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技术合同

浅谈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9 08:41:13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数学应用意识表现有: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此我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的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 联系实际 数学建模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联系实际和数学应用意识的基本理念,如何让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我认为教师应加强数学应用教学,多让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外实践,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与我们的“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所学的知识对他们目前和今后的生活几乎毫无帮助,数学远离真实生活。针对这些现象,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新教材在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方面作了大量的改进,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在各章的章头图或阅读材料中,注意提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从实际引入概念,从实际提出问题,例题、习题中增加了实际应用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打折销售》联系经济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二次函数中联系的课题《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还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计与概率》中就大量包含了与实际问题联系非常密切的内容。新教材还增加了课题学习,目的是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受到训练和提高,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较强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借助数学数据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情况,以便更好地主宰自己的行为。

一、创设情境 以生活实例引入

在教学时,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对学生来说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与教师一起步入数学的殿堂。如在《字母能表示什么》引入这样的现场情景:“一个人有2只手,两个人有4只手,n个人有多少只手?观察我们的课桌,一张课桌配6颗螺丝钉,n张课桌配多少颗螺丝钉?这样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就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利用恰当的,可接近性的实例使学生经过从感性道理性的认识。以上教学过程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比较自然导入到新课中,这样使学生感觉到新知识的引入不突然,而且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能学到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反过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例如在讲科学记数法时,通过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比较大的数,在书写和都读时都很困难,通过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寻找一种表示大数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场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解决疑难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社会的需要。

二,重视“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最根本目标。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但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应用题教学,要更加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应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如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量等)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一种“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教育储蓄》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储蓄,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数据的实际意义,利用储蓄中的本息和计算,利息计算,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则轻而易举。这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三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实习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以致用

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教学中教师可创造性的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的信心。例如在学习打折销售时,可让学生请教他人,或查找相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商品销售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常识有哪些销售措施等。

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知识,它更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应把学数学作为一种过程。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了截一个几何体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或制作活动,如用刀片去截一个成正方体形状的橡胶泥,你能从不同部位、不同方向去截,得到截面,在一定的创意组合和染色下,形成意见精美的艺术作品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在学习完对称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用在联欢会、文艺晚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辅导支持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 重视课题学习,提高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对数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无疑是纸上谈兵,必须学会应用。并且只有具备对知识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知识才可能真正转化成学习者自身的素质和实践能力。新的数学课程将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实现数学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设贴切的情景,拓宽应用渠道,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祖荣 刘维良主编《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 傅道春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3] 陈明华主编《新课程怎么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推荐访问:浅谈 培养 能力 数学 学生


[浅谈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