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委廉政

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40:15   浏览次数:

[摘要]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办高质量的平民教育,是电大教育长期坚持的价值取向。电大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是系统办学,县级电大是电大远程教育的重心所在和战略高地。文章试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强化县级电大的自我认同意识,是电大办高质量的平民教育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电大教育 县级电大 自我认同 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杨近铬(1965- ),江西南昌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江西南昌330046)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155-03

一、电大教育的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基于网络平台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综合性开放大学。自创办起,电大就秉承“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指导思想,采取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级办学、分工协作的运作方式,以“五统一”为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走出了一条适应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穷国办大教育的教育模式。创办30年来,电大已发展成为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1000余所地市电大分校,2000余所县级电大工作站(含基层教学点)的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简称电大系统)。截至2007年底,全国电大累计高等教育毕业生615万人,各类培训超过4000万人次。1999年到2007年实施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8年中,开放教育累计招生458万人,毕业238万人,约占同期各类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1/8、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1/3、网络学院招生总数的75%以上,目前在校生已经达到了270多万人,占整个成人高等教育30%以上,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素质高、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电大教育以体系独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效益突出的特点,成为不可多得的国家教育资源,高等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我国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并逐步向普及化转变,电大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电大教育的基石是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质是要扩大“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反映当代最新的时代精神,追求更广、更深、更高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就提倡有教无类,孔子就一直提倡这种观念,他的三千弟子多数来自民间。就算是近代,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投身乡村学校建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晏阳初先生当年所言:真正关心中国命运的人,不能不正视平民和平民教育,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平民教育的成败,就是中华民族的成败。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进程中,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办高质量的平民教育,促进高教大众化,优化高教结构,提高国民教育素质,是电大教育应该长期坚持的价值取向。

电大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是系统办学,县级电大是电大远程教育的重心所在和战略高地,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江西省99个县(市、区)中,有87个县建立了县级电大工作站,县级电大占所有开放教育教学点的78%;在整个电大毕业生总数中,县级电大的学生约占87%;目前在校生中,县级电大学生数约占在校生数的80%。县级电大是电大教学的具体实施单位,又是远程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县级电大对自我价值、角色定位和电大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保证教学质量,保证整个电大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可持

续发展。

二、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的含义

“认同”一词,在社会学中是指个人与他人所具有的共同想法和心理默契,“认同”后为心理学所借用,反映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希尔多逊解释认同“是一种同化和内化的社会心理过程,它是将他人或群体的价值、标准、期望与社会角色,内化于个人行为和自我概念之中”,费孝通将认同归结为“感觉是自己人的心理态度”,认同的实质是个体对群体的一种归属感。自我认同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代表一种人格发展的成熟状态。它是个体综合先前自我、心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环境和未来希望,统而合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结构,使个体对“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等问题不再有彷徨迷失之感。此种自我肯定的感觉,即“认同感”,或“统合感”,又称自我认同感,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县级电大的自我认同,就是县级电大对归属感的认同,即对电大教育所持的认可和接纳的态度。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大人的认同。主要表现在电大人作为电大的一员,代表着电大系统的形象,与电大教育有着相同的教育观和价值观,自然而然地归属于“电大”的主人身份并参与到全国电大这个大家庭的历史和现实的各项事业中去,热爱和忠于电大教育事业,对电大系统办学充满信心,自觉地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各种利益。二是角色定位的认同。即对县级电大自身功能、定位、作用和任务的认同,对电大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认同。主要表现为:生存认同,县级电大作为电大系统的一部分,与电大系统同生存,共命运,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的情感;行为认同,自己的行为表现为系统的整体行为,把培养合格的电大生作为标尺来评判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情感认同,热爱电大的教育事业,具有电大的团队精神,与电大教育荣辱与共;价值认同,这是对电大教育最强的认同感,即自身的行为利益与整体的行为利益相一致,自觉维护电大系统建设,遵守系统的游戏规则,围绕电大的发展目标,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存在决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现实也具有反作用,县级电大的自我认同与县级电大的发展具有互动性。县级电大的自我认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是在我国电大教育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县级电大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共同的观念。它不仅仅是对自我状态的知觉和认知、评价,更为重要且更为关键的也是一种实践,即自我认同的获得、表达、改变等实践过程。具有电大归属感的县级电大,通过对电大教育的行为取向,在电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并且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属于县级电大这一群体的不同个体为什么对电大教育的认同感存在强弱之分,并会随时变化?产生这种差异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对自己的身份要加以选择甚至改变?

三、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危机及其形成原因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探寻影响县级电大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追溯其源,重要因素在于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的淡化、错位和缺失。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加剧、远程教育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多元化办学盛行,普通高校扩招稳步推进,自学考试依旧强劲,网络教育如雨后春笋,高职教育大力发展,各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方兴未艾,多元办学之间不断地相互冲撞和交融互动,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性。电大教育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化的挑战,电大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宏观办学环境方面,定位不清、办学政策依据不足、办学的自主权没有落实、远程教育法律地位不明确、经费投入无保证,面临各类教育畸形竞争的非正常的外部办学环境的压力等;电大内部在教育观念、管理方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开放教育的要求,与电大在新时期的任务还不相适应,这些都极大地冲击了县级电大价值的选择。

电大系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电大系统的管理与地方教育行政系统的管理形成了二元交叉,地方电大既是全国电大系统的子系统,又是地方所属的独立设置高校,这种双重管理模式,既有优势,也有弊端,其最初十多年成功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旧运作方式变得不再有效,电大系统建设中依靠计划经济体制支撑的那一大部分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甚至成为发展的障碍。双重管理模式也容易造成谁都想管,谁都不管的管理真空,县级电大没有从根本上纳入地方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由于投入不足,县级电大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教育信息化程度和现代远程教育能力始终没有得到质的提升,独立办学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得到确立,在高等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和地方教育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县级电大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空前的自我认同的危机,没有归属感,表现出无家可归的漂泊心态。

为求得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不少县级电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都参与着其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等的交融和互动,或与其他学校合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某种“背离”系统的现象,电大系统的单一性和稳固性被打破,系统“弱化”“分化”“失控”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江西省87个县级电大中,独立设置的不足3%,独立设置市级电大也不足80%。由于对现实利益的满足状况,人们对自己特殊的身份和观念可以发生强化、退化,甚至改变。多元化办学对县级电大的自我认同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县级电大面临着不同办学形式、不同身份的冲突,多重身份感是当今县级电大生存的主要特征。身份的多重化及其不断转换所带来的归属感的匮乏,是县级电大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多样化的选择与归属感的相对削弱,构成了县级电大独特的生存体验。

县级电大在教育上处于弱势的地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存在自己将自己边缘化的倾向,有融入主体教育的欲望,自觉不自觉地放弃原本建构起来的自恋情节,这引发了对电大归属感的匮乏,导致认同困境。由于原有的归属关系动摇了,县级电大的自我认同显现出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不知不觉中缩小了活动的社会空间,县级电大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应有的意识基本消失了,自我认同意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系统认同是系统和谐的基础,系统和谐是系统发展的标尺。县级电大的自我认同意识的危机,削弱了电大的核心竞争力,动摇了电大的发展根基。如果县级电大的自我认同意识存在缺失,那么,电大教育会仅仅成为他们生存和谋生的手段,而不是追求的崇高事业,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也将被传统教育所取代或异化。电大教育的使命、远景、核心价值以及相关价值观指导下的相关理念和行为规范就得不到广泛的认同,电大教育的质量观念、服务理念等价值观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办学行为产生偏离,办学制度也就成为一种摆设了,办高质量的平民教育将举步艰难。

四、加强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的措施

自我认同如何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延续性,已成为县级电大发展的焦点问题。社会现代化,教育多元化,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多元选择、多元价值、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不应当以县级电大“弱化”的趋势为代价。一个发达的社会,应该是相互关系更加紧密的社会,各级电大的互动和交往将日益紧密,但系统的维系和发展,需要在保证电大教育质量的大框架之内,重建电大系统新型的关系,这有助于县级电大因归属感的削弱而导致认同焦虑问题。

自我认同的基础是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直至达到新的自我确认。要强化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一是电大的发展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电大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争取当地政府对电大的认可和支持,包括完善电大办学的法律地位和政策依据,突出解决电大的办学地位问题,扩大电大的社会影响,协调解决县级电大在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要正视我国各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构建系统和谐。当前,我国将和谐社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承认社会差异的事实,系统和谐应是在系统差异基础上所达成的和谐和各种教育形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的整合,不应过分强调谁是整合的主体,谁整合谁的问题,一切都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必须接受县级电大多元一体化的现实。在多元化办学格局中,县级电大将是开放的系统,应该表现对电大教育理念、办学体系、模式和机制的认同,对其他形式教育的理解、诠释和相互尊重。三是要树立电大的科学发展观和利益观,正确处理电大教育的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各级电大的利益等一系列关系。电大教育不能故步自封,要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推进体制创新和价值重建,建构自己的主体性和特殊性,强化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要根据开放性原则、平等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多元化原则,提出县级电大的构架体系和价值观,达到提高系统的凝聚力和统合力的目的。

建设一个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创新的管理体制、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备的远程教学网络、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的强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既是电大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县级电大工作者对电大系统建设共同的价值取向。价值的认同是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的核心,电大系统在内涵建设上应做到三个超越:一是体制上的超越,实现系统的良好互动,使县级电大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二是地位上的超越,要充分发挥电大的开放性和现代化特点,推行平民教育,分担或消除弱势群体求学的疾苦,提高社会服务功能,强化自己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教育公平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时空上的超越,要为社会成员和学习者提供实时和非实时性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与全方位的服务。在外部条件与系统内部建设都有创新和超越时,如果我们有效地应对电大边缘化的挑战,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就不会空洞,电大教育真正伸向农村就有了坚实的前沿阵地,电大办高质量的平民教育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沈建华.江西电大教育现状调研报告[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2]周蔚.网络环境下电大办学系统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7).

[3]王彦斌.管理中的组织认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电大 县级 认同 探讨 意识


[县级电大自我认同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