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述职报告

精准扶贫战略的伦理实现路径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6 08:43:25   浏览次数:

摘 要 S村,位于衡阳郊区,属于开发地段,具有天然区域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通过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贫困户自身自强不息,S村的贫困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脱贫成绩显著。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伦理 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何小英、王斌,南华大学。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335

习近平总书记十大以来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深刻阐释了精准扶贫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较深、返贫风险增加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精准扶贫战略实施。

一、衡阳S村基本情况

S村位于衡阳S区东南部,2015年经合并而成,距城區3公里,属于项目建设拆迁范围,总面积大约3700亩。2018年,全村共11个村小组,总户数866户,人口2560人,党员80人,2个党支部,无产业,均为失地农民。初始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28人,经过帮扶脱贫以及贫困人口自然新增、死亡等,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97人。S村多数贫困户为丧失劳动力或因病因残致贫,在丧失土地后,即便分得大笔拆迁赔偿款,或因管理不善,或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返贫现象频发。

二、S村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存在的伦理问题

(一)精准识别贫困户存在公平与正义缺失

一方面贫困户信息登记存在误差。从走访调查的结果来看,S村贫困户每年的信息登记表基本都是由村干部和结对帮扶责任人上门填写的。此表信息填写除个人基本信息比较客观无差错外,其余类似于收入、开支、住房面积等,数字填写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一般由村干部口头询问贫困户,大致填一个数据,这个数据的误差有多大,真实性如何?都没有进行深究核实。部分贫困户往往存在为了既得利益而虚报。比如,少报收入,虚增开支等,除了银行流水可查外,其它的村干部也难以核实到位,假如贫困户不说真话,就对扶贫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误差,贫困户真实性质如何,就有待考量。事实上,在后期扶贫督察过程中,经常出现贫困户向督察组回答的问题前后不一致情况。另一方面贫困户纳入缺乏公正和退出机制不及时。走访发现,不少老百姓反映有些所谓的贫困户属于“四有”(有小轿车、有商品房、有国家公职人员、有工商注册登记)类人员,而有些目前相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反而不是贫困户。这既有当时纳入贫困户缺乏公正的原因,存在村干部优亲厚友现象,也有贫困户纳入退出机制不健全的原因,新增贫困户一时纳入不进,脱贫的贫困户一时退不出来。调研发现,S村近年来干群矛盾不断,多次在区政府上访。当年贫困户纳入没有按正规程序,比如贫困户名单没有经过村民大会推荐,也没有进行正常公示,部分裙带关系“贫困户”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贫困系统。

(二)共富共享观念不强

通过大范围走访调研发现,大多数贫困户共同富裕观念不强。存在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随着大批扶贫资金投入扶贫领域,大量优惠政策针对贫困户,大家都知道指标有限,眼红这笔资金,都抢着争取贫困户头衔。通过扶贫资金致富了的,依然想继续占有这个名额。一来可以利用扶贫优惠政策更好发展,近年来国家为扶贫户提供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尤其是产业扶贫,贫困户身份可以自带竞争力;二来担心一旦失去扶贫资金扶持重返贫困状态,许多贫困户发展产业都是白手起家,如果没有扶贫资金作为后续保障,将难以长久发展壮大。因而导致大家对贫困户头衔追求乐此不疲,主动让出贫困户指标让真正更贫困的家庭享受帮助的少。致富脱贫的居民,发扬传、帮、带精神,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共享发展的少。

(三)人道主义缺乏

扶贫干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他们在帮扶贫困户时存在缺乏人道主义,不能做到平等对待贫困户这一弱势群体。扶贫干部从事扶贫工作主要是由于工作安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履行工作职责被动扶贫的多,为了做好迎检台账,拍照纪实资料不可或缺,各种扶贫照片每天不停地在工作群、宣传平台上滚动播放。而社会爱心人士、企业,也存在为了名利宣传从事扶贫爱心工作,少不了拍照、留影、报道,而这极大地伤害了贫困户的自尊。网上也经常可以看到捐款的与慰问贫困户合影。有自尊的贫困户大都会不经意选择回避镜头。有些贫困户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有时会提些无理的要求,比如借钱、帮忙找对象等。走访了解,还有个别贫困户电话骚扰女干部的,已经超出了基本的扶贫关系了,不少女干部只能发出无助的吐槽,更加恶化了结对帮扶的关系。

(四)帮扶责任人权责不一致

无论是结对帮扶人或是村干部,亦或是驻村工作队,在从事扶贫工作时,都承担了巨大的责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临被追责而受处分,本来上班工作量就大,还提心吊胆地工作。像扶贫资金安排、扶贫产业落地、惠民政策普及等,都不是基层扶贫干部可以决定的,但是如果出了问题,往往承担责任是基层扶贫干部。同时,大部分扶贫专干,都不是按要求专职脱产的,通常是身兼数职,一肩多担,顾此失彼是免不了的,各方面后勤保障也是难以到位,等等这些权责不一致问题,扶贫人员积极性严重缺乏。同时,走访了解到,大部分被派去做扶贫工作的都是愿意既来之则安之,也愿意真正为老百姓做一些真正有利于扶贫的实事。无奈,大都扶贫干部表示,下乡扶贫多是为填写扶贫资料,迎接扶贫督查。网上也是经常出现吐槽,大学毕业,竟然填不好几张扶贫表格。由于相关标准一改再改,扶贫资料不得不随时动态调整,扶贫干部疲于应对完善资料。

三、S村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伦理实现路径

(一)政府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1.从精准识别的角度保持公平正义。目前贫困户精准识别机制不健全。通过走访发现,部分老百姓反应某某家庭条件很好,也享受了贫困户待遇。同时存在之前不是贫困户,后因家庭变故,导致家庭生活艰难,符合贫困条件,却难以纳入贫困户。那么就需要上级政府层面出台更加科学合理的贫困户精准识别纳入与退出机制。银行、工商、公安等单位系统信息要共享,首先就可以将“四有”类人员剔除,再逐个甄别。同时,要及时下放权限,让基层扶贫单位能够实事求是实时输入扶贫信息,避免系统设置固化,信息滞后。保证这个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可执行、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只有从源头保持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让贫困户享受到扶贫福利,才能真正让精准扶贫战略发挥真实的作用。

2.从考核问责层面保证权责一致。现行的考核方案,一方面出现责任层层下放,基层干部权力不大,承担责任较大;另一方面出现多头考核,考核事项没有进行系统归总,导致基层扶贫单位疲于应对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的考核事项。因此,要科学合理制定考核方案,真正保障基层扶贫干部权责一致。首先要明确,责任状层层签订,并不代表责任层层下放。扶贫工作都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负主责,扶贫考核主要要考核当地党政一把手主抓扶贫工作情况,对于扶贫追责也应是从上至下依次追责。其次,扶贫方面的考核要进行分类汇总,避免出现受上级部门考核指标影响而各单位各自为政考核基层扶贫单位。相关部门应将考核指标报同级扶贫办,统一制定一套考核方案。再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可操作的考核方案,要着重保障基层扶贫工作开支,着力提高干部扶贫积极性,要为基层减负,让大家有更多时间真正为扶贫做实事。

(二)扶贫干部树立公平人道扶贫观

1.从人道主义角度坚持互尊互重。贫困户绝大多数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作为扶贫干部更应给予关爱。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对待他们的尊严。但实际上,作为扶貧干部在扶贫时,过场子,作秀的多,实际解决困难问题的少。尤其是近来数码技术的普及,考核常简单要求纪实照片。因而,扶贫干部下乡,大都就是下去和贫困户拍张照,合个影,证明来过。如果是带了物资或是钱慰问的,那就更要拉着贫困户拍照。不仅要把扶贫干部拍出气质,还要把贫困户拍出内心的高兴、感恩。这就逐渐导致了贫困户自尊心强不愿接受拍照,或是直接不愿意接受帮扶。特别是那些学生,自尊心更强,在镜头里闪躲。因而,专注于扶贫,应该本着关心、关爱的心态,真正把扶贫户当亲人,为他们真正做些实事。

2.从道德教育角度弘扬共享共富。贫困户大都文化程度不高,道德素质相对偏低,而且参差不齐,小农思想依然存在。在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他们极易忽视道德素质教育建设。通过走访发现,有些贫困户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哪怕自己脱贫了,也尽可能地争取利益最大化。同时,共享氛围不浓,先富起来的,带领贫困村民脱贫积极性不高,共享改革成果意识不强。扶贫干部在下乡扶贫时,更应提高思想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强扶贫思想宣传,弘扬共享共富精神,鼓励大家互帮互助,先富带后富,共享改革红利。

(三)贫困户强化自律自强

1.从价值观念角度加强自强自律。贫困户当中,经常有个别的发奋图强,从严要求自己,发展农业产业,或是经商办企业,成功脱贫的,不给组织添麻烦,不占财政一分便宜。相比一些贫困户,以贫困光荣,等、拿、索、靠思想严重,三天两头打电话给帮扶责任人,大吵大闹,时而要求解决生活伴侣,时而要求解决房屋装修费用,提出了许多无理的要求,而扶贫干部鉴于工作压力还不能不委曲求全,通常欲哭无泪。这就需要贫困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自律,主动造血才能真正脱贫,长期靠政府输血难以维持生计,也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

2.从财富价值角度正确权衡得失。作为贫困户,有极大一部分是残疾人,或是因病致贫,这是极大的不幸,也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要做到认识自己,看到不足,不要回避客观的问题,勇敢面对,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敢于面对,才能更好地接受挑战。同时,还有一个直白的问题,大部分贫困户不愿脱贫。当前大量资金涌入扶贫领域,大量聚光灯投入到贫困户身上,大量扶贫干部围着贫困户转。按照习总书记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意味当前我国6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要脱贫。S村50户128人全部也要分批次脱贫。在面对脱贫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已经符合脱贫条件的,以及接下来要脱贫的,似乎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因为这不仅一个头衔的得失,而是大笔扶贫资金的失去,大量优惠政策的不能享受,也会缺少扶贫干部关怀的光环。当看到邻居贫困户家经常有扶贫干部来看望,送物资、慰问,一有麻烦就找扶贫干部出面解决,出去办事不方便,还可以要求扶贫干部私车接送,那是多么地令人羡慕,贫困户虚荣心,让其他居民“刮目相看”。当失去贫困户名号,这些光环也将随之消失。应当明白,脱贫是迟早的事,当自己达到脱贫条件,更应主动脱贫,正确权衡得失。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保罗·库尔兹.21世纪的人道主义.肖峰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3]段光鹏.精准扶贫构建路径的伦理维度探析.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7.01.20.

[4]郗凤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浙江财经大学.2017.

推荐访问:精准 扶贫 伦理 路径 战略


[精准扶贫战略的伦理实现路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