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政务

DBAE美术教育理论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6 08:43:08   浏览次数:

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美术史将美术作品及现象放入历史环境中探讨,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在创作时代的含义。美术史认为,美术世界之所以变迁是因为人类世界发生了变化。长久以来的环境问题导致如今雾霾盛行,2014年中国美术馆曾办展。在中国画作品《还·净》中,人山人海,所有人面戴口罩而行。再看一个11岁男孩儿对雾霾的真实表达:2015年12月8号至11号,作为学生的我们第一次享受了三天的雾霾假。妈妈带着我和弟弟驱车240公里来到河北山庄,终于见到了一丝丝蓝天。据说北京上空像一个巨大灰尘的垃圾场。由于我们人类对于城市的过度滥用,地球才用这种方式警告我们,她一直在那里爱着我们,我们人类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爱她。这些美术作品都是这个时代的印证,阐述着当下同一个问题。美术史在美术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美术史的学习,能清楚地认识到艺术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特有的价值观,要学会重视艺术,把它当做人类进步的垫脚石。

(三)美术批评

与美术史不同,美术批评论述的是当代美术随时会发生的问题,其目的是提高美术的社会性理解以及价值理念。美术课堂中的美术批评,帮助人们增强“感知的敏锐程度”。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大根先生在《视觉文化与高中美术课程》一文中提道:“形态各异的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充斥于现代生活,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又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美术批评使学生去接触、去了解真实的内涵,更使学生学会识读和判别。在课堂讨论中,作为一种研究分析的过程,从培养学生的敏感性、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入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复杂性和生活中困惑的实际问题有更开阔的思想认识。

(四)美学

在美术教育领域,美学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思辨性的哲学对话。回到美术课堂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学会联系生活经验来看问题。当今美术课堂上的美学教学追求的是有意义的艺术哲学对话。艺术必须回到真实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美学在艺术作品中成长。

三、DBAE美术教育理论的课堂运用

当今社会将艺术与视觉图像作为一种理解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类其他构成元素的方法。视觉艺术的教导力量产生了它的教育功能,视觉艺术的直接性、冲击性等功能使其成为强大的象征形式,如同意大利、地中海等都有其地域性的标志建筑一样,促使我们去解读其中的信息,了解历史文化,继而产生学习的功能。无论是社会还是文化都已跨越了现代主义,拥有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于教师而言,认识到今天的学生生活的环境是视觉化的、多样化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艺术教学聚焦背景、内容与形式正好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符号和象征的意义,因它们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改变。“Neo-DBAE”顺应时代发展,与早期的DBAE相比更具有明显的后现代倾向。DBAE美术教育理论所定义的四种传统艺术学科对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依然大有裨益。

如果说DBAE只是美术教学的理论,那么如何通过DBAE理论成功地实现教学,便是方法论了。果敢地将视觉艺术做为媒介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是现如今美术教育领域研究的一大课题。在过去,美育都偏向于解读艺术作品本身,现在已开始重视透过作品媒介创作者与观赏者之间产生的关系。所有的视觉形式,只有从创作与观赏的背景来思考,才是真正的了解。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学生能有效地与美术进行对话交流,才算有意义的进行教学。为了让教室成为一个自由探讨的空间,教师需要开发以对话为基础的策略,并鼓励让学生积极讨论,发现美术传达的思想,将整体都联系在一起。

在视觉文化驱动的时代,学生的大脑里充满了媒体的意象,学生的创作、诠释,都是基于过去的知识、看过的影像、接触过的观念,更容易认同当代文化中的思想,而不是过去的文化思想。将学生的视觉文化适当融入到艺术课程之中,课程标准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美术课程作为一门学科也便具有了进步性。美术课堂教学,以熟悉的实物为开始,美术的主题与学生所生活的世界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对美术教学、美术理解都是至关重要的。DBAE带领学生有效的发现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并进行艺术对话。学生将生活的相关方面与他们正在学习的课程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影片《外婆的家》中的,老外婆是不识字的,小孙子为了分别后依旧能与外婆书信来往,决定通过自己绘制小卡通画(图1)与外婆进行书信交流。在教导外婆学写字无效的情况下,临走前给住在深山又不识字的外婆画了几张卡通画,并告诉外婆想他的时候寄什么画,生病的时候寄什么画,他便会马上赶来看外婆。这则案例说明,图像对于文字有更直接更全面的信息表达作用,视觉艺术能有效地传递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图像教学效果更甚,在废物利用的美术课中,老师带领学生去捡拾废弃的易拉罐,将其踩扁然后进行的创作(图2)。案例通过视觉艺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得与学生正在学习的课程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

定期深入视觉文化的各个方面,理解的通道自然会为学生打开,下一步便是探寻美术作品的内在意义。作为带领学生进入美术殿堂的导师,在美术课堂的实践中,老师的作用很大,要确保课堂主题围绕美术史、美学、美术批评等方向,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比如石门县第一实验小学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定期绘制以“安全出行”为主题的黑板报,(图3)为2015年9月笔者协助学生绘制黑板报的现场图片。这则案例说明学生通过画面能更直接的理解出行安全,并且主动遵守。通过定期去探讨视觉艺术带来的感受,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理解画面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举一反三,也自然会自觉地去探寻美术作品的内在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春花.跨界与融通——“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2]韦天瑜.大数据时代的创意美术教育——第五届华人美术教育大会论文集(上册)[C].上海: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郭振祥.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台湾地区实施“视觉与人文”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4,(05).

作者简介:

舒长翼,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育(美术)。

推荐访问:美术课 堂中 美术教育 理论 DB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