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委廉政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8 08:47:35   浏览次数:

摘 要: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小学数学学科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思想上提起重视,并在行动上积极提升自身素养,以优化数学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素养的重任。教师应提起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积极探索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不断提升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且注意力极易转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且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有趣的课程导入

数学学科的知识逻辑性较强,有的知识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如果教师教学的方法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对于枯燥的知识就较难接受。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有趣的、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学科知识,是一个值得数学教师深究的课题。数学学科教学的实践表明,通过设计趣味性较强的课程导入,能有效地活跃数学学科课堂氛围,引发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知识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学科的课程引入部分,进行有效引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偏好进行选择。如果班里大部分学生喜欢听教师讲故事,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学小故事引出新知识的教学,这种导入方式叫做故事引入法。教师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播放导入新课。很多学生喜欢听歌曲,教师可以在课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然后找准学生喜欢的歌曲与所教内容有关联的地方,并在课前进行下载,便于省去讲课时查找的时间。学生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或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后,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过来,然后教师通过音频、视频顺势引入新课,这就是音频、视频导入法。除此之外,还有图片导入法,即找准图片与教学的内容间的联系,通过展示学生喜欢的精美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引入新知识的教学。

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数学学科知识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听懂,使学生不再畏惧学习数学学科知识,有时甚至会觉得数学学科知识十分有趣。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偏好和教学的内容,恰当地设置教学的情境。

1. 创设生活情境

虽然说数学学科的知识比较抽象,但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却十分广泛。小到去超市购物结账,大到建筑工程设计等,都能看到数学的影子。教師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融入到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就可以将原本学生认为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数学学科知识,拉回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中,使学生不再害怕学习数学,产生亲近感,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生活中,“平移”这种现象很常见,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一个小视频:电梯从高层移动到低层,以及从底层移动到高层的小视频。教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刚才的视频中电梯是怎么运动的吗?学生:电梯都是顺着直线在运动。教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真聪明!电梯就是顺着直线在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平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平移吗?学生纷纷调动生活中的见闻和经验,积极地与同学探讨起来,使数学学科教学的课堂立刻变得热闹、活泼起来,优化了数学科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通过找准“平移”现象与生活中的数学的联系点,有效地创设了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产生了探索的热情。

2. 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设计一连串与新知识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逐个击破这些问题,学会数学学科新知识。教师通过抛出具有启发性的数学学科问题,能引发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知识的热情。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思考、探索和解答,不仅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了数学学科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信心得到强化,从而不断优化数学学科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设置数学学科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注意,问题的设计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首先,教师要关注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在设计数学学科的问题情境前,要先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情况做一个整体分析,确保设计的问题适合学生进行探索。其次,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梯度及关联性。问题情境创设的初衷在于使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探索,发现数学学科知识的原理、规律。因此,各个问题之间的梯度、关联性不容忽视。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坚持从简到难的原则,而且下一个问题应该是由上一个问题延伸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充满探究性的问题中,越来越接近数学学科知识,才能加深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认识,提升数学学科学习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新时代的数学学科教学理念倡导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探究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艺术,贵在“留白”,即教师不要把课堂的时间安排的过满,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学科知识,或者学生在生活上的经验,提出一个可供学生一起合作探索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接触、学习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大部分都掌握了某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在这个方面一带而过,着重讲解大部分学生没有吃透的知识点。这样,教师对于课堂时间的分配会更加科学,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鼓励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不用管学生了。相反,在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点拨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在学生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巡视和观察,能有效掌握和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不足、漏洞,教师应快速地想出解决之道,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步入正确的轨道中。教师富有针对性的点拨,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科学习的效率。只有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索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开发,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效果。

四、积极组织课外数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课外数学活动优化学生数学学科教学的效果。因此,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同样不能缺少。通过扩展数学学科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数学学科教学的形式,而且能引发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数学学科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与之相关联的课外活动。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将新学习的数学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形式,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探索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通过设置有趣的课程导入,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及积极组织课外数学活动,能有效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探索的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韩伟.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 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07.

[3] 徐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13.

推荐访问:学习兴趣 培养 数学 低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