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总结报告

学生语言能力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及培养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1 08:38:07   浏览次数:

摘要: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语言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理解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此,本文从听、说、读、写、教五方面入手,着力寻找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物理学习;语言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58

语言能力一般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语句的不同含义,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简单地说,它是指一个人语言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人们常常强调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实际上,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物理学习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而物理课程的实践性以及理论的严密性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适应物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一、语言能力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1. 语言理解能力的影响

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关系到审题的准确性

初中物理的考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考题中常常有不少修饰的词语或句子,也会出现不少结合考点但联系新科技方面的考题。我们知道,解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不好题,不但做不对,还占用了宝贵的时间,学生看错题表面上看是粗心、马虎,实质上还是审题能力不高的表现。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等多种能力,而且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审题过程首先就是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阅读弄清题中叙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才能进一步进行分析和综合。学生若不能很好地理解题中的材料信息,对新颖试题缺乏阅读的心理准备,或对阅读的新信息一知半解,最终将会导致失分。笔者曾以学生写考后自我总结的方式调查了班上116名学生审题失分的原因,结果是反复阅读未能理解题意的有10人,未能把握题目关键词的有52人。可见,阅读理解能力是正确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2)语言理解能力对物理概念、定律的深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物理的概念、定律简洁明确,但要深刻地理解概念定律也需要扎实的语言理解能力。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学习时,学生需要对“一切”、“没有受到力”、“总”、“保持”等字词有准确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2. 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教师如果研究过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就不难看出,主观性试题的分值比例在增加,其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物理学科早已不是只记住规律、公式与计算就万事大吉的学科,而是需要运用准确而清晰的语言表述出物理现象、过程及规律的学科。一般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实际上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书面表达能力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升华。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学生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语言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初中物理试题中更是如此。

二、在物理学习中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

1. 从听入手,规范物理教师的物理语言,提高学生对物理语言的敏感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物理课堂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注意语言能准确地反映物理学科的内容,正确地描述物理学的客观规律,教学语言要突出科学性,防止概念的偏差,让学生在正确的物理语言环境中受到熏陶。

2. 从说入手,规范化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的问题中,教师可对学生的口头回答进行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中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在桌上放置一会儿,甁壁上会出现水珠,为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高温水蒸汽在哪里?遇到的低温物体是什么?并关注“降温液化”这一关键词。

3. 从读入手、简化题干、抓关键词,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考试时间是充分的,很少有物理试卷做不完的情况,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审题不求快,但求准。具体步骤是:(1)找题目主干。(2)找关键词。(3)找隐含条件。一道题拿到手上,学生要先认真细读,明确题目主干,同时用笔在题上画出关键词,并将关键词与相关的物理现象相联系。如学生在进行力和运动的相关习题训练时,只要出现“光滑”、“匀速上升”、“匀速前进”、“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等这些关键词,就马上画下来,很快联系理想状态、二力平衡等知识。如2011年广东某市的中考题:“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酒=0.9×103kg/m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 kg,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 kg/m3;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可装水 kg?”本题题干较长,可引导学生先把题目主干找出:已知酒瓶容积500ml,ρ酒=0.9×103kg/m3,求酒的质量为 kg;倒出一半后剩余酒的密度为 kg/m3;用此瓶装满水,则可装水 kg。该题的关键词是:用此瓶装满,其隐含条件就是酒与水体积相同。

4. 从写入手,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规范化、模式化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在物理现象的分析进行模式化的示范后,可以让学生从模仿开始,让他们采用一定的词语结构方式或句式仿造答案。如在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惯性一节中,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现象。这时,教师可先展示例题: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然后教师示范答案:因为原来乘客和汽车一起处于向前运动的状态,突然急刹车,车减速至静止,而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车上乘客向前倾。示范时,答案中的下划线部分作为模板保留,然后题目变化为:我们跑步的时候,一不小心绊到地面凸起的石头就会向前倾倒,这是什么原因?要求学生按照上述模板填空:因为原来

和 一起处于 状态,突然 , ,而 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 的状态,所以 。如此填空进行两、三题,学生通过不自觉的语言类推和模仿,完成类似“八股文”的题目,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5. 从教入手,让学生多表现、多表达,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多交流、多表达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在表达中也是思考、整理和提高的过程。在进行概念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所学概念、定律谈自己的看法,从而加深理解。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定律中“保持”一词的看法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交流、多表达。尤其在复习课或习题课时,教师可以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备课,然后充当某一部分知识或习题的小老师。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拱北中学 519000)

推荐访问:物理 初中 培养 能力 语言


[学生语言能力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及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