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书

吴仲华:民族大业,船骥之托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9 09:04:22   浏览次数:

1 为科学理想并肩奋斗

吴仲华自幼喜爱读书,爱好音乐,曾是清华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193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在清华大学一年级时,吴仲华认识了同级同学李敏华,他们志同道合,于1943年结成伉俪,在57年的共同生活、工作中,他们相亲相爱,荣辱与共,两人又都荣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传为佳话。

1943年底,吳仲华通过清华大学公费留学考试,与李敏华一起乘船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当时他们认为祖国是农业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当务之急,为此吴仲华希望就读于农业机械化专业,但该校已不招该专业研究生,吴仲华只能改学内燃机专业。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吴仲华为了支持李敏华学习,承担了大量家务,他们只能两人轮流上课,当时他们的住处靠近学校大礼堂,每到下课铃声响起时,两人就赶紧换班,分别奔向教室和家中。一位资深教授回忆当年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小个子女孩打败了所有男孩。”这个小女孩就是李敏华,因为她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成绩为全班最好。1947年,吴仲华以优异成绩获科学博士学位,李敏华也于1948年成为麻省理工航空系第一位女性工程博士。

毕业后,为了取得科研工作的经验,他们俩人先后应聘到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为美国宇航局NASA前身)刘易斯喷气推进中心任研究科学家。由于他们夫妇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作为外国人在那里工作,要经过美国国会批准,当年仅有4名外国人获准,他们夫妇俩就在其中。吴仲华原有志于传热研究,如叶片冷却,可是刘易斯实验室希望他从事叶轮机械流动研究,于是他专注于这一复杂的流动问题。经过两年多努力,1950年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径向平衡条件对轴流式压气机和透平设计的应用》,之后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于当年创立了国际公认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20世纪90年代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国际燃气轮机学术大会评论道:在五十年代初期,国际叶轮机械界发生了两件大事:计算机的发明和叶轮机械吴氏通用理论的创立,促进了叶轮机械的发展。这两件事又是密切相关,是吴仲华教授开创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数值仿真的先河,从此叶轮机械得到蓬勃发展。

吴仲华提出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指导了国际上一系列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中科院院士徐建中告诉笔者:“比如说美国的GE、普·惠公司,英国的罗·罗公司,都派人向他请教,国际上著名的飞机,像波音707、737、747、空客等飞机的发动机,都用了吴仲华的理论。”

2 创建学科并关注能源问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联合国总部聆听新中国代表伍修权慷慨激昂的发言后,吴仲华毅然决定举家回国。此后,吴仲华绕过大半个地球,终于在1954年底回到中国。

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甚至一度受到政治冲击,吴仲华始终矢志不渝。1956年,他在清华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1961年,他又创建了工程热物理学科,从此开拓了工程热物理学研究发展的新时代。1980年,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回忆说,“在我留苏的时候,工程热物理这个概念是没有的,是吴先生在清华期间提出来的”。徐建中这样解释:“力学是物理学第一章,热学是第二章,工程热物理是把这两个基础学科拿出来,成为一个工程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吴仲华敏锐地意识到,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问题将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必须认真对待,应及早研究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制定正确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战略。在总结人类利用能源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分配得当,各得其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这一高效利用能源的十六字原则。其中“温度对口,梯级利用”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综合与总结,是普遍适用的科学原理,对节能和科学用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还进一步提出了“总能系统”的概念,来阐明能的梯级利用这一重要原理。与此同时,吴仲华着重指出了科学技术对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作用,特别提出必须努力发展高新技术,“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先行”。

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国家各时期能源领域的科技规划,包括能源局的“十三五”规划中,依然描述为“能源综合梯级利用”。

3 为学科积淀和传承勇敢攀行

吴仲华一贯重视人才培养,亲自制订教学计划、上课、书写讲义;他强调基础理论教育,要求学生除了加强数学、力学学习外,特别强调要学好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等专业基础课;他要求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一起听课,上习题课、交作业;他重视实验室建设,亲自兼任实验室主任,建立了包括叶栅风洞、小型燃气轮机等实验装置;他举办训练班,派送退伍军人、工人到航空发动机工厂培训,培养了一批实验技术人员,从而组建了全面合理配套的科研队伍。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是真刀真枪的海军舰用燃气轮机,其成果成为以后研制成功的机组前身。1957年,他从动力研究室派出了一批科研人员赴前苏联、捷克留学,这些人员其后成长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科研骨干,包括中国宇航科研的领头人。

吴仲华治学严谨,细致入微。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汝谋回忆说,吴先生曾对他讲,标点符号也是文章的一部分,“标点符号都用不好,你还是中国高级研究员吗?”在此之后,他给吴仲华看的文章和报告,都要先仔细反复看过,丝毫不敢怠慢。

吴仲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工程热物理事业,1992年因病逝世。在他看来,工作比生命更重要。林汝谋回忆说:“我陪吴先生夫妇去新疆油田,从喀什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个路途坐汽车要十几个小时,当时吴先生已七十几岁高龄,而且刚动完手术一个多月。他的病房就是办公室。在病逝前大概5天左右,吴先生已经非常虚弱了,他还写了一份几万字的IGCC关键性报告。我当时眼泪都要下来了。”

吴仲华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敢攀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坚实脚印,被誉为“叶轮机械的先锋”。如今,以吴仲华先生名字命名的“吴仲华奖励基金”已设立十年,今年又有十余人分别获得“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和“吴仲华优秀研究生奖”。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一辈将沿着吴仲华先生的足迹,投身科技创新战场,为工程热物理学科的未来而继续奋斗。赵竹青

推荐访问:大业 民族 吴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