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典礼主持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0 08:49:08   浏览次数: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作为以培养学生精确的运算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研究的热门课题。其中,改革课堂教学又是教师必经之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个零件。这时把5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2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求异性是发散性思维的核心,它是指对问题的处理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具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98-9可以连续减去多少个9?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98里面包含有多少个9,视角一转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式引申等方面的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狭窄性、单向性。开启思维的广阔性和多向性,使学生渐入广阔的思维佳境。

3 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推荐访问:中学生 思维能力 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