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组织人事

从大脑到现实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7 08:55:23   浏览次数:

智商高达187的谢耳朵童鞋曾经说过,地球上最厉害的图像处理器就是地球人的想像力。对于每一个地球人而言,大脑中总是会有无穷无尽的想像,有可能是胡思乱想,也有可能是奇思妙想。而有那么一群写科幻小说的地球人,想像的东东都基于一些科学原理或发展趋势,简而言之就是这些家伙大脑中所想像的与印刷在书本上的东东甚至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好比一个个预言家,对地球人的未来做出预言。既然是预言,咱们现在就来看看那些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中究竟哪些成为了现实……

拉普达与磁浮列车

说起科幻小说来,估计十之八九有童鞋要想到儒勒·凡尔纳这个高产的作家来。不过在这里《Geek》可以负责地说:你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咱们要说的并不是那个法兰西共和国的公民,而是来自日不落帝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为乔纳森·斯威夫特流传最为广泛的小说,咱们泱泱中华的子民,在大清帝国的同治十一年四月十五到四月十八,也就是1872年5月21至24日,通过当时的《申报》就已经拜读了q而在那个时候,凡尔纳童鞋开始自己的作家生涯还不到10年。

在《格列佛游记》中,这家伙描述了一个直径为7公里多,名为拉普达的飞岛。这个飞岛之所以能够在空中运动,靠的就是底部一颗巨大的磁石。这颗磁石样子好像当时织布工用的梭子,中间粗,两端细。细的两端,一端具有吸力,另一端具有推力。如果把磁石竖起来,让有吸力的一端指向地球,飞岛就会下降;而让磁石有推力的那一端指向地球,飞岛就径直往上升。虽然有了磁力如此强大的磁石,拉普达也不是可以无限上升的,由于磁石磁力大小的影响,这个岛最高能升到海拔6.5公里的地方。

看到这里,这里肯定又有童鞋想起了某位姓宫崎的大胡子老头早年的电影。木有错,《天空之城》就是源予18世纪出版的《格列佛游记》。对于这本小说而言,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由于这玩意儿多次被搬上儿童读物,以多种艺术形式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基本上属于童话一级,绝对算不得科普作品。可是在里面,磁石那么一个神奇的东东,吸引着咱们的目光一如果能找到或造出一颗能够抵消地球引力的磁石,地球人不靠任何动力就能在空中运动,这是多么和谐的事儿啊。

虽然磁石的工作原理相当朴素,但是要造这玩意儿却不那么简单,不少地球人都投入相当大的热情。不过这一切的一切在1842年,被一个叫做山姆·恩绍的数学家泼了一桶冷水——这家伙就用一篇洋洋洒洒几千个单词的论文,完整地通过公式与数字证明了实现类似拉普达的磁悬浮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合力,包括了引力、静电场及静磁场会使物体本身变得很不稳定。既然磁悬浮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盖棺定论了那么咱们现在经常听到的磁悬浮又是什么呢?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类似拉普达的磁悬浮不可能实现,但是后来地球人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哪怕是黑暗中仅有的那一丝曙光。上个世纪20年代,魏玛共和国的赫尔曼·肯佩尔利用了磁悬浮的不稳定性,让列车在运动中漂浮在空中。虽然这种技术严格意义上应该被称为磁浮,而且只能让列车离开轨道几厘米高度,但是这样一来,由于木有了与轨道直接接触,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阻力仅仅来自空气,自然要比那些在轨道上跑的列车快很多。1970年以后,不少山头都参与到磁浮列车的研发中来,特别是德意志联邦的西门子就一直搞这个东东,速度纪录不断地被刷新,成为了高速铁路时代的新星。甚至在咱们这片,在为高速铁路定下全部采用耻辱号的基调之前,还下了30多亿元的血本造了一条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在这条总长30公里的示范线上,来自德意志联邦的磁浮列车以最高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不到8分钟就跑完单程。

如果说磁浮列车是拉普达的现实版,那么就列车升起的那点高度确实不那么厚道,也许咱们套用一句烂俗的广告词——贴地飞行更为合适。不过,地球人也许有那么一天,脑袋突然开了窍,折腾出了比磁悬浮更厉害的反重力发动机,那么《阿拉蕾》、《七龙珠》、《太空堡垒》等阿宅们耳熟能详的动漫种的飞行器,通通都会变为现实。希望那一天咱们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还能看到……

海底两万里与一切都用电

在凡尔纳童鞋写的n多科幻小说中,《海底两万里》算是重中之重估计没有童鞋会有反对意见。在这本出版于1869年的科幻小说中,除了对绚丽的海底风光进行了描绘之外,最吸引地球人的莫过于那艘超越了同时代科技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其实诺第留斯号只不过是个音译,这玩意儿应该叫做鹦鹉螺号,是个地球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船名,凡尔纳童鞋不过是进行了借用而已。对于诺第留斯号而言,咱们以尼摩船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巨大的雪茄,70米长,8米宽,最高航速每小时50节,排水量1500吨。虽然咱们现在看来,这样的参数实在是稀松平常,但是在19世纪末,如果真有这样一艘潜艇绝对可以算是工程上的奇迹。不光如此,诺第留斯号还用到了双层耐压船壳、电力驱动方式、螺旋桨推进、流线型艇身等超越当时技术的设计,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海面上航行的船还在采用明轮推进,铁甲舰才刚刚出现木有多久。

虽然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咱们就已经看出这家伙详细描绘了一艘潜艇的方方面面,以至于不少童鞋都认为潜艇源于这本科幻小说,但是事实上潜艇这玩意儿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在那个画蛋蛋画到蛋疼的达·芬奇的手稿中了。由于潜艇具有不受海面风浪影响的安全性与潜于水下不容易被发现的隐匿性,从一开始就用在了军事上面。不过正是因为这两大优势,让当时的地球人认为潜艇木有半点绅士风度,战争中艇员都以海盗罪论处,所以这玩意儿的发展非常缓慢,差不多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才赢来了第一个春天。

在那个时候之前,潜艇虽然已经被地球人造了出来,但是这玩意儿的动力,不是人力就是用蒸汽机驱动。对于前者,采用人力驱动实在是太不靠谱,真是有一夜回到古罗马时代的感觉;而后者,虽然采用了动力比人力要大得多的蒸汽机,但是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不能烧锅炉,只能用剩余的蒸汽驱动。很明显,无论是这两种驱动方式中的哪一种,都是不能满足潜艇这种水下航行的船的需要的。

虽然潜艇有着如此之多的麻烦,不过还是有个叫做约翰·霍兰的花旗国人在看过《海底两万里》之后,清楚地认识到了潜艇的优势,从1878年就是开始对潜艇的折腾。这一折腾就这听了近20年,终于在1897年5月17日,霍兰童鞋立功了——造出了霍兰·Ⅵ号潜艇。这艘潜艇虽然长度只有区区15米,与诺第留斯号70米的长度相去甚远,同时上面装的汽油机还不如现在奥拓上的功率大,但是这潜

推荐访问:大脑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