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7 08:40:47   浏览次数: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施教的主阵地,要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关键是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参与式 ;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61-0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会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能使教学手段多样化,运用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由于内容相对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将课前准备好图片和视频中平移与旋转的过程展现给学生,这样就使直观抽象的图形变得形象生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姿多彩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以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特别是介绍性的知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因特网、图书馆、调查等多种途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乐于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如学习“24时计时法”时,如何帮助学生建立“24时计时法”的概念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信息技术,使分针时针的转动情况配之夜晚白天的画面,将时针运行两圈的情况与线段计时同步延伸运动,形象地演示出其中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1日包括白天和黑夜,知道夜里12时是上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1日有24时,从而体会24时计时法。这样设计主要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表现力强的优势,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看,静中有思,启迪思维。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许多矛盾,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声、形、色并茂,给小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知识更多更广。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放开一些,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从他们最近发展区出发,给其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品尝成功的愉悦。例如,在应用电脑课件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汽车来接同学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猜看,你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生呈现出极高的热情,很快理解了题意,进行了解答。这样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在思考发现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四、依靠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练习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何设计练习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因此我常常利用多媒体资源设计一些灵活、多向、开放性的练习,展示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把机械的模仿转化为探索、创新,有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1.设置梯级练习。这种练习常以闯关形式出现,难度逐渐加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的评价,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练习。

2.设置练习超市。超市里的题型多种多样,多以开放性题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各取所需。例如笔者曾在超市里设计了这样一个题: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几何图形设计一张贺卡,结果全班同学选做了这一题,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的贺卡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让学生的思维在设计贺卡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3.设置一题多解。同一道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然后看谁的方法最好 ;或者设计一组类似的题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4.学生自编类练。学生在原有习题基础上改变条件,或改变问题,编出新的习题;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新编一些练习。

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借助电子白板、计算机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能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优化了数学教学过程,有效地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当然,对“参与式”数学课堂而言,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媒体即便功能再强大,仍然只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努力将各种教学媒体巧妙搭配、科学使用,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媒体的生动呈现、灵活演示有机融合在一起,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不断营造多彩的数学课堂,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参与 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