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计划

把孩子培养成有创造力的人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8:39:12   浏览次数:

根据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中获奖的人数,大大超过高中生。这是一种既令人感到奇怪、也令人感到担忧的现象,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创造力却在不断地下降。

让我们再看看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情况(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点“··”,然后问过高中的学生,黑板上画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两个;数学中的小数点,或英文中的句号。

然而当问及小学生时,答案可就五花八门了;天上的星星,两个钉子,两颗小药丸,小动物的眼珠,小纽扣……

可见幼儿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而且敢想,他们的想象似乎不受什么约束,他们的思维也不受什么限制,只要是生活经验中拥有过的,他们都敢想,都会去想——这正是孩子们发明创造的一个极为宝贵的资源。所以孩子的创造力可以显露得很早。司马光小就能运用创造性的逆向思维,砸缸救人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在我国历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11、12岁就获得一、二等奖的并不少见。

照理,高中的孩子生活经验远比小学幼儿丰富得多,所学的知识也多得多,想象力和创造力理应更强,为什么却会远不如小学生?究其原因,就是教育的失败。

我们的教育模式包括家庭教育在内,基本不属于继承型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向孩子灌输的是:书本上的都是真理,报纸上的都是指示,老师讲的都是对的,父母说的不会有错。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接受的知识越多,思维所受到的限制也就越多——求同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得他們不敢越雷池一步,习惯性的思维定势束缚了他们个性的充分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把接受和继承前人的知识作为自己学习的终级目标,并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如“少干傻事”“别犯错误”“别异想天开”“做人要现实一点”“办事要循规蹈矩”等等。这些观念也话在生活中对孩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创新方面,却是严重阻碍了想象力的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尤其是21世纪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不断创具有强大创造力的优秀人才,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

家庭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让孩子懂得创造的价值和意义,让孩子了解创造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脚下

创造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正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大革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发明,使得人类有可能征服宇宙。而蒸汽机,是瓦特观察到水煮开后,蒸汽掀动壶盖这一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后,通过联想等创造性思维活动才发明成功的。如果不是牛顿偶然通过苹果落地这一极为普通的自然现象,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或许今天还没有升空。所以对每个人来说,创造的机遇是平等,问题在于你有没有创造的意识。

为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父母应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于孩子们因好奇而提出的各种问题,要避免不屑一听、不屑回答和轻视、厌烦的态度,而是要认真倾听,耐心回答。对回答不了,或想让孩子自己去探求答案的问题,可适当作些启发、提示,或指导孩子自己去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或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等寻找答案。父母可以带孩子或支持孩子参观各种科技展览会,引导和鼓励孩子多看些科普图书、杂志和科幻小说等,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大百科全书》《人类世界之迷》《人类大发现》《人类大发明》《科学画报》《海底两万里》等等,这些做法都能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

二、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让孩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想象联想、善于发散求异、善于动手实践

发现问题是创造的前提。孩子早期创造能力首先表现为对生活现象的仔细观察,并能在观察中发现常人所忽视的问题。如蜡烛燃烧时,免不了有烛泪流下而不能物尽其用,有个学生观察到这一现象时问父亲:为什么会有烛泪往下淌。父亲告诉他是因为燃烧时蜡烛熔化成液体就会淌下来。他就想如果让烛泪有地方去,不就不会一直往下流了。于是他就尝试在蜡烛身上钻了许多小洞,让烛泪淌下时填满这些小洞。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发明了能完全燃烧尽的蜡烛,并获得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一等奖。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要鼓励孩子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特别是对有价值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夸奖、表扬,并鼓励孩子去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创造往往是从想象和联想开始。如缝衣、绣花的针,从古到今都是一头是针尖,一头是针眼。许多刺绣女工因长期手腕翻上翻下而患有劳疾,但从未有人想过如何去改进。义烈巷小学王帆同学看到渔民织鱼网用的梭子是两头尖的,网线穿在梭子中间,织网时梭子可以直进直出,不用来回翻手腕。于是他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设计出两头尖,针眼在中间的绣花针,获得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一等奖。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和引导孩子在画画、作文、给故事续结尾或改结尾,以及用自身与别人的经验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来训练和培养想象、联想的能力。

思维的独特性是创造的灵魂。家长不要用旧思想、旧经验和思维定势来束缚住孩子的思想,而应鼓励和指导孩子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周围的事物,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列举某一种物体的功能和用途,尽可能多地列举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来训练孩子多角度、多方向、多层面、全方位考虑问题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创造不能停留在思维阶段,只有通过行为和操作过程,才能转化为成果。因此父母除了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加各种创造性的课外活动,还要给孩子提供便于他们动手实践的家庭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促使孩子在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创造方法和创造技能。

三、培养孩子的创造态度——让孩子具备不折不挠、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一个创造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还取决于他的创造态度。特别是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的个性、情绪、意志力以及他的心胸等等,都会直接影响着他的创造力的发展和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我校五年级邱曼盈、王嘉慧是善于分析创造的学生,曾获县科普竞赛二等奖。为此,父母必须注重对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孩子从小形成创造者所必备的个性,如自尊、自信、自持、独立性、对目标始终如一的追求,学习和活动中的身心专注,以及尊重他人、善于学习别人长处、乐于助人的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父母们应该知道,须有强烈的创造意识、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良好创造态度,才可能确保你们的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访问:的人 创造力 培养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