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宝典

浅谈地理课程中的地域化教学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3 08:42:48   浏览次数: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位于贵州省。该省地貌高原山地居多,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再加上该地土层浅薄的石灰岩与白云岩极易被淋溶,使得全省境内喀斯特地貌属发育广泛,且部分地区石漠化严重。如何将校本课程地域化,是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值得创新的部分。

关键词:贵州;喀斯特;生存环境;课本联系;教师素养

贵州省地处祖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文化、商贸、教育都欠发达。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开展、大数据的提出,贵州终于迎来了自己机遇。“兴区必先重文”,发展的希望在于教育。虽然面对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省的教育仍然止步于传统的知识教学。科学应用、全球眼光、合作协调方面依旧得不到提升。本文从地理学科出发,探讨大发展背景下贵州地理教学如何体现教育本真,更好发挥地理学科价值的问题。通过对专家文献梳理、课堂教学实践等途径,提出人地协调、乡土情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地理教育观。

一、贵州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1.水资源不均: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样的气候类型下,降水量在时间上分布不足。又由于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高,下渗作用强烈,导致该地在冬春会有伏旱灾害发生;

2.石漠化严重:贵州省喀斯特面积约为12.9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3.8%以上。区内喀斯特地貌发育类型高、类型复杂、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不断加剧,致使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随之而来的石漠化现象加剧。据2007年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遥感调查结果,贵州省石漠化面积达37597.36k㎡,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65%[1];

3.交通条件恶劣:贵州省不临边、不临江、不临海,境内山地起伏,导致该区域交通条件极为恶劣。

二、地理教师的素养

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质是指从事地理科学教学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一般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目前国内对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不多。现阶段,大多数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仍然侧重于课本教学中。而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树声曾提过:教师的素质必须与教师的职能相适应[2]。地理教师除了掌握地质学、地图学、自然地理学、气候学等学科知识外,还应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野外观察能力、应用地理知识的技能。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必须具有融合该区地理特色,将知识技能与生活技能融合的能力。虽然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地理教学上却没有将这样的差距提炼为特色教学。所以说地理教师需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创新的理念思维、综合的知识体系。

三、课本融合

首先应重塑学生对地理学的认知,地理学并不是纸上谈兵的专业,它既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也需要开阔的宏观视野,既有课堂里的推论解析、更有野外的实践运用。在课本教学与地域教学的融合中,具体可以体现在:学到气候时,提要到贵州省季风性湿润气候与季风气候的区别、贵州天无三日晴的原因、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贵州大部分地区的光热条件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在此影响下贵州部分地区能源选择的局限性;在学到地形构造时,联系生活,思考贵州的主要交通模式,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下对贵州经济的影响,以及发展策略;学到水资源时,考虑下贵州是否缺水?为什么部分地区会严重的缺水?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哪个过程深刻的影响了贵州省的水资源?是否可以干预水循环中的某个过程调整水资源的不足?喀斯特地区降雨集中在春季和夏季。暴雨时大面积坡耕地的中耕播种季节,农作物(玉米、油菜、绿肥等)正处于幼苗阶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盖,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在贵州,迫在眉睫的自然灾害莫过于石漠化的日趋严重,由于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存。西南岩溶山区地表崎岖破碎,山多坡陡,地表结构加剧了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类活动扰动的激发下,使大片岩溶山地变成石漠化。除了这些自然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农业人口多,土地负荷压力大也是贵州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贵州山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增长快。以贵州为例,人口从1949年的1 403万增加到1998年的3 657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O 以上,自然增长率比全国高5个千分点,人口平均密度已达200人/km。,远远超过当前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约15O人/km的限度,人口超载率在3O 以上。产业模式的落后对土地掠夺式经营,耕种方式原始。乱砍滥伐、滥垦滥耕、铲草皮、挖树根、烧秸秆等在山区经常发生,不少地区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在1990年以前普遍存在着“刀耕火种,烧山种地”的现象,对土地掠夺式经营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种方式 水分 环比泥沙环比山地石 率环比西南岩溶山区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顺坡耕种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人口增长快、密度大,加上素质低,使西南岩溶山区陷入人口增加一过度开垦一土壤侵蚀性退化一石漠化扩展一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如何摆脱这样的人地关系,转变这样的产业模式,都是值得老师深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左太安.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类型及典型治理模式对比研究

[2]林華. 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2001

推荐访问:浅谈 地域 地理 课程 教学


[浅谈地理课程中的地域化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