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鉴定评价

基于新形势下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措施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5 08:42:49   浏览次数:

摘 要:现阶段,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越来越深,如何恢复和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适合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成为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林业湿地分类及功能出发,分析当前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同行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以此促进行业发展,不足之处,望斧正。

关键词:林业湿地;恢复;建设;措施

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两者对于净化和维护地球环境有巨大贡献,林业湿地兼具森林与湿地两种生态系统,更是具有极其强大的生态功能,但随着人们对森林破坏程度的加剧,我国的林业湿地在不断减少,为了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加强对林业湿地的恢复与建设,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实现新形势下林业湿地的良好恢复与建设。

1 林业湿地分类与功能

湿地主要是指短时间或长期覆盖水体深度小于2m的低地、土壤含水量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期水深小于6m的沿海区域。湿地的分类主要有海域、河口、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水面六类。具体来说,林业湿地的功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物质生产:湿地具有强大的生物生态功能,可以有效改良土壤,促使土壤的肥沃性能,提高其生产力,利于农业生产。如七里海沼泽湿地,其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第二,调节大气组分:湿地具有丰富的植物群落,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释放出有益气体,调节大气的组成成分。沼泽地还可以大量吸收空气中含有的粉尘及细菌,进而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

第三,水分调节:湿地系统在蓄水、地下水补给、区域水域平衡维持及河川径流调节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特别是蓄水功能方面,有天然海绵之称,遇到洪水干旱灾害时,其强大的蓄水功能及吞吐调节能力,可以避免水旱的侵害。

第四,动物栖息地:湿地植物群落种类多样,这为野生动物生存提供了重要场所,一些珍稀或濒危动物栖息、繁殖多选择湿地区域。如天鹅、鹈鹕等。

2 我国林业湿地资源概况分析

我国湿地资源分布于我国的各个地区,是世界上湿地资源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湿地总面积位于亚洲第一位,其中单体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资源总面积为3849万公顷,可以说我国湿地资源是分层丰富的。湿地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由此,我国应做好度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而实现可持续的资源发展,为提升综合国力奠定生态基础。

3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林业湿地保护意识薄弱

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提倡环境保护,但仍有很多人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无法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在人们对林区观念认识中,很多人将林业资源看做是一种产业一种获得经济效益的资源,大肆开发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填埋湿地。过度的林木砍伐及濕地填埋导致林区及周围生态环境极度恶化,长期下去,将会出现湿地变荒漠的情况,不适合人们的生产生活,如此也就更别提创造经济收益。

3.2 关于林业湿地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关于林业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都是在相关的农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体现的,并没有针对湿地的具体法律规则,现有法律法规的针对性缺乏,导致工作人员实施湿地资源管理工作时就处于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

3.3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低

对我国的林业湿地破坏严重地区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林业湿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森林资源总量缺乏。我国国土资源总面积虽然很大,但是森林资源的分布却非常不均匀,人均占有量低,森林土地覆盖率低,这使得生态环境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通过森林的自我调节手段实现调节,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3.4 人员及资金投入问题

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工程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多,需要很多专业的人员对规划及实施过程进行严格掌控,而实际情况确实参建人员缺少专业知识,一人多用,无法专业、高效的完成工作中。另外,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有限,一些项目由于资金问题,预想规划的很多方案都被虚置,无法实现,这就导致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效果差、速度慢。

3.5 生态补偿机制不全

在林业湿地资源补偿方面,很多项目都将重点放在生态管护者的资金补偿上,而忽略了对公益林所有者的补偿,这会严重打击公益者的积极性,减缓公益林事业的发展。

4 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工作优化措施

4.1 以效益为先

4.1.1 注重生态效益

生态项目建设,首先要以生态为先,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项目也是同理。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生态工程其最终目的就是恢复林业湿地的生态性,维护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林业湿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造福百姓。由此,在项目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应将生态效益的原则贯彻始终,在各个阶段,工作人员都要坚守生态效益优先,以恢复生态环境为工作首要任务,确保实现生态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

4.1.2 重视经济效益

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生态项目兼具公益性与经济性,做好林业湿地的保护除有助于当地生态环境,还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例如,开发林业湿地旅游项目等,旅游业是当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林业湿地建设工作做好,地方政府就可以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从而带动区域就业及经济发展。由此,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项目实施时,应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4.2 树立正确的建设理念

生态环境、人类生存发展、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寻求经济发展时,应先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及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有适宜的生产空间,经济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为提高人们对于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意识,相关部门应做好林业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让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到湿地对于人类生存及经济发展的意义,认识到林业湿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制定好规划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实现预期。

4.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事湿地资源保护体制

我国应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提高政府部门对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加强监督管理。设立湿地资源咨询与技术指导机构,引进技术人才,为湿地保护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4.4 加大资金的投入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前提也是基础,在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保证项目所需资金的充足,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实现。政府部门可以将林业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投资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范围内。同时,调动社會力量,进行林业湿地保护工程筹资活动,建立林业湿地资源保护基金会,增加林业生态保护项目的资金获得渠道。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项目规划及实施过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应透明,账目清晰合理,每一环节都应有严格的造价控制,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管机构,对项目投入资金规划及使用进行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投入到项目建设中。

4.5 完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

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效完善同样有利于生态工程的发展。建立多渠道的补偿基金制度将是促进其发展的下一个目标,即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这种制度具体包括受益者应平等的享有并具备资金的使用权、资金应定期定时发放、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真正意义上做到保护管护者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工程建设更加持续平稳的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的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低碳化发展的今天,林业湿地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问题愈发的被社会所关注,而同时,加强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管理与优化,对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就主要针对林业湿地分类与功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进行了说明,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更好的推进我国社会生态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崔丽娟,张曼胤,李伟.新形势下北京湿地恢复与建设探讨[J].国土绿化,2017(02).

[2]杨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05).

[3]宋羽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及其发展策略[J].民营科技,2014(02).

[4]王凯.内蒙古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策略[J].现代园艺,2018(24).

[5]钱庆.湖北湿地保护立法现状与建议[J].绿色科技,2018(23).

推荐访问:湿地 新形势下 林业 恢复 措施


[基于新形势下林业湿地恢复与建设措施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