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总结报告

构建高校社团“文化场”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31 08:41:23   浏览次数:

[摘要]高校社团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引入物理学中“场”的概念。通过营建社团特色“文化场”,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引导作用、辐射作用、拓展作用。青岛理工大学近年来深入开展社团特色“文化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社团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高校社团 文化场

[作者简介]陈伟(1972- ),男,安徽宿州人,青岛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谢春虎(1979- ),男,山东费县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山东 青岛 26603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033-03

一、高校社团“文化场”概念的引入及意义

学生社团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由正式注册的在校生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工作,并在学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学生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团活动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张扬个性的重要方式。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无论从社团的数量还是参加社团的人数来看,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社团组织和活动形式百花齐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高校的历史离不开其社团的历史,学校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社团文化的繁荣,社团是大学生放飞理想,实现梦想的舞台。

根据社团的功能和性质,可以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社会公益类、兴趣爱好类、综合管理类。目前,指导、管理学生社团的高校职能部门主要为团委,大多数高校成立了社团联合会,是管理、协调和服务学生社团的学生组织,是联系校团委与学生社团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社团一直是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展现特长风采,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一个特色“文化场”,而这种文化特色也对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和影响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指“高校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高校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场”本是物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其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能量,其奥妙之处在于物质间无须接触就可以通过“场”的作用,将力和能量传递过去。在高校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场”,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精神和文化现象,尤其是在社团工作中,“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着社团的成败。

社团“文化场”指的是学生社团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社团自身文化影响力,并通过作用与反作用,进而提升校园文化水平。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社团自身“文化场”的建设。通过完善体制、加强自身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强化文化内涵等手段来实现。二是社团“文化场”与学校师生的作用与反作用,实现“文化场”的动态平衡。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影响力,发挥辐射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浓厚育人氛围;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带动师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场”的建设中来,不断提高“文化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社团“文化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提升校园文化水平。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发展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二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增强育人效果。社团“文化场”对于社团成员在发展特长、健康身心、提升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并能通过“文化场”的良好影响,浓厚校园的育人氛围,提升育人效果。三是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社团“文化场”建设的核心是为了学生,发展学生,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社团“文化场”建设的基本途径

面对大学扩招,市场经济冲击的新形势,高校社团建设呈现出社团组织开放多样、管理难度加大、体制不够健全、活动良莠不齐等特点。对此,青岛理工大学提出了加强社团特色“文化场”建设的思路,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发挥其特殊功能从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

在加强大学生社团特色“文化场”建设过程中,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即“满足广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中汲取营养,通过大学生社团特色“文化场”建设,充分发挥社团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无意识的隐性教育功能、文化的客体化功能、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约功能、文化价值观的导向功能、个体人生境界的提升功能挖掘出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各样的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中来,使之朝“文化场”所确定的方向发展变化,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文化的独特力量,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

其次,着眼于学生社团长远发展,不断完善社团自身建设。积极推动四类社团的全面发展: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发挥其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着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为大学生个性发展、自主成才搭建舞台。通过加强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智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从而实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着眼于学生社团的特色建设,建设特色社团、品牌社团。特色是社团发展的生命力,各具特色的社团才构筑了社团“百花争艳”的良好局面。培育“特色社团”“品牌社团”,对于树立良好的社团形象、扩大社团知名度、加强社团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通过社团优胜劣汰考评机制,对那些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管理规范、考核优秀的社团重点培育,打造精品社团,发挥其引领社团发展的重要作用。

最后,以加强“文化场”的势能和动能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场”的影响力。通过社团的自身建设加强社团的“势能”,扩大影响力;通过社团文化与学校师生的互相作用,增强社团活力,提升社团的“动能”。势能建设主要是提升社团的静态吸引力,使同学愿意进入社团;动能建设丰富势能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为势能建设加入更大的能量。

三、提升大学生社团“文化场”的势能

青岛理工大学在长时间的不懈探索中,借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在如何构建大学生社团特色“文化场”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加强了社团文化建设,其中之一便是大力开展了“三百(百花争艳、百年基业、百尺竿头)”建设工程,即通过大学生社团的规模化建设、长效机制、品牌化建设和扩大对外交流等方式,增加社团覆盖面,提高社团生命力,扩大社团的社会影响,增强了大学生社团“文化场”的感染力。

所谓的“百花争艳”建设工程,即是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前提,通过抓社团的数量建设,以增大社团特色“文化场”的覆盖面。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学校打破了原先由团委统一管理的模式,以方便指导为前提,改为由“团委协调、多方共建”的模式,鼓励教师、教学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直接指导社团建设,促进社团指导的专业化进程,以增强社团“文化场”的“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在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社团的形式,社团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共建成各类社团103个,覆盖面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创业、管理等各个方面。近几年来,全校经常性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始终稳定在80%以上,充分体现了社团参与人员的广泛性。

“百年基业”建设工程,就是抓质量以促进社团的品牌化建设,其内在要求就是富有创新力的长效机制建设,紧紧围绕“精神文化场”的这条主线,深入从建设制度文化、实施自主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互助合作四个方面构建社团文化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这四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建设制度文化是最基本的保障,实施自主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互助合作是深化机制,而最终又必须提炼出新的超越原有制度文化的软性制度服务于“精神文化场”。青岛理工大学广播站社团,从1953年建校至今,传承不衰,创新发展。每年一度的“广播人之夜”联欢晚会常常吸引着海内外的历届广播人如候鸟般聚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衰品牌,更是塑造社团“精神文化场”的标志性成果和社团特色“文化场”建设的最好见证之一。

“百尺竿头”建设工程,就是推动特色社团的社会化进程,提升大学生社团特色“文化场”与社会“文化场”互动的感应力。大学的使命就是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而大学文化本身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的特色“文化场”不是也不可能是封闭的,需要与城市文化共存、共同发展。只有与社会的“文化场”相互感应,才能更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场能。为此,学校积极实施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立足校园,放眼社会,加大对社团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特色社团的文化功效。

大胆“引进来”,将自身的资源、区位等优势与外部的成功发展经验进行有机结合,培育出自己的“优、特、新”品牌,以此推动特色社团集群发展,增强特色社团的核心竞争力;勇敢走出去,就要发扬勇担社会责任的大学使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检验特色社团建设成果,增强特色社团“文化场”的社会辐射力;“走出去”与“引进来”还要有机、辩证地结合起来。破解发展难题,共谋发展大计,是大胆走出去引进来的目的所在。通过立足校园、放眼社会,对社团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力度得到加强,进一步提升了特色社团的文化功效。DV剧社便是“引进来”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开展先锋论坛引进最新创作理念,常年聘请青岛电视台的资深编导作为顾问掌握前沿制作技术。建社不足三年,他们的作品《二岔口》便在第15届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节上获得大陆方面唯一“金犊奖”。建筑科技创新协会则勇敢走出去,着力于开展社会实践。8名大学生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用细致严密的设计征服了评委和甲方,把一个青岛市政府投资10亿元准备进行国际招标的“城阳蔬菜批发市场”项目“领回”学校,《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以“八个大学生与十个亿项目”为题进行了多次报道。一年一度的“义务编制村庄规划”项目,每年平均为当地政府节约十几万元,充分实现了地方与学校的“双赢”,现已成为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品牌项目。特色社团“微软俱乐部”经过认真探索,在以前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的基础上,积极走出校门,积极向国际大公司靠拢,引进微软公司先进的创新理念、前沿的软件技术、成功的管理经验,与青岛市软件园共建大学生“创业车库”,参与了大量的软件设计的实战工作,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提升大学生社团“文化场”的动能

在 “三百”建设工程进行的同时,学校还大力开展“三特(特色社团、特长学生、特色载体)”塑造行动。通过大学生特色社团建设、特长学生培养、特色载体设计,进一步发掘社团文化的精神内核,发挥品牌社团、社团之星和特色载体的特殊教育功能,增强了社团特色“文化场”的育人功能。

“特色社团建设”,便是学校根据社团特点和社团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人才高地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制订切合实际又积极有效的特色个性社团建设计划,对特色社团进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期末学校组织进行社团特色创建成效验收,力求通过特色个性社团推动社团内部核心价值体系和共同愿景的形成,积极促进特色社团“文化场”的熔炉效应与学生个性特长的良性发展。特色明星社团中的代表——红十字志愿服务团,近两年有志愿者2186人,共计服务2202小时,开展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爱心家教”、爱心募捐与孤寡老人建立模拟家庭等一系列活动,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该服务社团因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特色学生培养”,学校本着“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发掘闪光点、制造舆论点”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赏识为动力,以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团之星塑造体系,并且成立了“社团之星巡讲团”,在为每一位特长学生提供全面发展舞台的同时也彰显了榜样的力量,增强了社团特色“文化场”的感召力。通过这套体系,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彰显了榜样的力量,增强了社团特色文化“场”的号召力。

关于“特色载体设计”,正如教育学家斯普郎格说过的:“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文化唤醒心灵需要合适的载体。青岛理工大学在特色活动、特色基地、特色网络和特色实践等载体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在特色社团活动设计方面,学校在全面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前提下,引导各社团坚持“抓质量、重质量、出精品、创特色”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挖掘活动内涵与深度。二是社团研究基地和活动阵地建设方面,先后依托社团相继推出了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研究基地、中国青年报青岛理工大学大学生通讯社等二十余个活动阵地,促进了社团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三是特色网络阵地方面,社团依托互联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反映社团风貌、开展社团互动和展示社团风采的阵地和窗口。四是特色实践方面,先后为建筑科技创新协会少数民居爱好者设计了长征沿途少数民族民居调研,规划爱好者设计了义务编制村庄规划等活动,吸引了广大学生热情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社团人不懈探索的勇气。

大学生社团特色“文化场”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社团的吸引力、生命力、创造力,建设充满朝气的社团,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费坚,俞锋.高校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及整合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2]董岩,王鑫.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及发展[J].科技信息,2009(6).

[3]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4).

[4]胥文政,乔万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高校学生社团科学发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推荐访问:社团 构建 探索 实践 高校


[构建高校社团“文化场”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