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宣传

走进生活,让数学更精彩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8 08:41:47   浏览次数: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1精心设计,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教学要保证数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统计”这部分内容,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的出生年、月、日,或者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一旦闯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 。在数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能独立解答,既可以积累数学知识,也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2操作实践,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等重要道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生活数学的天地中求新、求美。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地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创造了生活的美。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先把教材作适当的整理,选择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室,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10米和7米,再根据练习本的大小尝试画出它的平面图,并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计算、归纳,从而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的方法。又如在数学“公顷”这一概念时,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的运动场,量度出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让他们说一说,指一指它的实际大小,理解面积是一公顷的范围大小。实践证明,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数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

力,并使数学的学习做到活学活用。

3合作探究,让演练和生活融为一体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如在数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了基本了解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将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解答。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助,你一个人可以表演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教师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来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教师积极地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走进生活,使数学更加精彩。

推荐访问:走进 数学 精彩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