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租赁合同

盟友关系: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30 08:56:06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3-007-01

一、盟友关系

上世纪50年代末,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和政府科技官员的英国学者斯诺(C. P.snow),提出了关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两种文化”。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讨论:关于科学与人文之争。这在教育领域集中表现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隔。

而“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人实现高度完美的双翼”,教育应该是科学与人文的一体化教育,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是一种盟友关系。

这种关系有两个隐喻——“硬币”和“金字塔”,最能形象地描绘。

1、“硬币”

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硬币”这一隐喻形象地说明,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是硬币不可分的两面,它们都追求着自由学问的深刻性、普遍性的意义。

科学与人文是教育价值追求的两个重要维度。简单说,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科学以物为中心,强调理性因素,注重训练人的智力;人文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价值理性,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着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求真和求善本都是人的天性,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共同构成人类智慧的基础。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一般说,把左半脑称为“理智的”一半,把右半脑称为“直觉的”的一半。与左半脑密切相关的是逻辑思维,同右半脑密切相关的是形象思维。强化逻辑思维训练的教育活动是科学教育,侧重形象思维训练的教育活动是人文教育。而人的大脑只有一个,人的思维是个整体。人脑的两个半球是一个统一的信息加工系统的两部分,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同样不可分割,浑成一体,相互补偿。教育既有科学面,又有人文面。

另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在今天不断涌现,我们不是把这些学科简单要么归属于人文学科要么归属于科学学科,它们并不只属于某一学科领域。

2、“金字塔”

一位也是兼有科学与人文双重背景的外国学者,科学史的第一位建筑师萨顿(G.Sarton)提出了另一个“金字塔”的比喻。他将分别对应于“真”、“善”、“美”的科学、宗教与艺术形象地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的三个面,并认为:当人们站在塔的不同侧面的底部时,他们之间相距很远,但当他们爬到塔的高处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近多了。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真、善、美将愈发接近,并在最高点达到理想的统一。

近代科学,被作为资产阶级寻求自由解放的思想武器,是从宗教神学中独立出来的,它是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在一起的。

科学和人文是互助合作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互利互补的关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同源共生的关系,而且越到高层次它们越趋于—致。

“硬币”、“金字塔”作为科学与人文关系的两个隐喻,在教育领域它们同样意味着,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是硬币不可的两面,也是金字塔相互关联又彼此分离的不同侧面,另外随着认识高度的上升,其间的距离会相应地缩短,并在理想教育的最高处趋于统一。

二、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的弥合

许多教育家指出,“如果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用自己学科的内部标准去判断事物,那就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真正的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既掌握内部标推、也能够用其他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即‘外部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科,能够看出自己学科的优点和局限”。据调查,在迷恋法轮功的大学生中,理工科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文科生的数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工科的学生普遍缺少人文素养,当遇到一些异端邪说时容易不辨真假。

如何沟通科学与人文,人们在教育领域也作出了尝试与努力:

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认为,科学史是联接科学与人文的有用的桥梁。科学史是一个文理兼通的专业,这个学科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以沟通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为己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江晓原教授为科学史系的研究生开设了“跨文本写作”课程。我国基础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思想内容融入到基础科学教育之中,即在科学教育中增加了人文思想、人文色彩。可见,教育是科学与人文的一体化教育,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是一种盟友关系,应注重两者的沟通与弥合。

推荐访问:盟友 人文 关系 科学 教育


[盟友关系: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