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团申请书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6 09:16:13   浏览次数:

【摘要】基于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以及理论方法的转变,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课程的学期设置、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以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为例,进行了地方本科院校工科类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目的在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城乡规划建设人才,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地方院校;工科;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村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数量大增,规模扩大,培养能够驾驭整个城镇、村镇建设和发展的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高校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属于以工科为学科基础的专业教育,要培养出满足技术研究和技术管理双重岗位要求的人才,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的探索与研究。

1.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

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综合性与系统性[1],长期性与可变性,形象性与抽象性,公众性与地方性,应用性、实践性与社会性等。

因为城市规划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的有机综合体,各部分性质、特点不同,城市规划工作既是服务性的又是指导性的,既形象又抽象,同时又要维护社会公正与民众的利益。

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大学开办了城市规划专业,这些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建立的学科背景可分为以工科建筑学专业为主、以文科地理学专业为主和以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为主。工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必须明确改革方向,保持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作为地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就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乡镇与农村。

2.城市规划专业理论方法的转变

纵观国内外,城市规划专业理论方法的转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物质形态规划”向多元化、多学科规划转变[2-3],二是从“静态”规划向“动态、弹性”规划转变,三是从重视规划成果向重视规划过程转变,四是从运用传统规划手段向运用现代规划技术转变。

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些转变表现得尤为突出,以保证城市规划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工作的速度、效率和准确度。

3.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属于以工科为学科基础的专业教育的自身特点,结合当今社会和村镇建设、发展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前所未有的需求,对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应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坚持以学科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立足常德,面向湖南,服务区域城市规划事业发展。

3.1 专业定位

本专业面向基层设计院、城乡基层管理部门和房地产行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掌握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国家注册建筑师、规划师的相关素质,能够在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咨询、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4.课程调整

现代城市规划正逐步从物质形体规划扩展到社会、经济、环境规划[4-5],从孤立的城市规划走向城市与区域融合的协调规划(包括村镇规划),从建筑与工程技术学科走向技术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从服务于单一利益主体走向兼顾协调多元利益,从规划蓝图的制定走向图纸与规划政策、法规的结合;但是“物质形态规划”的重要地位并未被取代,二者要有机结合。在此背景下,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必须面对新的形势,立足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就要重新建构新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融入美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等等。

4.1 学期设置

实行三学期制,课程及实践环节进度按秋、春、夏三学期设置,学制四年,学分达到要求获工学学士学位。将一学年的实践环节尽可能的安排在夏季学期;理论课程考试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内考完;避免二者之间的冲突,减轻学生的压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4.2 课程类型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涉及理论、设计、实践三种课程类型,由于教学内容及侧重点不一样,应采取切合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例如理论课教学中结合案例分析,设计课教学中采用多向交流,实践教学中进行调查研究等。

4.2.1 主要理论课程

在现有理论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整合与优化,突出针对性与应用性开展课程创新。改进原有课程体系中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与单位用人指标脱节的内容,删除部分过实课程,新增部分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在教育部规定的主导核心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将建筑制图、CAD绘图整合优化为画法几何、阴影透视与建筑CAD制图三门课程;将环境地质学、普通地质学整合优化为工程地质学一门课程。删除城市系统工程、专业英语与建筑艺术史,增加城市灾害学、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建筑美学与新农村建设整治规划原理。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中,发展与保护并重以及低碳发展模式的需要,在原来城市环境与保护这门课程的基础上,补充生态学的内容,课程名称为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主要理论课程设置详见表1。

4.2.2 实践教学环节

大力加强实践环节,学分59.5分,占总学分(165分)的36.1%。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通过音、画、影、文、动漫等多种表现形式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参与、参加城乡规划提供平台;精心设计实习流程,在现有美术写生实习、测量实习、城市参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增设了分散实践环节;同时遵照自愿的原则由教师带队利用假期开展城乡规划实地调研与实践实习,并将调研实习成果应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当中,做到真题真做。使学生易就业,工作上手快。详见表2、表3。

5.结束语

2004年以来,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使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受益非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参与城乡规划20多项,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1项,学生调研报告《关于常德市城市道路系统建设调研报告》获常德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壮大城市经济、建设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竞赛三等奖;涉及四个年级225人中160多人次;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城市规划学科特点与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J].城市规划,1998,22(3):51-52.

[2]阎瑾,赵红红.浅议工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重点及方法[J].规划师,2005,21(4):

52-54.

[3]韩博,赵敬辛.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31-34.

[4]洪亮平,朱霞.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探讨[J].城市规划,2000,24(5):42-44.

[5]陆金森,陈飞平,李华.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72-73.

作者简介:于小俸(1965-),女,吉林长春人,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推荐访问:城市规划 课程体系 探索 实践 改革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