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总结

剪纸元素在书籍时空艺术中的介入

作者:jnscsh   时间:2021-10-01 08:46:34   浏览次数:

zoޛ)j馟im]49m5Nt~iNbqbz=^˭I^ҥh|(饆8اi汉Wykju'+rr薈2ZZmr%zg^˭jyاaz)zgݶ{Zrץzg8^jbrW)^˭zWz{ljw[zȠrZ,z\zVyاi-bq'Ȩ޲Ƨu˥ڕrب8^qݭ(^{^'q%˥jwbZحvFا׬	y(ɧ!az)zjwkiحڕ˥jwm籦Z+jب{Zq餧Šݰz.*Zq櫶ۢzȠjeƭ__饨ky工作是一项立体的思维活动,设计师在充分理解书籍中文字内容信息的涵义,充分研究读者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对书籍的整体设计做出创意策划,选择和文字内容相符合的质感的纸材,调动具有象征含义的图形、进行严谨的文字编排、形成起伏有节奏感的构成格式与良好的视觉流程,选择精湛的制作工艺,在各个环节都重视设计与内容的关系表达,以此构成书籍内容活性化的流动空间之美。当读者阅读时,伴随着眼睛的注视、手的翻动,静止的文字、图形、色彩在时间的转换中开始与读者的思想发生对话,每一个页面都似乎成为一出精彩的戏剧,赋予读者无限的视觉和想象空间。书籍时空艺术的把握是否恰当,就在于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能否通过读者的阅读与书产生互动和联想,并产生思想共鸣。

剪纸元素泛指与剪纸相关的一切物质元素、体验元素和意识元素的集合,不仅包括剪纸外在的物质形态元素,还包括蕴含在剪纸中的吉祥观念和本源哲学。剪纸艺术中的造型规律、传统纹样、色彩应用、拼贴方法、镂空技法和材料质感属于剪纸元素的“表象”部分,书籍装帧设计者可以通过视觉捕捉剪纸外在表象元素,为书籍时空艺术的视觉表现提供物质元素。剪纸艺术中蕴含的本源哲学思想等深层次文化内涵是剪纸元素中的“隐形”元素,书籍装帧设计者通过对它的挖掘和再研究能够真正了解剪纸元素背后的思想支撑和历史渊源,使自己对剪纸艺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形”,而是从内在层面领悟到剪纸元素的“意”,从而达到剪纸元素与书籍时空艺术的融会贯通。具体而言,书籍时空艺术的表现借鉴剪纸元素的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封面设计、书盒设计、扉页设计和版式设计等部分。

2 剪纸表象元素在书籍时空艺术中的介入

剪纸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以东方哲学意蕴的造型观演绎出最质朴、丰富的形态。剪纸元素中丰富的表象元素为书籍时空艺术的表现开拓了思维。

2.1 造型的诞生

民间剪纸艺术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形成了一套独立的造型体系,它不以追求“逼真”为目的,而是追求神似和装饰意趣。民间的剪纸能手没有接受过正规美术教育,凭他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依靠对客观世界直观并全面的理解大胆地创作。这种基于主观意识的意念化造型观让我们在剪纸中常常能看到不合常理的画面——扭曲的透视关系、错误的比例关系以及夸张的造型,这种“不合理”正是民间剪纸造型的精髓所在。比如,为表现老虎头部“扭动”这一动势,他们会将侧面头部和正面头部共存在一个画面中;为表达吉祥的涵义,鹤、鹿、牡丹这些不处于同一空间的事物会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剪纸工具的局限性决定了造型平面化的特点,为表现怀孕的虎,会直接在虎肚子上剪一只小老虎。村民没有见过真虎,虎的形象完全依靠传说和想象,最后评价“真真的”,也只是主观想象与审美理想取得了一致。可见,民间剪纸艺术家对事物不同角度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确立了剪纸造型“以意写神”的基本条件,在这里,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已不是模拟的参照物,而是作者产生联想的诱发体。

纵观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图形风格多样,造型已不局限于表现对象的形体和结构,图形的张力和感染力是设计师着重表现的地方,于是,造型便从主观出发,依据构思和创意进行联想和夸张。现代插画艺术家伊安的《剪纸绘本》丛书便是借用剪纸中造型平面化的特点,描绘出剪影的效果,再在其中装饰圆点纹、月牙纹(作品中用两个月牙纹组成一个星星图案),画中注意点线面关系的处理,疏密安排得当,营造出浪漫动人的气息,是典型的剪纸式插图表现方法。

2.2 纹样的传承

民间剪纸艺术的智慧体现在以不变应万变的程式化装饰手法上。圆点纹、月牙纹和锯齿纹构成剪纸艺术的基本装饰纹样,这三种纹样是对客观自然最简洁有力的概括,剪纸依靠它们变换出丰富的花样。圆点纹用于表现眼珠、花蕊或者仅仅是装饰纹样,月牙纹用于表现花边、花瓣、指甲等,锯齿纹是营造层次的最佳纹样,能表现动物的毛发、人物的手部。这三种纹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相反具有很大的变化空间。月牙纹和圆点纹结合衍生出逗号纹,组成月牙纹的两条线经过弧度和长度的变化能形成不同造型。书籍时空艺术表现中借用这些基本符号不仅能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还能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格。于平、任凭编绘的《山海经》(图1)中有大量剪纸元素的介入,图形元素夸张的造型,剪纸基本纹样的传承和强对比用色使书籍整体散发出浓郁的民族风格,版式设计上突破黑色文字的简单重复,通过疏密对比表现出生动的节奏感、运动感,使书籍时空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成功将读者带入富有神秘气息的民间传说中,提升读者阅读体验的愉悦度。设计者对剪纸元素的借用不是生硬的拼凑,而是在继承传统造型和纹样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处理字体大小、版式留白和肌理表现,使剪纸元素合理地植入书籍的整体设计,更好地体现了客观知识世界与民间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

2.3 色彩的提炼

我国民间剪纸分布地域广泛,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风貌特征,除了常见的大红色剪纸,还有黑色、黄色、绿色、蓝色或多种色彩搭配的彩色剪纸。最有特点的是在山东地区的一种剪纸类别——“门笺”,流行最广的是五色门笺纸,一套五张,形式相同,分别用五种不同的色纸凿成,五种颜色是大红、绿、黄、粉红、蓝紫或蓝。鲁南民间把这种配色叫“三红加黄绿”,把紫也作红色看待。这五种颜色的搭配自古便有,是山东民间喜闻乐见的。博兴民间艺人一语中的地说:“大红是喜色,桃红俏、好看,有红没有绿不鲜。蓝紫或蓝是素色,不能单独用,只能在五色中做陪衬。黄色是地色,为万色之祖,有蓝紫没有黄不显。”[2]朴素的剪纸艺人在实践中得出真知,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概括了色彩的规律。著名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在采访中说:“颜色深的是下色子,颜色浅的是上色子,上色配下色才好看。”朴实的语言揭示了色彩应用的规律,强调了色彩对比的美感体现。色彩在书籍时空艺术表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图书表面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最先让读者感知的便是色彩元素,一部图书的内容是生动活泼还是沉稳凝重,是时尚青春还是传统古典,色彩是直接表现元素。由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严钟义设计的《金色西藏:西藏文物特展》,封面选择象征西藏的吉祥纹样——缠枝纹,在整体色彩的处理上选用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传统的色彩应用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这一点和书籍内容形成紧密的联系,色彩的选择恰当地传播了内容,使读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书籍的内涵和价值。

2.4 拼贴的趣味

在民间剪纸艺术中,除了用单色纸张剜剪,还可用拼贴方式创作出更具魅力的拼贴剪纸。传统的手法有套色剪纸,方法是先用黑色宣纸剜剪纹样,然后在镂空处粘贴其他颜色宣纸形成色彩艳丽的效果。还有一种方法是将所有元素都剪下来再拼贴在一起,这种创作形式来源于陕北剪纸大师库淑兰,她的作品风格瑰丽,用色大胆,难度系数高,难以复制,因此成为一绝。拼贴剪纸作品有很浓的手工味道,容易唤起人们内心朴素的情感。在当今一些图书中,设计者大胆应用拼贴形式获得图形并使图形的趣味性得到充分延展。如儿童读物《棕色的熊》,封面和插图均采用拼贴方法构建,作者选择本身有图像的纸张进行裁剪、拼贴,给视觉提供自然的肌理效果,生动有趣的画面应运而生,书籍整体表现出天真的趣味,与儿童的阅读心理达成一致,提供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儿童在阅读中不知不觉被图画吸引,书籍时空艺术在拼贴技法中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现。

2.5 切挖的空间

剪纸艺术最大的特点便是镂空,二维的纸张原本没有任何空间变化,但是一旦进行镂空,就会产生另一个空间层次,画面会变得丰富活泼,所以,镂空的语言应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能够成功营造书籍的整体层次感和趣味性。在《儒家》(图2)的封面设计中,设计师将封面的祥云进行有规律的镂空,突破平面的表达形式,视觉语言得以丰富,下页的图案从镂空处透露出来形成虚实对比,读者在翻阅过程中自然会被这样的美感吸引。“能够撕的书”(图3、图4)利用纸张容易剪切、折叠的特性对书籍进行整体把握,图形用单线描绘,提示读者能够沿着线条剪下,读者在阅读和动手过程中与书籍发生亲密接触和直接对话,此时书籍不仅解决信息传播的问题,还能和读者进行互动,通过读者亲手剪下的动态行为拉近书与人的距离,让书籍真正成为愉悦人类的心灵良药。

2.6 材料的丰富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汉代就有“剪金箔以肖物象”,对金箔进行镂空的形式可以看作剪纸的同一宗谱,在唐朝也有“镂金做胜”的风俗,因此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其材料早已不仅局限于大红纸。现代剪纸艺术作品的材料选择更是繁多,常见的有薄而韧的宣纸、有光泽的蜡光纸、不容易撕破的布,还有木板、PV材质等。剪纸材料的丰富能从侧面启发书籍装帧设计对材料的选择。书籍的结构包括书盒、封面、腰封、环衬、扉页、内页等,每个部分相互配合共同演绎书籍的精神内涵,较厚的铜版纸能做书盒或封面,给读者结实的印象,扉页可选择性格温和的或薄或透明的纸张,增添视觉和触觉的体验,营造良好的阅读空间。

3 剪纸隐形元素在书籍时空艺术中的介入

剪纸艺术在书籍时空艺术中的介入并不是剪纸表象元素的累加和复制,而是要真正了解剪纸艺术背后的思想支撑和历史渊源,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正如书籍装帧设计家邓中和所说:“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同样是继承其优秀精神比延续表面形式更为重要,表面形式的延续只会使中国装帧走上程式化的老路。”因此,对剪纸艺术隐形元素进行深刻剖析有利于书籍时空艺术“形、色、意”的表现。只有强调内在文化和精神的吸收和融合才能实现审美意识上由内而外的自然融合,才能形成韵味悠长的民族本土化书籍装帧[3]。

3.1 吉祥观念的介入

剪纸艺术最大的特点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一点和西方艺术形成截然不同的状态。剪纸中的图形必定是能说得出的具体事物,有客观现实存在的事物也有人们臆想出来的事物,但无一例外都是吉祥的象征。如“老鼠”在现实中是令人讨厌的形象,但在剪纸中人们赋予它“多子”的吉祥寓意,关于它的歌谣也都充满喜爱之情。人们对吉祥生活的向往使得剪纸产生了一些臆想出的“龙”“麒麟”“如意”“盘长”等祥瑞之物。吉祥观念造就了剪纸中的物象形态,这些形态又因饱含的吉祥寓意深受人们喜爱从而流传至今。剪纸艺术中的吉祥观不仅表明人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又以寓意的方式表征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传统的吉祥观念对我国工艺美术产生了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许多艺术门类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剪纸艺术蕴含的吉祥观念同样适合于现代设计。

书籍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吉祥观念对于书籍的装订方式、内页的版式结构、封面设计等空间艺术表现始终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全国第六届书展中获得金奖的《小红人的故事》,便是运用吉祥观念找到一种解读民族文化心理的视觉语言,大红纸张、古典线装、剪纸纹样,让书籍充满浓郁的吉祥味道,填补了现代人因快节奏生活导致的安逸、平和心理的缺失。书籍通过柔韧性强、略为粗糙的纸张体现的自然之美和传统线装工艺传递的东方韵味带给读者安静、祥和的阅读氛围,完成了内容和形式、功能和美感的完美结合。

3.2 本源哲学的体现

3.2.1 阴阳观的本源哲学

材料的制约决定了剪纸平面化的造型特点,因此,为了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剪纸往往将处于不同时空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利用镂空技法丰富图形,在剜剪过程中剪掉的“负形”部分恰恰是衬托“正形”的有力支撑,“正形”依托“负形”而存在,负形发生改变正形也会随之改变,两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这便是剪纸艺术揭示的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的哲学理念,将这一理念植入书籍时空艺术中便是版面设计中“虚实”辩证关系的体现。好的版面设计不但使阅读更加流畅,同时在视觉上最大限度地呈现美感,尤其是在负空间的处理上[4]。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说,“美在于关系”,他认为美的体现就是其内在各种关系的体现。版面设计便是要处理印刷空间和非印刷空间的关系,如栏宽、栏高、行宽、白边、书眉等。印刷空间是被阅读的部分,是“正空间”,非印刷空间是“负空间”,如何处理好正负空间的关系是版面设计的主要问题。在以信息传播为主的书报刊的版面设计中,要注意正负空间的均衡性,恰当的字号、字句、行距等都能营造舒适的阅读空间。对文化特征明显的图书,则需要在处理正负空间的关系问题上另辟蹊径巧妙处理,比如通过大量留白打破正负空间对比的均衡感,营造悠远的韵味,引发读者的联想。也可以在版面设计中加入剪纸中的镂空元素,对版面进行有目的地破坏,使完整的页面变得不完整,这种不完整往往会带给读者更强烈的心理感受,而镂空部分能将后页的内容透露出来,与整体的版面形成“虚实”对比。

3.2.2 图腾观的本源哲学

剪纸是民俗信仰的产物,大部分情况下剪纸表现的花草植物、动物并不完全是对客观自然的模仿,而是基于崇拜和信仰进行的意念化造型,因此是被精神化、神化的超时空状态下的物象。这些图腾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为本源文化,成为民族的精神支柱[5]。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对剪纸中特定纹样的借用能够较为容易地与读者达成共鸣,有利于书籍与读者的沟通。在图腾纹样中最经典的是龙凤纹样,是中华民族最高贵的象征也是最吉祥的祝福语言。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对这些纹样的引用能够强化民族形象,与读者建立沟通桥梁。

3.2.3 超时空的本源哲学

剪纸题材非常广泛,关于历史典故的题材表现与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插图设计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它们的目的和形式都是通过图来表达故事情节,因此将剪纸元素植入书籍插图设计有可行性。剪纸中的构图常常打破时空和透视,画面中所有图形元素都围绕装饰目的布局,与客观现实像不像不重要,在这种构图形式下产生的画面往往能体现天马行空的超凡想象力。传统的写实表现是现代书籍插图设计的常用手法,但是随着设计表现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人们对插图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逼真和像的概念之中,人们更倾向于表达另类和个性,这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插图创作时不能循规蹈矩,一定要打开思路,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寻找创作灵感和素材,剪纸元素中蕴含的超时空本源哲学无疑能为插图设计带来新的启发。

4 结 语

我国的剪纸艺术是母亲艺术,她蕴含深刻文化内涵,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她以独特的剪纸语言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的本源哲学和崇尚美的愿望,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名扬海内外。我国书籍装帧设计在创意水平和体现民族文化内涵方面存在不足,原因之一是对本民族图形元素挖掘太少、太浅,没有真正植根于传统文化中。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指出,“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也就是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书籍装帧艺术要在国际舞台上独领风骚,形成特色,一定要注意思考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绝对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文化形态去追寻所谓国际化风格。因此,对剪纸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进行仔细品读、揣摩,完全消化直至熟练运用在现代书籍时空艺术的表现中,很有必要。

注 释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2]山曼,柳红伟.山东剪纸民俗[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

[3]方燕.融古贯今 书卷之美[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4]李涛,王晓华,林崇华.本源哲学美学文化意识下的书籍装帧设计[J].编辑之友,2012(7):109

[5]李涛,马凤娟.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本源哲学文化意味[J].大家,2010(2):42

(收稿日期:2014-04-10)

推荐访问:剪纸 介入 元素 时空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