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活动总结

中美矿业合作趋势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1 08:41:33   浏览次数:

摘 要:文章首先阐释了中美地矿领域合作的背景、目的,然后考察了中美科学家开展的成矿作用分析、水资源调查、含油气盆地研究等合作项目,探讨了双边技术、设备贸易的互利性和互补性,认为双向交流富有成效。展望未来,中美将继续深化矿业合作。

关键词:中美两国 地矿合作 技术交流 互利互补 富有潜力

中图分类号:F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102-03

中国高度重视矿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近年来,中国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覆盖率年均提高近5个百分点,完成了铁、铜、铝、钾盐等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钼、镍等新发现了一批具有世界级储量的矿床,矿山年产能已从68亿吨增加到近100亿吨。

世界各国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矿业经济紧密依存。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才是实现各国矿业共赢发展之道。21世纪,中国继续深化地质和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鼓励外商充分发挥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依照有关法律,积极参与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页岩气勘查开发等,共享发展机遇。{1}在深化合作、推动矿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中美地质矿产合作走出了一条共赢之路。

一、合作目的

美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地质矿产领域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中国则矿产资源丰富,独特的地质条件,可观的科技力量,良好的研究开发势头,均有利于中美在地矿领域取长补短,开展合作,共同受益。美国对华地矿合作目的包括以下三方面:

1.通过国内和国际地学现象进行比较来扩大美国国内研究的范围,获得现有的和潜在的中国资源信息;

2.扩大美国在地学方面的影响,通过科学合作和数据交换,为美国政府制订对外政策提供必要的科技情报;{2}

3.开辟输出设备渠道,寻找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对中国而言,主要是通过合作交流,借鉴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经验,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2007年1月中国国土资源部与美国内政部签署了《关于促进自然资源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双方合作重点包括:土地、矿产及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灾害的监测及防治;现代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领域内的应用;土地、矿产资源的利用和规划及信息系统;土地、矿产资源管理中法律法规及决策技术研究;降低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矿地复垦等。

二、合作背景

1972年中美互设联络处后,两国在地矿领域的交往逐渐增多,由于西欧国家对华贸易态度灵活、技术先进适用,一些矿山设备大宗贸易为西欧企业所获得。1973年,中国从西欧国家进口了43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1978年再次大规模进口煤矿设备,其中有100多套综采设备、100套掘进设备、开滦范各庄选煤厂成套设备、霍林河露天开采设备等,总成交额超过10亿美元。这批买卖的最大得主是西德和奥地利厂商。这对美国颇有诱惑力,为使其在同中国地矿领域交往中更多受益,1978年7月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率代表团访华期间,与中方就地学领域进行科技合作的可能性交换了意见。1979年4月,中国地质部代表团访美,与美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就地学科技合作进行了会谈。1980年1月24日,《中美地学科技合作议定书》正式在北京签署,该议定书于1985、1991年两次各延长5年,为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合作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研究稳步发展

中美地学科技合作由启动时期的拘谨、探索走向广泛接触、深入了解,导致双方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蓬勃开展起来。双方各种代表团学者进行学术互访、开展人员培训;相关院校对口交流;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从共同选定项目到一起密切配合试验研究等,使科研工作由广泛向纵深发展。双方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涉及到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评价和管理、环境地质、勘查技术、测试分析等。合作的项目逐渐增多,经双方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或阶段性的成果;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上的某些研究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矿产的勘查与开发。该领域中美合作项目很多,如“铀矿床的勘查与分析”项目,中国核工业部铀矿地质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能源室1983年开展合作。通过考察与研究,发现我国的砂岩盆地的许多地质条件与美国有类似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寻找铀矿。煤炭部陕西煤田地质公司在与美国地质局1982~1983年合作进行“煤盆地的勘查与分析”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化的数据系统总结煤盆地成煤环境、煤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方法,从而使中方对美方煤炭资源数据系统、岩心编录方法以及利用航空遥感照片进行煤盆地的解释与制图有了进一步了解。“遥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项目于1982~1983年由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美国地调局所承担。其间,美方获得中方提供的地质图件、地球物理图件共45幅、标本约300块、柴达木盆地的四盘地质数据磁带以及钻井、测井地质资料等,这对美国研究全球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很有帮助。生物采油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美国NPC生物采油技术已在我国华北、新疆等几处油田进行现场试验,对其进行技术评价、经济效益分析有助于技术进步。

美国的有些矿业学者对煤、金属矿等的开采和处理低品位矿,对新型合金开发利用、创新,以及对老矿区资源的充分利用有一定技术和经验,值得中方在合作中加以借鉴。

在国际油气市场上,中美两国面临的真正挑战不是对有限油气资源的争夺,而是如何实现充分、合理的利用,保持油气供应和价格的稳定。两国企业界正携手开拓第三国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共同建设第三国大型油气生产基地,利用双方在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互补优势开展合作。{3}2012年12月,康菲石油与中石油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石油获取位于西澳大利亚海上布劳斯(Browse)盆地波塞冬(Poseidon)项目20%权益,以及陆上凯宁(Canning)盆地页岩气项目29%权益;双方还共同对中国四川盆地内江—大足区块页岩气资源开发进行研究。

引入国外合作伙伴共同勘探和开发气田,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加速我国天然气开发的重要途径。四川盆地川东北区块天然气田属高含硫气田,中石油从众多国外石油企业中选择美国雪佛龙公司,采用国际惯用的产品分成合同模式,对四川盆地川东北区块天然气进行合作开发生产,双方组建的合资公司将向该项目投资47亿美元。{4}

由于页岩气的大量开发,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走低,这间接打击了美国传统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大量美国天然气企业来华拓展商机。2013年1月份,延长石油集团与美国斯伦贝谢集团及斯伦贝谢长和公司签订天然气开发技术合作协议,该协议确定三方共同在陕北延长气田进行天然气开发技术合作及低渗透技术增产服务,实现合作区块天然气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5}

2.对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的研究。1983、1984年,地质部矿床研究所和美国地调局先后就“火山作用与成矿关系”及“成矿作用与矿石沉积环境”两项目,对有关矿床成矿等问题进行了合作研究。在前一项的活动中,中方考察组对美国西部火山岩地区进行了为期40天的野外地质和实验室考察,系统了解了该火山岩与有关矿产的成矿关系,对我国东部火山作用和成矿关系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而在后一项合作过程中,中方小组通过对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一套空间和成因上有联系的钨、锡、钽、铍、铜、钼和银等金属矿床的考察和对比研究,加深了对太平洋两岸金属矿床特征、矿石堆积和成矿机制的认识。美方小组于1984年9月来华考察了湖南东坡矿田,并就“犹他州矿产资源评价”等问题在华作了学术报告。80年代后期,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与美国地调局在“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合作项目中,也通过互访、野外地质考察和室内分析测试,获得大量关键性的科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中方在项目中进一步了解了国外对复杂矿床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3.地学科技交往与合作。根据《中美地学科技合作议定书》第10项,1984年4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派员赴美考察矿物学分析技术,同年10月美方测试专家来华进行了考察。美方80年代考察我国花岗岩型铀矿、钨矿及煤田后,对寻找同类型矿床从理论认识和地质条件对比上有一定帮助。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派学者赴美考察岩溶水资源的勘查、评价、开采与保护问题,了解到美国广泛使用计算机模拟岩溶大泉出露地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和开采,以及在岩溶水资源分布地区普查阶段和找水定位时,应用卫星照片对其解释应用,从而认为这是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值得我国岩溶大泉分布地区推广使用。

1991~1993年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和美国地调局进行了“中美含油气盆地类比分析”,美方达到了其全面接触中国含油盆地的目的。

4.借鉴矿业开发管理经验。地矿事业的发展和矿产合理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中方注意了解国外对地矿的管理经验,吸取其精华。其中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是一项重要内容。1986年中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后,为了借鉴国外矿业开发管理等经验,1988年地矿部曾派一小组赴美考察矿业开发管理体制和法规等,了解到美方对矿区土地复垦、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有毒物质处理等均有法可依,从他们对矿产资源法规也根据情况变化而不断加以修改等,受到启迪。中国矿业法规在改革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地质矿产行政法》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相继出台,我国的矿产资源法规已与国际接轨,经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于1996年8月颁布实施。在交流矿产管理经验中,1998年,美国矿管局应邀访华洽谈加强双边交流事宜。

四、双方合作优势互补,潜力巨大

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有赖于加强与海外合作交流、引进技术装备,在资源勘探开发上寻求伙伴,以及招商引资等。美国的厂商、大型公司早看好中国矿业广阔的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前来推销产品、转让技术、合作生产,经贸往来频繁。

1.合作开发。我国矿产丰富,具有开发潜力。中美在石油天然气的合作勘探开发起步较早,涉及面较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诸如199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美国ARCO国际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海南岛西南海域海底天然气开发项目,投资12亿美元以上。1996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美国埃克森公司签署了塔里木盆地合作勘探石油的两项合同。

21世纪在中石油、中石化页岩气开发的海外合作伙伴名单上,几乎将全球能源巨头一并囊括,包括美国康菲石油、美国雪佛龙等,中海油的主要海外合作对象则为康菲石油。中资石油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快速学习成熟技术,力争加快国内页岩气开发步伐。

2.兴建合资企业或合作生产。中国胜利石油管理局与美国能源企业公司合资建立胜利高原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美方专利产品ROTA—FLEX抽油机和地面驱动螺杆泵等。1991年中国地矿进出口公司在美国建立了合资公司。中美在地质矿业技术设备方面各有所长,双向交流具有互补性。在矿山设备领域,1983年10月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CMEC)与美国哈尼施菲格公司(Harnischfeger Corp.)签订了合作生产大型矿用挖掘机的技术转让合同,引进美方技术和关键设备,为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江西德兴铜矿、准噶尔煤矿等提供了大型电铲,产品国产化率达到70%。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被誉为哈尼施菲格公司最可信赖、合作最好的商业伙伴之一。1987年美商来华考察,发现北京地质仪器厂自行研制成的航空磁测探矿用光泵磁力仪,精度为0.01伽码,高于美国,美国EN EG公司下属Geomet ries与该厂于1988年6月达成协议,由中方生产探头,美方生产其它部件并组装成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中美合资陕西鑫隆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是由总部设于纽约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美国蓝山公司与具有多年石油天然气装备设计制造经验的陕西鑫隆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主要生产海洋浅海钻井平台及其配套钻机,产品畅销大庆、长庆、延长、新疆、胜利、辽河、大港等油田,并批量出口到美国、挪威、新加坡、哈萨克斯坦、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及非洲、中东和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3.引进技术、成套生产线。1986年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就一揽子引进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卡特彼勒新型推土机及有关的履带总成、变速箱等生产制造技术达成协议。卡特彼勒公司1978年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办事处,上世纪80年代又将技术转让给12家中国企业。卡特彼勒目前在中国有24家制造工厂,雇员超过15000人。大港油田从美国引进螺杆钻具及整筒抽油机泵2套生产线。华北石油钢管厂从美国引进了石油管材内涂层生产线,配合中方长输管道生产。

4.发展贸易、寻找商机。中美双方注意挖掘潜力,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扩大地矿业产品在对方市场占有率。我国的地矿制造厂家为此开发优质适销产品,北京地质仪器厂就是一个例子,其所产HC—85型光泵磁力仪、210型双道原子萤光光度计等受到国外欢迎,于1990年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我国拥有某些市场开发潜力较大的矿产品,适合美国等西方国家需要,如金属铯是光电产品必不可少的材料,可在西藏大量提取以打入国际市场。我国对地矿工程承包有一定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地质工程公司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承揽了一批项目,完全有实力在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承包地矿工程。美国的设备、仪表产品有些水平较高,为地矿业的发展,我国有针对性地作了引进,如大批进口其数字地震仪、数控测井仪以及计算机等。在从美国进口商品中,也有矿砂、矿石、加工后矿产品等,可见发展中美地矿业双边贸易是大有潜力可挖。

5.中资企业积极介入美国石油市场。美国本土石油产量的50%、天然气产量的60%是由美国1.3万家中小石油公司生产的。在这1.3万家中小石油公司中,大部分具有市场竞争力,也有一部分公司经不起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冲击,逐步陷入资金周转困境,美国大银行强迫它们还债付息,直至将其资产列入拍卖程序。这些公司不得不提前寻找买家,以减少损失,有的公司以购入价的一半贱卖其拥有的油田或油井,有的则希望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共同开发。一些中国石油企业收购陷入困境的美国本土中小石油公司而自主经营,或通过注入资本、提供勘探、开采设备和技术入股等方式,进行合资经营。美国本土现有65万口油井和天然气井,大多数属于“边际井”,即日产原油15桶以下或日产天然气9万立方英尺以下的低产井。中国本土许多油井也是低产井,在开采技术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中资企业正择机介入美国边际油田开采。{6}

2012年初,中资企业通源石油公司在美国成立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射孔、企业并购等,2012年9月,通源石油公司向美国的子公司追加投资300万美元,主要用于参与开发美国当地油气公司CAL持有的7.77平方公里油田区块。

2013年12月,中国神华海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美国能源公司(简称“ECA”)就页岩气项目合作开发签订《并购与合作开发协议》,其内容包括:ECA公司将其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格林县的足以用来开发25口天然气井的特定油气租约的50%不可分割权益及相关数据、信息转让给中国神华海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在美国实施能源独立战略过程中,中资企业将加大投资力度,介入美国油气开发。

注释:

{1}中国地调局多举措支持地勘行业发展.国土资源部网站,2015.3.12

{2}中国深部探测专项成果在美国地球物理年会受关注.中国地质科学院网站,2012.12.12

{3}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与中国石油企业商谈开展合作项目.商务部网站,2010.6.9

{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与雪佛龙合作开发天然气.北京商报,2007.12.20

{5}延长石油与美国企业合作开发天然气技术.陕西日报,2013.1.8

{6}于华鹏.中国民企美国采油路径.经济观察报,2012.6.1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北京 100005)

(责编:郑钊)

推荐访问:中美 矿业 趋势 合作 分析


[中美矿业合作趋势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