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历史过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8:44:15   浏览次数:

摘要: 作者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提出了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教学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以实现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的观点。同时就现行的评估制度对教育的导向作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 历史教学;新课改;实践与探索

我在历史教学和听课过程中发现,历史课堂教学为了追求考试的结果走入了误区。我认为任何课堂改革都不应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割裂开来,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充分享受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形成和升华。

一、转变观点,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教学目标

转变观点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的课堂。“从现代教学论看,教师不是把学生看做被动接受器,把现代的知识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做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1]这一教学理念应用在教学领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二、处理好教材与现实的关系

“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可以追求历史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任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2]根据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利用教材作为载体,通过与历史人物、事件的沟通,甚至对教材进行整合,来实现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启迪现代人的道德价值观。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连云港地区目前推出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这种“需要”的渐进。

1.基础知识积累(以填空题的形式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2.通过所学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是简答题和材料题)。

3.活动探究题,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达到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以史为鉴”。

我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用得好,可以实现学生对不同知识层次的需求。但是教无定法,教师可以在课改中大胆改革。我对任教班级中的246位同学进行调查,先让学生自学这一课,然后把事先按知识要求编制好的检测卷让学生边学边做,结果这以测试的平均分是78分,按测试成绩推论,大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已学会或不用多大努力就可以学会的。这就告诉老师,不要再不厌其烦地讲授这些知识。同时,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最低层次的需要已经达到,如何循序渐进达到最高层次呢?例如在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改变世界的蒸汽革命》一课,在知识的需要解决以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在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使用以前,人们建立工厂一般会把厂址选择在那儿?

2.列举出工业革命过程中及以后使用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上半期,如果你从伦敦到曼彻斯特旅行,你会选择怎样的交通方式?

3.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你怎样看待工业化过程中的这一问题?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重蹈覆辙?

4.观察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哪些是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体会一次次的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5.活动探究:走进历史 感悟现实――走进“世界博览会”

历史篇:回顾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

探究:1851年,英国是在什么背景下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英国会展出哪些工业革命的“礼物”?为什么?

反思篇:感受近代中国的落伍

设想1894年中国“申博”成功,当时的中国展出哪些产品?与1851年伦敦博览会相比,对中国与英国所展出产品的差异,你有何感想?

未来篇:展望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2010年,中国上海将举办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覽会。请你用所学知识,为这次时间博览会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这样一组题目能够体现教与学的三维目标,更能实现历史教材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使之成为通达的人、人性的人,从而实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这是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应该具有的历史眼光和责任感。

三、提供机会,让学生有效参与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充满情感与学生心心相印时,才能实现教学双方知识信息的最大传递与反馈,实现情感的交融,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历史是尘封已久的东西,怎样赋予其情感因素呢?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看,发展用直观形象作为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满足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成为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怎样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实现有效参与?教材中有许多可读性材料,教师发挥的是导演的作用,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情境:“假若你是生活在1841年广州的一位居民,你能看到什么?会有何感想?有什么举动?”“你能创作一个特定历史情境(比如:织布)表现战争前后的社会变化吗?”“假设你是一个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农民或手工业者,你的生活情况会怎样?”“你感觉到条约是怎样损害中国主权的?”通常这些问题是不难回答的,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与以往艰深的说理不同,而是把学生带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感受历史的真实,使学生的思维也达到最佳状态。提供历史情境,使学生有机会把所见所闻、所思所动表现出来,既满足了求知欲,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学生通过再认再现历史情境,表演再现历史,探索为什么会如此,并结合现实学会做人,感悟历史,从而实现能力、智力、情感态度的升华。

四、几点思考与展望

(一)学习方式的变革。

多年来学生习惯被动接受,遨游题海,习惯于整齐划一,导致学生忽视个体的能力,久而久之扼杀了创造力。要使学生接受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新的学习方式,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就目前来说,仍然困难重重,因为教材、教师、考试仍在制约着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的困惑。

在应试教师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面对现实,教师一方面为了应付质量评估(平均分、优分率、低分率)不得不唱着“背多分”,穿新鞋走老路,另一方面困惑于死气沉沉的课堂和来自学校、社会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2006,(9):25.

[2]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版),2005,2.

推荐访问:探索 实践 过程 教学 历史


[历史过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