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一条中东铁路,半部东北历史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31 08:40:53   浏览次数:

zoޛ)j馟_=|_=ם|x|M5_=_=^6i}uM?_t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卫生防疫委员会的委员们迅速在疫情严重地区设立防疫站,隔离患病人员,对人群集中的地方进行消毒,并设立免费的饮水站。四个月之后,疫情渐渐得到控制。根据统计,这场霍乱的死亡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其中共死亡中国人1945人,俄国人695人。

1904年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国宣战。这一天,一辆满载南下俄军的专列强行驶过了尚未最终完工的中东铁路兴安岭隧道,直扑战场而去。列车在经过尚未最终夯实基础的螺旋形展线时险些倾覆。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的调停之下,日俄双方签署《朴茨茅斯和约》,暂时结束了在中国北方的无耻争斗。这个协议重新划分了两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俄国将霸占中国的库页岛南半部及其附近岛屿割让给日本,同时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转交日本,并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而美国之所以积极出面调解日俄之争,正是因为之前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这个后来居上的国家始终未曾取得先机。此时的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哈尔滨已经有25万人口,光是中国人聚居的傅家店就有15万人。

日俄战争(始于1904年2月,迄于1905年9月)后,沙俄把南满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1907年的大连,出现了一个叫做“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机构,简称满铁。总部就设在原来俄国人修建的中东铁路大连事务所内。两年后,日本人又在它的旁边建起一座一模一样的新楼。这两栋漂亮的房子至今仍四目相对,定格着侵略者之间的复杂表情。

1909年10月26日。一列从宽城子方向开来的专列缓缓驶入漂亮的哈尔滨火车站,欢迎的人群中布满日本国旗。当天负责警戒的俄国士兵得到命令,只允许俄国人和日本人进入站台。人群欢迎的人叫伊藤博文。对,就是那个日本侨民眼中的日本现代化之父。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始作俑者,双手沾满朝鲜和台湾民众鲜血的侵略者。也是从此,在中东铁路上,除了俄国,还多了个日本。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惨淡收场。5天后,一向反对共和的赵尔巽随机应变,宣布承认共和。东北大地上升起了五色旗,本国元素终于得见。从第一条试验性小铁路出现在北京崇文门外,一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在这50多年间,已经有大大小小40多条铁路纵横长城内外,穿越大江南北。

黑龙江文史馆有这样的记载,从1900年开始哈尔滨就有了邮局,一直到1945年伪满洲国邮政垮台,长达45年的时间里面邮政的管理权全部在外国人手里控制,先后有10个国家的邮政人,就是外国人担任我们邮局的邮务长或者邮局局长,省一级的省会局的局长全部由外国人来担任。有英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挪威的,甚至葡萄牙,都有他们的人在这当过邮务长。

1922年2月28日,北京政府与苏俄、远东两政府代表就中东铁路问题签订协定大纲规定:中东铁路归中国政府管理;俄人所有该铁路股份由中国政府于向后5年内收回之;该路未完全收回前,苏俄、远东两政府之代表有权派员参与该路路政;中东路所负各国政府及外商之债,由中国政府完全负责。

1935年3月,苏联把中苏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作价卖给了日本。直到10年后,1945年8月,中东铁路改称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1952年12月31日,结束中苏共管,中东铁路完全由中国收回,归中国所有。

王嵬的中东铁路行

王嵬别号京包大拿,在铁路摄影圈,颇有名气。中东铁路就去了5次,中东铁路线上浓重的历史感和沿路的铁路好风光,是吸引王嵬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对中东铁路感兴趣,就源于王嵬拍摄的秋色中东铁路系列作品,看着百年的铁路隧道,沧桑的火车车库以及铁路飞驰俄式拱桥,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美的铁路景色。

王嵬的中东铁路行有5次,“第一次是由齐齐哈尔向西到满洲里,拍摄满洲里国门、扎赉诺尔蒸汽机车、大庆站,再向东到牡丹江,一直拍到绥芬河;第二次从牡丹江向西,拍摄海林、横道河子、一面坡、哈尔滨的秋色中东铁路;第三次是由满洲里向东,拍摄免渡河、博克图、巴林、扎兰屯、富拉尔基的冬景;第四次是由牡丹江向东拍摄细鳞河、绥阳的铁路风光以及绥芬河换装场;第五次是由牙克石向东拍摄兴安岭附近的秋色铁路风光,然后经由齐齐哈尔直奔横道河子。”其中多次中东铁路行都是在王嵬上学时就完成了,如今已经全职从事摄影的王嵬,打算拍拍夏天的中东铁路。

王嵬拍摄火车,在火车圈和摄影圈都很知名,很多人以为他是铁路内部人员,可是和这个90后开朗小伙聊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热爱真的可以是没有缘由,却依然那么执着的。非要追究个理由的话,王嵬说也许是从小生活在北京北站边上,觉得火车是生活的一部分。

说起中东铁路,王嵬对它的着迷是因为:“首先喜欢中东铁路的铁路风光,这条线路覆盖面积广,‘战线’长、小兴安岭,景色宜人。而且这条铁路为双线非电气化线路,没有杂乱的电线杆,对于拍摄非常有利。另外,这条铁路线上有许多百年前的铁路文物,譬如老站房、老水塔、桥隧,现代的火车运行在百年前就已经定下的场景中,仿佛穿越一般。”

中东铁路的滨绥线颇受王嵬喜爱,“从玉泉站开始就进入山区,开始跨越张广才岭,这一段线路蜿蜒曲折,再加上山坡上万木葱茏的森林,颇有一种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感觉。过了牡丹江之后,由双线铁路变成了单线铁路。在牡丹江—绥芬河之间,滨绥线需要翻越老爷岭与太平岭。由于坡度太大,俄国人在这一段修筑了好几段展线——展线,顾名思义就是把线路在山上展开,增加长度以减小坡度,所以在这一段可以看到滨绥线的列车在方圆2公里的山上转来转去,实际上水平方向并没有多大的位移。

王嵬的很多作品,都是俯拍的角度,宏伟大气的风格更能表现火车的特色。

横道河子 因火车而生

中东铁路,可以停留的地方很多,最知名的当属横道河子。这里被大家称作是火车拉来的城镇,确实,没有中东铁路,就没有横道河子,没有那成片的俄式建筑群,特色的民俗……

横道河子是中东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的中心站,是通向哈尔滨的必经之路,中东铁路的修建,给横道河子小镇带来了繁荣,俄罗斯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宗教活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于是,1902年“老街”的尽头,镇东的台地上修建了约金斯克教堂,这是东北三省目前仅存的一座全木制结构的东正教教堂,其规模仅次于“文革”时期被毁坏的哈尔滨圣·尼古拉大教堂。采自横道河子七里地村的纯粹的上等红松卡、嵌、镶、雕,耐腐蚀,不变形,虽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剥蚀面貌如初。

不光外在的建筑充满俄式风情,就连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也是喜欢喝啤酒、果酒和烈性白酒,喜欢吃火腿肠、面包,女人冬天也习惯于穿裙子。和当地老大妈聊天,她都能边喝啤酒边唠嗑,并且这里的人多少都会些俄语。

走在横道河子保存完好的老街——“俄罗斯老街”上,石板铺的老街和街上一色的铁皮老平房,黄色的墙、黄色的木栅栏,身处其中,时间仿佛停滞,也许恍惚间,你都忘了自己身处的年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在此的俄侨陆续迁走后,这些房子就成了铁路职工的住家,也因有人居住而保存到了现在,但是还有不少房屋需要维护。

横道河子机车库是每个火车爱好者都不会错过的地方,当年从牡丹江到哈尔滨的列车需要翻越张广才岭,在横道河子需要加挂补机助推,最多需要加挂五六辆助推机车。为了维修和存放这些机车,1903年,也就是东清铁路全线贯通时,修建了这个机车库。这个欧式风格的建筑,虽经百年沧桑,但风采依旧,扇形形状,红砖铁瓦,优美造型,风格独特,车库有15个停车位,门前有一个转盘(已拆除),转动后连接各停车位上的机车出入库。于1990年停止使用,现在已是游人旅游参观的场所。

TIPS: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于1896-1903年(清朝末期)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是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

推荐访问:中东 半部 铁路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