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题目

依托数字校园环境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7 08:37:19   浏览次数:

新课改以来,学科教学模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性创

新,目前大体思路基本确立,就是“先学后教、当堂练测”。基于这个思路和当前“三通两平台”的建立及“翻转课堂”的理论,我们做了认真的思考,并依托数字校园环境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在数学教学模式方面做了有效性的研究,提出了“预习前置、微课助学”的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做介绍如下,以便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

“预习前置”就是把以前在课堂上进行的预习环节前移,实际上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与一般意义上的预习不同:一般意义的预习是上课开始时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让学生针对某一内容进行自学,而前置性学习不仅是一种预习,更多体现的是借助数字媒体,借助学习平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手发展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质上相当于把課堂教学“学、讲、练、评”中的“学”这一环节从课内移到课前,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将没有解决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这样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一、“预习前置、微课助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前准备

(一)网上集体备课,备好“课前预习案”和“课内探究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将“课前预习案和课内探究案”设计好是保证预习效果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所以必须发挥集体的优势备好课,我们先要求每周一次这样的“二案”备课设计,必须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先确定主备教师,在教研平台协作组里备好课并设计预习案和探究案,然后由学科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终案,后由任课教师将凝结集体智慧的“预习案和探究案”挂在本班级的学习平台上供学生使用。

教案的编写要求及原则:

1.环节为:学习目标,重难点,“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

2.“课前预习案”里要有明确的“学法指导”,学生能根据“学法指导”知道学什么,学多长时间,怎么阅读教材,如何标记困惑问题等。

3.“课内探究案”要在老师预知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点罗列并进行初步探究,更重要的是总结规律,拓展深化。

(二)制作针对课程内容的“微课助学”视频

围绕“课前预习案”进行,抓住主要知识点录制“微课助学”视频,每个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就是同一个知识点也可按难易程度录制多个微视频,最后按难易、分梯度放到学习平台上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

(三)预习前移先自学

老师要提前将“课前预习案”发放到学生学习平台里,以晚上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登录平台,自主探索、钻研教材、解决相关问题,学习时可以借助“微课助学”视频,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到资源库里查阅相关资源,同时在预习案中标记要点和疑难问题。

二、“预习前置、微课助学”教学模式大体流程

1.课前教师上网查看学习平台上学生的“课前预习案”进行批阅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2.课堂上将学生作业评价、预习存在的问题、态度、知识点缺漏等情况一一反馈并呈现在白板上。

3.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惑问题。先一对一交流,再小组交流。同时教师要将合作学习的反思、时间、任务(如哪个小组准备展示等)要求以白板呈现,教师不要语言重复以免占用学生的宝贵时间。这时一边进行交流解惑,一边要求部分小组学生展示出错率高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

4.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点拨归纳总结,甚至举一反三,将知识拓展深化。这要求教师提前将内容或延伸的问题设计在平台里并通过白板软件打开,利用优秀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5.学生纠错。(可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小组交流视频等)

6.进行“课内探究案”,对知识点进行罗列探究知识的内在本质,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助完成,是第二次的“学、讲、练、评”。

此时可以把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打开,供学生学习使用(若学生人手一台平板可以把微课助学视频发在学习平台里,让学生自己自主选择学与不学,自主选择后继的测试内容)

7.测试反馈,巩固达标。可以线上给出巩固性练习,测试练习及评价标准和答案,完成后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8.简要小结,反思升华。学生自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及易难问题解决情况,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在反思中进一步升华。

反观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我讲你听”,也有异于普通的四环节“学、讲、练、评”,其课堂授课模式实质就是“评、讲、练、测”,“评”就是针对学生对预习案所做的思考和答案进行评价,这时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对错评价,包括对学生预习的大体情况总结,学生预习时思考问题的方式、答案的对错,具体方法可以是小组交流、老师点评,也可以是老师提问学生解答,统一校正答案,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还可以区分易难,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讲”是“评”的延续,也可以是对某个知识点的解决方式,讲的形式可以是老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讲;“练”是对预习成果或是课内探究成果的巩固;最后环节“测”是对预习和课内探究及练的环节的结果的检验,通过检验查看学生学习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预习前置、微课助学”应该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改进,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有效补充,有了这样的课前预习和思考,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有了学习平台和各种教学软件的运用,有了翻转课堂和微信群、QQ群等的参与在线答疑解惑等多种手段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浓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大幅提升,学科教学才会有效甚至高效。

编辑 谢尾合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依托 校园环境 实践 数学


[依托数字校园环境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