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计划

自然地理要素对浙江省方言空间分布的影响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37:58   浏览次数:

摘 要: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方言则是语言特定区域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从自然地理学的视角研究浙江省方言分布的成因;运用空间分析法,探讨浙江省内部方言隔山不同、隔水而异的特点。自然地理因素成为影响方言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浙江省地貌的差异性与方言的多样性具有内在联系。

关键词:方言  浙江省方言  方言岛

一、引言

受人际关系、区域联系和历史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的语言资源丰富多彩,方言作为区域内的交流工具,具有鲜明的地理空间性,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趋同倾向。瑞典语言学家马尔姆贝格(B.Malmberg)指出:“高山和密林往往是方言的分界线,且大多分界线是泾渭分明的,因为要穿过高山或密林进行交往不是不可能,只是特别困难。”[1]英国学者帕默尔(1983)提出“决定语言接触的社会交际从根本上来说是在空间中进行的接触和运动,所以言语像一切文化现象那样,为地理因素所决定并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2]我国古代亦有关于方言分布的地域差异探讨。《礼记·王制》:“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迟速异齐,……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孔颖达疏:“以水土各异,故言语不通。”《汉书·地理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可见,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地貌,山谷、平原、河流等,都会影响方言的地理运动轨迹,即方言分布的格局受到自然地理的影响[2]。

长期以来,我国的方言研究侧重于“为语言进行地理分类”,多注重对语言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的研究,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处州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杭州方言略说》《温州方言的儿尾》《浙江方言词汇内部差异例述》等,在浙江省许多地区新编纂的地方志中,也均有一定篇幅介绍本地的方言特征及分布情况等;与此同时,方言的地理因素分析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也比较单薄。

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比较对照以及地理空间信息分析等方法,试图探索浙江省方言空间分布与地理要素的关系,尝试开辟自然地理要素对我国方言影响研究的新视角。

二、浙江省方言的空间分布与特点

参照《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方言的地理分类即为方言分区,依据各地方言的异同,汉语方言分区大致有5个层次,即“大区—区—片—小片—点”。浙江省内部方言存在“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分布情况较复杂,除了畲话、客家语、赣语方言岛以外,主要包括吴语、徽语、闽语、官话等,其中吴语是使用人口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方言。[3]浙江省方言分4个方言区,即浙北区、浙西南区、台州区、温州区。其中吴方言区大致分为6片,即太湖片、宣州片、台州片、金衢片、上丽片、瓯江片,还可细分为小片,如太湖片包括苏嘉湖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甫江小片。徽语分为绩款片、休黟片、严州片、祁姿片;闽语也细分为闽东片、闽南片。

浙江省方言区之间的边界犬牙交错,边界上的方言相互交汇、渗透,语言现象多样化;行政区划与方言区划并不重合,且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行政区内却使用相同的方言,如嘉兴、绍兴、宁波三个行政区同属吴语太湖片[4];但是在一县之内的南北、东西方向的方言也有较大差别,如文成县内方言又分属吴语瓯江片与吴语上丽片,同一市的城区与郊区乡镇的方言也会出现不同,因地理位置的远近,互动与互懂的程度也大不相同。

方言区包括不同的方言片,表现出块状组合、分离分布的特点,如浙江省境内的主要方言吴语,其分布范围最广,细分的6个方言片,分布于不同的位置。吴语太湖片分布于浙江省的东北部,为吴语的核心区。从整个浙江省方言来看,方言的差异性较小,绍兴市、湖州市、杭州市、嘉兴市、宁波市间的方言比较接近,为浙江省的浙北区方言;吴语宣州片主要分布于临安市一带,使用人口较少,位于浙江省的西北部,周边邻近安徽省;吴语台州片集中分布于台州市区域,南北延伸到宁波市的宁海县、金华市的磐安县以及温州市的乐清市;吴语瓯江片大部分位于温州地区;吴语金衢片分布于金华、丽水、衢州三市之间,其地域间的交流较多;[5]吴语上丽片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的西南角,如淳安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泉市、青田县等地区;浙江省西北部、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官话、徽语、闽语,都是浙江省与周边省市接壤的区域,其方言区呈现出集中连片式分布。

同一方言区中也会出现个别“方言岛”的特殊分布,如客家话方言岛大致分布在金华市辖区、衙州市辖区、龙游县、江山市、遂昌县、松阳县、龙泉市、泰顺县、玉环县等地;赣语方言岛分布在衙州市辖区、常山县、淳安县、建德市等地;畲话是畲族使用的一种方言,与客家话、闽语等南方方言有些接近,主要分布在景宁、丽水市辖区、云和县、苍南县等地。浙江省境内的方言岛如客家话、赣语等,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山区,方言岛处在其他方言包围之中,一般都成为双方言区。[6]

三、浙江省自然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及特点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总面积104141平方公里,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北邻上海市、江苏省,西连安徽省、江西省,南接福建省,东侧面临东海,海岸线曲折,海湾、岛屿众多。

浙江省内的地形、地貌较复杂,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山地、丘陵占浙江总面积的70%,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大体上西部和南部的海拔较高,全省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一般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六种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7]在古代,由于受到高山阻隔,交通不便,若不是出现战乱或天灾,不同区域之间的百姓很少有来往,从而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人群在空间上的隔离。换言之,高山、河流、森林、沙漠、沼泽等各式地形无疑都是影响不同方言形成的重要原因。[8]

四、自然地理对浙江省方言分布的影响分析

参照《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中B3-3图、B3-7图、B3-9图和B3-10图,可以看出,浙江省的东部和北部地区没有高山大川等自然屏障的阻隔,地势相对较低,地形相对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河网纵横,交通相对较为便利,有利于不同地区间的交流与往来。太湖水系及京杭大运河(浙江段)所形成的水路网络将这一地区连为一体,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生活环境,为语言的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这个地区所使用的方言比较接近,体现出较强的内部方言一致性,即浙北区吴语太湖片分布区域较大。浙北区吴语可细分为杭州小片、苏沪嘉小片、林绍小片、甫江小片[9];河流、海洋对方言的发展亦有促进作用。如钱塘江沿岸,语言文化是互通的,相互间的交流沟通较便利;西南部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其中位于龙泉市的黄茅尖,海拔约1921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约1857米,为浙江省第二高峰。浙西南地区由于山川地形的影响,交通不便,阻碍山脉两侧百姓的来往,减弱了不同方言间的相互接触,区域间交流较少,当地人民几乎终身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方言相应地表现出独立、复杂难通的特点,彼此之间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如存在“闽语、吴语、徽语”三种方言和一些方言岛。[10]

宁波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颇具特色的次方言,既有吴语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例如“女孩儿”一词,宁波方言称之为“小娘屄”,金华东阳市方言称之为“小内家儿”,台州市三门县方言称之为“奶人”。另外,宁波地处东部沿海,便利的海运与内河航运,高度发达的商贸经济和海洋文化,有利于宁波与外界的交流。舟山话也是吴语甬江小片的一个分支,舟山与宁波一衣带水,舟楫往来,历年海禁解除,回到舟山的人多数都是从宁波过去的,历史上舟山和宁波同属甬江文化圈,所以舟山话和宁波话十分接近,内部一致性很高。[12]

台州市方言大部分属于吴语台州片,其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除了位于台州市腹地的临海市和椒江县外,有很多县市都与其他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接壤,如三门县北部与宁波的宁海县相连,西部的仙居县南邻温州市的永嘉县,西接丽水的缙云县,北靠金华的东阳市和磐安县等。台州市的整体地势较平坦,仅西南部即大陆内侧的部分地区为浙东丘陵。这种地形特征决定了台州方言带有周边各片方言的特点。与丽水市缙云县交界的仙居县,两地自古以来因仓岭古道联系密切,仙居县方言和缙云县的东乡话非常接近;台州内部自古多山地、丘陵,交通阻隔,特别是台州北部的仙居、天台两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宁波与台州之间被崇山峻岭所分隔和阻挡,台州和温州间又横亘着一条长达4.1公里、曾被誉为中国最长的公路隧道,这种地理上的闭塞性,形成了台州方言自身的相对独特性。[13]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其西面靠山、东面临海,所处地形较复杂且多样化。瓯江下游南岸境内地势是由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洞宫、括苍、雁荡等山脉,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市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海岸线曲折;温州是个多方言的地区,种类之多,差异之大,可称全国之最,各个县市之间的发音也有较大差异。温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都与众不同,成为一种特别难懂的方言,连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同属吴语区的人也难以听懂温州话。

浙江省内部的方言出现隔山不同,隔水而异的情况,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山脉、河流构成了地理障碍,它们限制了山脉两边、河流两侧人们之间的日常来往。一般而言,在山脉或河流同一侧的人群之间由于来往较多,其方言间的相似性较多,与此相应,异侧的人群因交通极为不便,交流受阻,其方言的差异性较大。

四、结语

因自然地形、地貌的组合特点,浙江省方言的分布格局与复杂程度不同。尤其是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的沿海地区,方言表现出多样化特点。浙江省方言形成、分布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外,移民、行政区划、交通、传媒教育、文化心理、生活习俗等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方言的地理分布格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探讨自然地理因素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是个较大的研究课题。

以往的方言研究往往偏向于定性描述,更多的是对语音、语法、词汇的列举解析,缺少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多学科交叉研究,探究与其他学科交融等问题,通过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辅助方言研究,增强对方言地图的可视化解释,加强方言的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对了解、认识我国丰富的语言和形态,促进语言的交流沟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

香港: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8.

[2]孙宜志.语言地理学的理论及其在汉语中的实践[J].龙岩学院学

报,2012,(3):21-25.

[3]傅国通,方松熹,蔡勇飞,鲍士杰,傅佐之.浙江吴语分区[J].杭州大学学报(增刊),1985.

[4](法)R.布洛东.语言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徐越著.浙北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7.

[6]王文胜.处州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8.

[7]徐越.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5.

[8]游汝杰.方言地理和历史行政地理的密切关系—以浙江方言分区

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7-76.

[9]游汝杰,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3):232-237.

[10]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

理,1991,(3):1-5.

[11]李荣.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J].方言,1985,(2):

55-60.

[12]李如龙.汉语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3]许宝华,汤珍珠,游汝杰.北片吴语内部的异同[J].方言,

1984,(4):247-254.

[14]阮咏梅.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内外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

文科学版),2010,(1):13-18.

(刘睿杰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 315211;章祎雯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刘家顺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315211)

推荐访问:自然地理 浙江省 方言 要素 分布


[自然地理要素对浙江省方言空间分布的影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