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计划

以整合策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9 08:50:46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从初中生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具体案例,通过整合策略相关理论的研究,调整、改进和优化教学实践活动,努力探讨综合实践型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从而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

[关键词]整合策略 综合实践型校本课程 课程实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课程实施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建设校本课程,是课改的重点也是难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改的亮点也是难点。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不同类型的课程,其内涵、特征各不相同,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两者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可以有机整合起来,因此,我们在吴江市教育局“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引领下,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整合“教师”资源。彰显综合性

教师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中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因素,也是课程成败的关键。我们首先对教师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整合的“教师”资源不仅有来自校内的教师,还有人数更为庞大的家长、本地各行业知名的专家等。

1.1整合教师兴趣,内挖潜力

[案例:书法]我自幼喜欢练字,从教以来,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对写字的技法也颇有心得。现在我的书法爱好也算有了“用武之地”。学校社团聘我担任他们的书法指导教师。今天上辅导课时,看到一双双渴望而又热切的眼睛,我似乎又找到了初次走上讲台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摘自教师的教后感教师罗建红]

教师群体本身就是“藏龙卧虎”之地。我们通过教师结合自己专长自定课题,供学生选择,并指导学生兴趣小组、学校社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插花、集邮、篆刻、十字绣、中国结、书法、石膏板雕刻等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既可以解决专职教师不足的困难,又能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在几年的实践中,学校根据初中生能力发展要求和学生兴趣,逐步淘汰一些不适合初中生学习的项目,在保留的学习项目中,精心设计学习目标,编制教材,逐步形成了校本课程。

1.2整合家长优势。充实内涵

[案例:妈妈老师]今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老师说我们可以自己选聘指导老师,我们这一组八位爱好舞蹈的女生选了拉丁舞的研究课题,开始我还担心找不到好的指导老师呢?没想到组员刘某的妈妈是苏州市级拉丁舞教练,我们有了一位“妈妈老师”。这下我们可以过足舞瘾了。[摘自学生作文初一(6)学生程梦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把家长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这就好像把社会的“三百六十行”,逐一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把这些行业技能不一、性格爱好各异的家长请进校园,不但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而且通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能让他们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能够纠正一些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极大改善了家校关系。这真是“一箭双雕”的美事。

1.3整合专家特长。助推深化

[案例:民俗专家进课堂]在这一学期中,我和大家一起,围绕盛泽古石桥的小课题展开研究,也实地观察了舁明桥、白龙桥和中和桥等著名古石桥。我觉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十分有意义的,同学们也付出了许多心血,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在我们的小课题虽然结题了,但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像古石桥这样的历史遗存和富有地域特色的丝绸文化等。[摘自活动点评《盛川拾遗》的作者萧海铭]

乡风民俗是地方历史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学生长期在这种传统民族文化历史的浸润下,自然而然会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而这些研究性小课题需要有阅历丰厚的民俗专家强有力的支撑。在这些对地方史了如指掌的专家引领下,我们学生如鱼得水般在对古石桥文化、特色小吃文化、住宅建筑文化、弄堂文化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传承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效利用了多方面教育资源,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二、整合学生资源,体现自主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每一个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爱好和已有的知识技能也各不相同,我们认为学生的这种多方面的差异性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开展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努力发掘综合实践型校本课程实施的独特魅力。

2.1与学生兴趣相整合。激发潜能

[案例:健康合理的早餐]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到研究性学习,但我的兴致还是很高昂的。组建小组,招募成员等一切都非常顺利……但定什么课题呢?起初,我们选定的课题是关于生活中的小技巧,但是同学都说课题太大了。期间我们换了很多的课题,都没有成功。最后就定了个关于一日三餐的课题。我看到指导老师原本还要劝我们什么,但我说这是我们最喜欢的课题。大家也都很感兴趣。他居然微笑地同意了。老师被我们说服了。[摘自学生的活动感受初一(6)班学生王翊雯]

同学们从感兴趣的问题人手确定课题。凭着共同的兴趣和执著。从广泛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中获得了较多的收获。他们在结题中把整个活动流程归纳为:实地调查(社会实践)→访谈分析(信息技术)→动手做早点(劳动技术)→建议学校改善食堂早餐(社会实践)→指导食堂配置早餐(社区服务)。由此可见,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探究意识,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与能力发展相整合,循序渐进

[案例:集邮]我认为集邮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简单地定位在培养学生集邮兴趣上。而是借助集邮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相关能力。为此。我设计了四个学习目标:一是按学生兴趣,进行主题性集邮。比如体育、艺术、植物、动物等。还要指导他们尽可能地细化;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以邮会友,教会他们掌握QQ、MSN等交流方法;三是教会学生怎样获得自己需要的邮票,如网上购物、与邮友交换等:四是指导学生在邮票的画面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摘自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袁农基]

人的能力发展也受到身心成熟度的影响,在教学中太早或太迟地为学生设计能力发展要求,都是事倍功半的。再者,人的某些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关键期,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内设计能力发展的目标。才会有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因此,我校在实施过程中,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四个组成部分的不同课程目标,为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设定与他们能力发展相吻合的不同课程目标,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去重复低年级就能完成的项目。也不让学生从事超过自身能力的学习,以保证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2.3与基础差异相整合,互助合作

[案例:我为什么这么“笨”]唉!今天真够丢人啊。在同学眼里,我肯定是一个“笨手、笨嘴、笨脑”的人。亏他

们想得出来,让我代表小组进行交流。这可好了,其他小组成员一连串问题的狂轰乱炸,把我弄懵了,准备好的东西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好在朱燕婷同学“救驾”。她口才好,巧舌如簧地一番解释,让我缓了一口气,定下神来,理清思路,找到话题,总算完成了任务。这帮家伙太刁钻,尽管我们觉得准备得很充分,但还是让他们抓到把柄,引来阵阵哄笑,幸好老师帮我们解了围。[摘自学生日记初二(1)学生肖颖莹]

在教学多边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样的课堂学习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教师在跟学生一起“干活”(活动)中把要领告诉给学生后,其余的学习就放手让给学生。充分利用学生能力水平和知识背景的差异,通过“大师兄带小师弟”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有“师傅”出面来点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三、整合学习资源。突显实效性

综合实践课程不仅是一张节目单、一份计划书,而且是教师在这类创新型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实践,设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真正体现课程价值。

3.1整合校园生活,以人为本

[案例:我们来组织毕业典礼]我们团队中标了。由我们组织策划本届初三的毕业典礼。为此事,我们整整花了一月才形成方案。典礼流程的设计、晚会节目的安排、灯光音响的配置、经费的匡算、指导老师聘请等等,都做好了详细的计划。现在。还有两个难题横亘在我们面前,一是请校长们正装出席并颁发毕业证。7月份大热天,校长们会答应吗?二是请老师与我们同台表演,他们会答应吗?……[摘自学生的活动日记初二(4)班学生朱晨晔]

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采用主题活动发包等,把初中生热衷的社会现象引入到校园生活中来,通过社会化“海选”、“招标”等形式来运作,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无限创意与校园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整合在一起,并将活动常态化、经常化,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培养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知道如何从社会文化中汲取养分,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3.2整合学科优势,兼容并蓄

[案例:项目学习]我们物理学科引入“项目学习”,不仅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优化,而且涉及到教材和评价方式(课程目标我们动不了),比如“能源”这一章节,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来解决。在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时,教师进行知识梳理。去粗取精传授知识和技能。再如“电磁波”与劳动技术整合,学生通过自己安装收音机的操作。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样变革出来的课程,也应该属于“校本课程”范畴。[摘自在吴江市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教师杨勇诚]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要利用学校优势项目、有特长的教师,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延伸、拓展和整合,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新课程。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经历“明确任务——制订计划——执行任务——分享成果”的整合理念下的“项目学习”方法,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形成技能,成长经验,也有力地推进了初中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

3.3整合基地活动。躬行实践

[案例:扎染]在盛泽镇,丝绸是最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的特产。杨老师把学校体验活动的场所,改造成印染作坊式的活动基地,学生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学生的学习作品就成了直接可以上市的“产品”——印花丝巾。这种课程整合整个印染的原理、工序,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生产流程,更能感受地域特色,学生在实践中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f摘自教师教学日志教师朱伟!

我们在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实施中以任务驱动、行为诱导为主要教学方式,倡导由趣而学。教育目标以学生劳动情感培养为宗旨,把技术学习融入学生制作一件产品的过程之中,需要什么技术就学什么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劳动场景,让学生躬行实践。这就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合适的工厂、农庄、商铺、作坊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和活动的基地。

总之,基于整合策略视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树立“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课程观。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卓有成效的实践,师生共同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避免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这样就能达到建设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目的,从而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

推荐访问: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整合 提升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