位、生活格调、生命质量的提升。从这一点来说,小学数学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生活得更美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有位教师在执教《统计》一课时,正值我国对非典型肺炎进行严密防堵的时候,这位教师就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近几日传染非典病人的人数情况,并绘制成统计表。但课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一系列数学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至此教师仍没有停留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而是深入挖掘其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刚才发现的都是解决数学方面的一些问题,那么统计表中的这些数据对于我国防非这场战役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围绕当前学校的防非工作、国家的防非措施等各抒己见,争先发言。学生在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深化自己的生命。教师如能长期将数学与人生巧妙结合,那将教会学生的不仅是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是怎样生活;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聪明,更富有智慧,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

数学的价值在于唤醒,它要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数学的价值在于发现,它要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大火;数学的价值在于奠基,它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数学的价值更在于生活,它要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中,不断品味生活的美好,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不断挥洒数学的魔力,使数学的价值在生活中熠熠闪光!

推荐访问:引领 价值 数学 学生 生活


[让数学价值引领学生生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