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济工作

三边窗花创作寓意及其民俗情趣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9-01 09:41:59   浏览次数:

三边在陕北高原河流的源头,人们说“男人忧愁唱曲子,女人忧愁动剪子”。日子就像民歌的旋律,吼上那么一声,男人的精气神儿足了,一切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风调雨顺的晒场上,五谷丰登是怎样一个让人们眼睛发亮的场景!而窗花是婆姨女子们农历里的盐,从六畜兴旺里走出来的是一只脚踩祥瑞的猪,是一头驮着元宝的牛,是一个骑着马儿的猴,是两条拉着犁耕耘的狗,是一群载着丰收撒欢而来的乳羊……但是,即使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裕,女人们的精神世界里依然高高耸立着一座不朽的丰碑——那便是能平衡她们的生活、能给她们消除烦恼、能让她们内心充实的窗花:是“鹭鸶探莲”永不安分的青春骚动,是“”蛇盘兔”的情真意切,是“石榴戏牡丹”的缠缠绵绵,是“蝶鱼图”里“鱼鱼蝶蝶,儿女缠缠”永远的亲情,是“石榴佛手”中,“九石榴,一佛手,守定娘再不走”的美好祈愿……一幅幅窗花,让口中不敢说的爱也从手中说了,让流淌在心里的秘密攒成了遥远的风景。

走进农历里的三边,就走进了一个窗花的世界。

“女子是生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女子一落地,这句符咒似的话就神秘地附在她们生命中了。抓周儿时,一把系着红飘带的小剪刀,最让妈妈和外婆动心。等到女儿会摆弄小剪刀的时候,妈妈和外婆早已在她幼小的心灵播下石榴、牡丹的最初的造型美了。而作为守护神“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瓜子娃娃打八叉”的“瓜子娃娃”,及“送了头,头上轻,送了身上,身上轻”,充当驱除恶魔,使灵魂复回人体的护身符的“招魂娃娃”,又赋予了窗花多少神秘的力量。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龄,男方看家来了,再剪一幅“抓髻娃娃”,媒婆的一句“抓髻倒了婆家恼了,抓髻站起了婆家看起了”,又仿佛一根拴婚线,成就了一段姻缘。“哇喔哇,噔噔嚓,娶的新媳妇背坐下”,洞房窗口一幅“坐莲娃娃”,隐隐地将什么暗示,是“娃娃坐莲花,两口子结缘法”的爱情,还是“莲生贵子”的企盼?一切都是那么明朗,一切又是那么隐秘!谁一嗓子豪迈的“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下还想你”“双手搂住你的细腰腰,就像老绵羊疼羔羔”?在一个多情的婆姨的剪刀下,立刻就生动起来,小巧、精细、玲珑。是汉子们的豪爽成就了婆姨们的细腻,还是婆姨们的细腻成就了汉子们的豪爽?谁能说得清楚!我们只能在一幅幅窗花里去体味,顺着剪花婆姨女子们的心声去找答案了。

以生殖为代表的爱情,是三边窗花里最令人神往的一个主题。在“石榴和牡丹”寓意鲜明的两性语言里,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鱼和莲、蝶、碗”、“鸟或鸡、猴、兔、鼠与花、瓜”及“佛手、葫芦、茶壶”等组成的生殖崇拜图案。此时,窗花完全成为婆姨女子们的爱情语言。她们羞以言传的心声,让一把小小剪刀淋漓尽致地叙说了。这是她们枕头上也不能说的话呀,是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是她们对生殖的赞美!担当着繁衍重任的母亲们,窗花里的“性”是多么美丽,她们说:“石榴赛牡丹,赛下一河滩”,“若要富,蛇盘兔,万事如意两勾住”,“狮逗狮子鱼闹莲,二十三四儿女全”“金鸡戏牡丹,老婆一辈子爱老汉”……一切都在不言之中,那么奇妙,那么美好。“金蟾吐子”体现的是多子多福朴素的思想,但完完全全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展示,“蝶子献鱼”叙述的是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又真真切切把男女鱼水之欢大胆地显现。

生产与生活当然不可或缺,也是婆姨女子们勤俭持家的操守。在赶牲灵男人们远去的歌声里,她们让纺车在手头转动着深深的思念,在二十四个节气的沉重劳动之中,她们轻松地剪一幅“地畔歇工”来聊解疲累;在“连年有余”希望的背景上,她们的孩儿怀抱莲叶般的大鱼乐得像个大弥勒佛……一幅“喂猪”,丑中有美、拙里见巧,是她们日常生活真实的反映;一幅“老虎”,粗中有细、纤里带威,是她们驱邪避灾、寄托平安的心愿;一幅“花瓶”,空灵透亮、浑厚朴实,则是她们向往和平,呼唤和平永恒的愿望……四只耳朵两条尾巴的“丑牛,是因为牛在勤劳地为人们耕耘着;男身有鸡、女身有花的“人物”,是因为三哥哥与四妹妹在热切地相恋……这是个充满想象、和谐、友爱的世界:猴能耕种,狗能拉车,骆驼驮来的是聚宝盆,鸟兽、虫鱼、花卉,在婆姨女子神奇的剪刀下,皆有了情感,有了寓意。她们就是依赖一把剪刀一张纸,描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抒发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丰富情感。

她们将喜悦、愤怒、悲哀不加掩饰地在剪刀下宣泄。她们把生产、生活、生殖大红大绿地在窗格上展现。一小片彩纸,更多的时候是一张旧报纸或者是从孩子作业本上撕下的一张废纸,在好些婆姨手中,不用画就可随便剪出独具情趣的人人马马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巧婆姨。一把小剪刀,在她们手指间仿佛转莲花,她们所有的幸福、欢乐、向往,以及时时缠绕在日子里的愁苦、悲伤、不幸,顷刻显现出来。也有一些说自己笨的婆姨女子,将巧婆姨们剪下的窗花样儿,铺在白一点的纸片上,再搁置在拍子(用高粱秆的锅盖之类)或是小木板上,洒上清水粘住了,再拿在煤油灯或是蜡烛头上熏干了水分,熏黑了颜色,一个完全不破坏原样的窗花样儿就剔出来了。然后以麻纸尖角捻成的小纸钉,拿针孔将窗花样儿固定在同样大小的彩色纸片上,或两层或三层或四层,转动比手掌还小的剪刀,剪成一层一幅窗花。

路培桂朴实无华、刚柔适度的剪纸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婆姨女子们的创作。她们一边倾慕“人家路老婆儿,恁是靠着一把剪刀儿出国坐飞机”,一边从农历的深处拿起剪刀,放飞生活的意象。又一批剪窗花婆姨女子们成长起来了,华月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寡居半世的奶奶,在窗花不值钱的时代,一样将生命寄托于剪刀,古稀之年后还天天拣拾纸片剪窗花,家人却不时以她的窗花生火做饭——这里,我们不能不为这位没有留下几幅剪纸作品的老人痛心,我们所了解的是她在窗花的世界里,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九十六个秋天。生活在这样的窗花艺术氛围里的华月秀,看着最疼她的奶奶剪下的纸人人成为燃火物时,曾在弟弟手中抢夺过,但奶奶说她剪的就是燃火柴!等到华月秀开始剪窗花,奶奶已经走远了。现在我们只能从华月秀的窗花里,回望这位无名的剪纸老人。华月秀玲珑剔透、纤细秀丽的窗花,是不是在担心着谁会当作燃火柴付之一炬?因此将纸剪得极缺极空,压根儿就没有多少纸的成分了,只留下“尖、细、圆、方”。即尖如麦芒,细若胡须,圆似月挂中秋,方是厚重的砖块。

艺术为艺术者之心语。民间传统的审美趣味已经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三边窗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繁荣与发展,1986年春,三边的文化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辛勤工作,挖掘、整理到许多原生态的剪纸,在西安美术家画廊首次举办展览,获得成功。1986年12月,三边剪纸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引起了很大轰动。《人民日报》《光名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等19家新闻媒体都予以宣传报道,被专家称为“再现光华的民族精灵”,“重放光芒的艺术瑰宝”,“刀剪生辉的黄土之魂”,“巧夺天工的华夏之萃”,“百花争艳的众艺之源”,“英俊三边的妙手剪工”。1993年,三边剪纸艺术得到文化部高度重视,定、靖两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剪纸)”。2007年,三边剪纸被收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正如著名画家靳之林所言:“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剪纸艺术的本身,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的中华民族本原文化和心理素质、感情气质的结晶。反映了人类的生命意识、繁衍意识与阴阳相结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源哲学”。

【参考文献】

[1]朱国荣.中国美术之最[M].上海: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134-135.

[2]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67-69.

[3]张芳.榆林剪纸辑录[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6:92-94.

(作者简介:何红菊,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讲师)

推荐访问:窗花 寓意 民俗 情趣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