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承揽合同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5 09:34:42   浏览次数:

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人性光辉

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研究人性的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如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等等。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高层次需要,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学生心灵深处的人性光辉。如《背影》一文教学,“背影”在文章中出现四次,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父子之情,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爱自己的父母。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是被侮辱者——掌柜、长衫客把他践踏,短衣帮对他加以讥讽,小伙计对他反感……孔乙己是被压迫者,丁举人是科举考试的成功者。考中了举人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他对孔乙己的摧残,再现了封建权势的残忍狠毒。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完全生活在一个敌对的异己环境中。通过孔乙己的遭遇,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以及民众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激发他们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二、关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教育,出自心灵,又造就心灵。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如余光中的《乡愁》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也包括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其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及渴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与作者一同去感受家国之思。

三、塑造学生丰富的人文精神

现代课堂是生命成长、人性养育的殿堂。现代教学过程就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之感知、理解并滋养自身的人文素质。都德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始终是在儿童幼稚目光之后隐隐约约散发着动人的光辉。韩麦尔先生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他而去,一生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期间的惨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了“法兰西万岁”时,这最后一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作者深切的亡国之恨深深地感染了课文以外的学生们,让他们领悟到国家的重要,增强了对自己祖国及祖国语言文字的深沉热爱。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素材。

(责任编辑 付淑霞)

推荐访问:关怀 语文 人文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