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租赁合同

地域文化在民俗景观中的应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6 08:44:23   浏览次数:

一、引言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位于陕西咸阳兴平马嵬街道办事处李家坡村,自古以来,马嵬驿都是信息传递、商贸活动的重要驿站,有着“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的称号;是唐代“马嵬兵变”的发生地,距杨贵妃墓——黄山宫景区仅一公里;还是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入蕃和亲的设宴地。这些历史文化与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构成了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独特的文化主题。

二、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的现状分析及策略建议

(一)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景观基础设施分析

1.道路交通流线与通用设计

马嵬驿民俗村由三个景区组成,分别是民俗小吃区、休闲娱乐区和民俗文化展示区,连接三个景区的道路流线不贯通。有些景点是平行设置的,会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出现走回头路的现象。民俗小吃区和休闲娱乐区的很多轮椅坡道不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标准(坡道不大于1:12),给老弱、残障等人群带来诸多不便。

2.导向标识系统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已拥有较成熟的视觉识别系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景区入口处的景区游览全景图已被茁壮成长的植物所遮挡,并且缺少景区介绍;在景区节点处的指引线路图并不明确;景观雕塑及民俗展馆内陈列物的内容介绍几乎没有;导视标识风格不统一,影响了景区主题的表达。

3.公共服务设施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景区在建设时对实际情况的预估存在偏差,节假日的游客人数远超了规划时的景区承载力,景区停车场无法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从而景区周边出现了农田自辟停车场并私自收费的现象。马嵬驿地处沟渠黄土地上,植被在这块土地上是稀缺资源,景区内的灌木东倒西歪、杂草丛生,且景观植物的非在地性严重影响地域文化的表达。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舒适的景观环境是给游客带来完美体验的前提,因此不容忽视。首先,应完善景区周边道路建设,扩大停车场规模;其次,完善景区导览系统,增加景点间的导览标识和介绍标识,统一导识风格,综合规划游览路线,实现景点串联,规范通用设计,适当增加卫生间、游客中心等设施;最后,逐渐完善景观节点环境,丰富植被的层次感和地域性。

(二)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的文化建设分析

陕西省兴平市的马嵬驿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自古以来都是信息传递、商贸活动的重要驿站,又是唐代“马嵬兵变”的发生地;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入蕃和亲的设宴地。加上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马嵬驿的旅游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同时具有其它民俗村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但马嵬驿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对当地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够重视,长期以往可能会使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失去可依托的文化基础。同时,文化开发过程中只注重了民俗文化的普遍性,没有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如景区内有一个园区在门头竖起了“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标语,工作人员的“红色”制服,在民俗小吃街中的菠萝饭、重庆小面等“舶来品”,都与马嵬驿主打的民俗文化主题不兼容。

(三)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的情感体验分析

受到欢迎且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民俗村是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充分体现出来,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越丰富就越能吸引游客。马嵬驿民俗文化村虽已开设了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展示街及许多历史场景展示等文化设施,但表现形式单一、侧重于视觉体验、游客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不高,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景观设计的发展已不仅限于营造舒适的环境,更多地开始重视人性化的设计,关注参与者的感官体验和精神层面的享受,设计中以视觉、听觉、肤觉、嗅觉、味觉为主的五感设计已成为了设计应用的目标。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在体验设计中应不断完善五感设计,将具有地域特征的符号提炼出来,通过独具特色的材料、结构、形式等,将当地特有的地域特色表达出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将文化感受上升到文化意识,从而达到传承和推广宣传的作用。

三、马嵬驿民俗文化村设计主题的表达

民俗村旅游是针对我国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应运而生的一种旅游开发类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回归自然的呼声渐起,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出游人次的需求,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开发,无视了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许多民俗村建设仓促,导致其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无法因地制宜地发挥地域特色。

(一)马嵬驿民俗村的地域文化

民俗村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在历史更迭演进中形成的地域性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民俗风貌,具有独特性。包括民俗村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民俗村的物质文化是指有形的、可见的、物质形式的民俗传播,它主要包括民间建筑、民间饮食、民间美术等;民俗村的非物质文化,指在某种文化传统中以民俗或口头形式流传保存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民间节日、民间信仰、民间游戏、叙事民俗、语言民俗、音韵民俗等。

云南彝人古镇以彝族风情为主,并融入云南各民族的特色。建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历史文化性,古镇建筑取材于彝族古典民居,建筑结构是两楼一底风格采用飞檐翘脚的歇山顶,加入彝人的文化图腾和装饰是展示彝族本土文化的最直接表达。古镇中的景观场所及小品将历史典故串在一起,同时将彝族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景观体验相结合,使游客能真切感受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建筑以朝鲜族的传统大屋顶形状,配以带有朝鲜族民俗风情的雕塑小品,以体现朝鲜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民俗村的展示主要包括传统民宅展示、传统民俗体验、传统工艺展示、农家生活体验等游客参与体验的活动,再现浓缩的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

地域文化景观是地域景观地方性和特色性的体现,随着现代旅游的飞速发展,仓促地开发建设,对文化景观的忽视,不仅不能吸引游客,反而破坏了原有的景观风貌,在景观开发中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成为旅游景观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地域文化在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中的应用与实践

陕西省兴平市的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占地660亩,耗资上亿,园区以关中唐文化为特色,以古驿站文化为核心,凭借其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加上关中传统民俗文化,展现出富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

地域传统元素的再利用成为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展示其民俗魅力的一大亮点。如:带有农耕气息的石磨盘被重新使用于地面铺装,或被放置在路边当成座椅,或被当成装饰物贴在墙面上;卫生间的门是可插门栓的大门板;以旧窑洞改建而成的民俗博物馆,向游客直观展示了关中传统民居的特色。马嵬驿民俗村是以场景再现的形式展示传统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如:当地第一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弦腔的展示,由板弦腔艺人在文化广场的戏台进行演绎;在民俗文化展示区中的民间工艺品制作过程,如:民间剪纸、老太太织土布、驴拉磨制辣椒面等,游客可直接参与体验到民俗文化的魅力;跑马场、烽火台、城门等的场景重现更是突出了马嵬驿作为古驿站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化背景。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从民俗文化、民俗小吃、休闲娱乐三方面入手,向游客展现了丝路经济带上历史民俗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但由于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建设仓促,对实际情况的预估存在偏差,导致其文化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够、主题糅杂、细节方面略显粗糙等问题的不断出现。“红色”主题的出现与关中唐文化的主题格格不入;黄底油漆的烟灰缸,底部刷红色油漆,配上绿色托盘,再贴上蓝底黄字的标识,让本可以成为亮点的烟灰缸显得“山寨感”十足;中央广场的现代桌椅与古戏台、古茶馆的时代落差;小吃街里充满中国式的祝福随处可见地被刻在地砖上,显得突兀且粗糙……种种的细节显示出的是园区建设时追求“速度感”留下的“后遗症”。

民俗村的主题表达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通过点、线、面、体的不同层次和角度,以及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展示民俗村的景观。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也只有深入挖掘文化资源,重视地域差异、地方特色及自身条件,完善细节刻画,才能有长远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四、结语

陕西马嵬驿不仅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具备关中民俗文化,这是其他民俗文化村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今后的景区建设完善中应充分抓住这一点,坚持自身文化特色,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积极完善景区的公共景观服务设施。希望通过综合各方的努力,推动景区走出陕西,打造陕西地域民俗景观的新品牌。

参考文献:

[1]刘国亮.景观设计与民俗旅游研究——以礼泉袁家村为例[D].陕西科技大学,2014:45.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3]王东辉.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93.

[4]韩依纹.浅谈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和意义[J].科教导刊(中旬),2011,(08):240-241.

[5][英]戈登·卡伦.简明城镇景观设计[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4.

[6]李琰君.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4.

作者简介:

张静雅,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张慨,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艺术学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艺术史。

推荐访问:民俗 地域 景观 文化


[地域文化在民俗景观中的应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