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46:09   浏览次数:

摘 要 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对高职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高职教育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严谨性,分析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数学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thematic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XU Sen

(Architecture Zabor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 Xi"an, Shanxi 710068)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abstractness and rigor of the mathematics disciplin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discussed and a new way fo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was offer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er; teaching ability

0 引言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①高职教育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以学术型、理论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然而,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作为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在教材编写、教学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对传统高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同时还要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1 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

1.1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职教育的大众化,高职学生的素质与基础也普遍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而数学基础又往往是薄弱环节,再加上文理科专业的差别,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虽然,近年来针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日渐深入,但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仍没有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仍然采用“定义—例题—习题”的方式进行讲解,将教学目标放在理论理解上。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一项关于数学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②大部分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76.7%的受访者提出改变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

为了解决这种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与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优化授课计划。在内容上,应弱化理论证明和过于复杂的逻辑推导以及太过技巧性的例题,应当加强几何直观的描述和案例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1.2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开设了微积分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微积分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但是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而且数学基础也有很大差别。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应当加强对“导数”中关于经济分析章节内容的介绍;对于建筑、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则应当进一步介绍多元微积分的内容;而对于造价、监理等专业的学生,介绍完一元微积分就基本够用了;另外,对于通信等专业的学生,则还需要重点了解微分方程的内容。

在对于高职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深度上没必要跟与数学专业学生一样,广度上只要保证“够用”即可。

2 学科内容交叉的能力

高职院校往往都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比如建筑类、医学类、航空类职业学院,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之下,对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理论功底,还应该对其所在院校的专业知识有一点了解。然而,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大都是受传统师范数学教育出身,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做到学科之间的交叉。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讲授,很少对数学结论、结果做出应用性的解释。这就导致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严重脱节,学生仅仅是停留在会背定义、会做习题、会考试的层面,而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些数学工具,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数学毫无价值的思想。

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在提高自身数学理论功底的基础之上,积极与专业课教师交流、研讨,寻找学科交叉点,同时要熟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做到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努力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从专业问题入手,抽象出数学知识点并进一步作出数学解释,最后将数学结论应用到专业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来自专业并最终应用于专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编写适用于本校情况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各高职院校选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基本上都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规划(精品)教材,这些教材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版,已经逐步走出本科高校教材的模式。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往往只适用一本教材,并未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加以区分。比如说,你教的学生是建筑专业的学生,或者是经济类学生,而我们所采用的通用课本中的模型或例题不可能适用于所用专业。

高等数学的教材一定要是适应本院校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本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材。总体来讲,应当轻理论、重应用,有梯度,做到因材施教。

4 具有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

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而著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觉得乏味、难以理解,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如何生动地介绍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靠教师讲解、黑板演示为主要方式,这样“平面”的授课方式,难以深刻揭示数学规律,学生接受起来存在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学软件、计算机模拟等先进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特别是,通过数学实验课程,带领学生通过数学软件分析问题、讨论结果,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

5 具有数学建模教学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理论性和严谨性,强调抽象性、系统性,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不加区别地传授,使得教学没有针对性,结果导致数学与专业的脱节。许多人在生活工作中,仍然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用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学建模的训练。所以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要熟悉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具备扎实的建模能力。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在概念介绍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设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或者与专业知识有所联系的问题背景,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引入人口增长的案例;在讲分段函数时,讨论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这样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一个熟悉背景下进行讨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2)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教材中例题往往过于简单、直接,而且与生活的联系也不够密切。教师在讲完一个内容之后,可以通过一个小型的案例讨论,深化学生对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学完导数之后,讨论一下工厂经济效益的问题;学完微分方程,讨论一下人口增长的问题等;学完概率后,讨论一下福利彩票中奖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当是较为完整的、经过少量加工的数学问题,而问题的主题也应当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日后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如果说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双师型”要求的话,那么数学教师就应当是“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拥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另一方面,还要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不仅要懂数学知识,还要懂一定的其它专业知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知识体系,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注释

① 谷志元.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职教论坛,2012.5:22-24.

② 吕良军,郝振莉.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数学,2007.23(3):113-116.

推荐访问:探讨 能力 数学教师 高职院校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