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乡镇农村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概括解题规律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0 08:51:57   浏览次数:

教学思想中常说的一句话是: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数学教学中也是这样,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本人认为概括解题能力很重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概括解题规律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突出数学观念在指导数学思维过程的作用。

一般地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是按层次展开的。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一般性解决,它力求通过对问题的已知、未知及整体结构进行概括思考,以明确解题的大体方向;第二个层次——功能性解决,它力求明确解题中所需运用的基本解题方法;第三个层次——特殊性解决,它主要是明确解题的具体方法、程序。一般性解决、功能性解决为特殊性解决提供了方向和策略,是数学观念系统作用于具体数学问题的结果,因此,在学生概括解题规律的过程中,要突出数学观念,要求学生优先考虑高位层次,不局限于具体的技巧及应用。如讲排列、组合应用题就应突出:以对应、化归等数学思想为指导,以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为基础,来具体地分析计数对象,不宜分出一大堆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套题型。解题中一些重要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一些重要解题原则:熟悉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具体化原则、和谐化原则;一些基本思维方法:综合与分析、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归纳、类比…以及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构造法、比较法等,虽然学生不断接触,但要他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各类问题因所涉及知识的内在联系,解题的规律既表现了相对的统一性,又表现了各自的独立性,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印象上,未能引导他们作深入探讨、概括,他们是很难把握住问题的规律的。也有教师一味地埋怨学生解题思路混乱。如果他能冷静地分析一下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发现部分的原因却是教师本人讲评时,就题论题,基本思想方法一带而过,把学生的重要兴趣、注意力引向了凌乱的,枝节方面的技巧上,忽视问题在高位层次上的解决。学生有个特点就是好纠缠在问题的某些局部细节上,往往误认为数学问题的解决靠的就是几个“窍门”,以致不认真收集信息,去把握问题的实质,而是钻牛角尖,长此下去,也就严重阻碍了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概括活动主要是学生进行的活动,教师在学生概括活动中发挥示范、指导、监控作用,防止学生过分计较非本质的东西,流于形式。要善于发掘出学生的新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并扩大思维中闪光的因素。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即使有些想法,见解教师事先知道,也要把发明权留给学生。有的教师习惯于把简单的方法称之为好方法,把过程繁一些的方法一概斥之为不好的方法,而不从思维的角度去具体分析,结果既挫伤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并且使部分学生片面的追求作用不大的某些技巧。一般的,应在学生先行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概括,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最终不要“封顶”,不要做出终极的结论。教师的点拨应当是学生概括进程的催化剂。有的教师强调学生应听他的,把此项工作包揽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的概括说的如何如何好,并一味强加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丧失斗志的储存器,形成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心理定势。这样做就不科学,失去了概括解题规律的积极意义。

三、组织好问题。

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围绕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好题目,不可偏、怪,也不宜过难;要利于向纵、横方向发展,有代表性,提出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要求。

四、抓落实。

概括解题规律 的作用再大,不落实作用等于零。关键还在“落实”二字。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狠抓落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概括的方式则可采用写小论文、总结等,不必拘泥一格。我曾经专门组织大家撰写“小论文”,编拟数学试卷挂在教室里,大家观看评比,起到了激励,观摩和推动的作用。应经常督促学生注意随时把自己的体会付住文字,寥寥数字也行。正如一位前辈所说:“在刚完成任务,而且他的体会在头脑中还是新鲜的时候,去回顾他所做的一切,可能有利于探究他刚才克服困难的实质”。因此,要在课堂内外及时提供机会。对不够重视的学生,教师要讲清道理,促其实行。对少数确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指导,引其上路。

推荐访问:解题 引导学生 概括 规律 数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概括解题规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