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宣传

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1 08:52:04   浏览次数:

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怎样才能学好物理知识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使物理学习更加生动活泼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发生兴趣时,他就会长时间地、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人类通过长期生活、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将它看成是呆板的条条框框去死记硬背,这种学习必然索然无味:反之,一旦将日常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现象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认识呈现在面前的大干世界,学生就觉得物理学习趣味无穷。如在教“压强”概念时,首先从学生接触较多的生活实例出发提出悬念,为什么人们坐沙发感到舒服?为什么较宽的书包带背起来感到舒服?为什么同样用力,同学们喜欢用“快”的刀削铅笔?诸如此类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研究压强的欲望。又如:夏天吹电风扇为什么能带来凉爽?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为什么?这些问题能给学生学习物态变化带来动力。再如:为什么冬季脱毛衣时常会发出响声?通过悬念把学生带进了电的学习。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很容易见到的现象,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消除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而且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法拉第曾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学生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若问学生,坐在飞驰的火车上看远处的景物,远处的房屋建筑、高大的树木,是否它们也向后运动,只是速度略慢一些呢?可能回答正确的学生很少,究其原因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仔细观察、对比远近物体的运动情况。实际情况是坐在火车上的人看到近处的树木好像在向后运动,而远处的房屋高大的树木,却好像是在向前运动。

上面事例说明了学生学习物理要学会对现象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平时所熟悉的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对新问题的好奇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让学生重视实验,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期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独立完成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品质,丰富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物理学科的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物理实验的训练,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将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全面。

三、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需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学生对物理知识不应满足于会背诵定义或条文,甚至死记硬背“各种类型习题”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科学,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过程。即使对一个概念、一个规律倒背如流,但对它的实质不能理解,也不能说已经掌握,因而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过程中,每到一个关键的时候,教师都要让学生如何将其理解透彻。如学习新概念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既要使他们弄清规律的内容,适用条件,还要使学生参与规律得来的分析概括过程。如学习电磁感应时,切忌死搬硬套公式,教师要在启发学生认真分析条件的基础上,使他们理解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公式的含义和适用范围,逐步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技巧。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通过积极的思维去理解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物理学习方法。

四、调节课堂结构保障师生互动

课堂的全面构筑应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开头应向风头那样美丽动人,基本教学阶段应向猪肚那样丰硕肥大,结尾应向豹尾那样横扫如风,这就要处理好兴与结,涨与落的关系。

兴指起兴,开头要开好,导语要精到。授课伊始,教师若忘了敲开场锣鼓,必使学生兴趣不高,意向难定。具体方式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以故事开篇,激发兴趣;或以实验开始,启发思维。譬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上放一个大于杯口的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个装置很简单,学生都觉得很有兴趣,能达到设置悬念、引入新课的目的。

有兴必有结,要结而不散,结而有引。这就需要教师讲得恰到好处,既关闸截流,明快做结,同时结中寓兴,使学生更上一层楼。譬如:在讲授“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即时速度”这一课的收尾处时,可以提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V—L图线有什么特点,这样为讲授加速度的内容打下基础。

涨指掀起高潮,是课堂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落指潮落小憩。已开头,教师就应趁学生方兴未艾的兴奋的思绪,或讲、或练、或演,将基本教学内容完成于此、强化于此、印记于此。基本内容的教学常有两种不好的做法,如风平浪静里的小船,匀速缓行、四平八稳,虽然达到目的地,但也使人昏昏欲睡,或如重彩浓墨的涂抹,强音轰鸣的连奏,使人精神紧张,疲惫不堪。理想的做法是掀起几次教学的浪潮,涨落交错,张弛有序,在跌荡起伏中扬帆前进。如新授课,可将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形成,作为大高潮。大高潮之前,可组织两三次小高潮,或用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作为标志,积小胜为大胜,当大问题最终解决时,大高潮也就到了。如在讲授惯性这一新课时,将物理学史和演示实验引进新课,研究固体有惯性以后再讲明液体、气体的惯性,可通过演示达到新的高潮。如以日常生活的例子入手,把盛满水的杯子水平运动一段距离,然后,突然改变运动状态,以运动到静止,水会溢出,从而说明液体具有什么性质?(由学生回答)再在课堂上用书本煽动远处的纸条,书本刚停止煽动,纸条仍在摆动,说明气体具有什么性质?(由学生回答)。这样由学生做最后总结,教师予以指导,得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随着疑问的增多,难点各个突破,师生双边活动形成高潮,师生的教学相长就落到了实处。

推荐访问:学好 中学生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