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申请书

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下渚湖为例”教学设计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0 08:48:37   浏览次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取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下渚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大辩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2.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国湿地分布图、下渚湖景观及资源图、洞庭湖的面积变化图等)。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作为一名德清人,大家应该知道德清对外宣传的品牌是“名山湿地,休闲德清”,下渚湖作为德清最大的湿地景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我们今天就以德清下渚湖为例来学习一下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提问:我想先请去过下渚湖的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你对“湿地”的理解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地表有水的、比较潮湿的地方。

教师补充说明:回答得很好,但是还不够完整,湿地的定义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我们根据定义,可以发现湿地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例如沼泽、河流、湖泊等,而其中的水库、稻田、盐田等又属于人工湿地。

承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湿地分布图”,请同学们看图回答湿地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如何?(其中“.”表示1km2以上的湿地)

学生回答:在我国,湿地分布很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但分布又不均匀,总体体现为东部多西部少。

承转: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我们不能一一去详细游览,我们还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下渚湖来大致了解一下湿地的各种知识。

提问: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会通过一些图片来给大家一次下渚湖之旅,请大家在旅行过程中仔细寻找下渚湖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开发情况。

承转:准备好了吗?下渚湖之旅开始了!

教师作为“导游”进行讲述:游览下渚湖,我们唯一的交通工具便是无污染的电动船,顺流而下,伴随我们左右的是齐人高的芦苇、碧绿的水葫芦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水草。仔细寻觅,还能在其中找到独自做窝的黑水鸡、哺育幼鸟的水雉,甚至是成群觅食的白鹭。据悉,远处的和尚山、道观山一带已因每年栖息三万多只白鹭而被设为野生鸟类保护区。

继续前行,我们欣赏到了造型优美的香樟树和点缀在翠竹林中的竹亭、竹桥,甚至还有竹结构的“渔家乐土菜馆”。古朴的竹楼周围并没有出现污水横流的情景,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从2005年开始,在此的28家“土菜馆”已全部建起了无动力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池。该处理池是通过根系吸收、湿地处理池以及沉淀池等三次净化,使污水能达标排放,最重要的是,只需一次性投入七八千元即可长期运作。

干净的饭馆周围随地散放着竹林鸡和一些鸭群,这些鸡鸭的肉质比你平常吃的大棚养殖的更为鲜嫩。若你想吃湖鲜,没问题,服务员会直接从边上的鱼塘里捕捞青鱼、水精灵青虾、下渚湖大闸蟹以及清溪花鳖。若季节选择得好,还能遇上采菱角和采鲜藕的场面,那时你便可以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如果你还想带点礼物回家,别急,各种礼盒已为你准备就绪,直接选买即可。

今天的旅程就此结束了,欢迎下次再来。要提醒大家的是,也许你下次再来时将看到野生大豆植物园、湿地博物馆等新项目,而下渚湖作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惟一一个集湖泊、河流、沼泽、水塘和泥滩五种形态于一体的湿地,即将升级为“世界湿地公园”。

讨论:现在请大家六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刚才在“游览”过程中见到了哪些湿地资源。

(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观察和指导)

学生回答:芦苇、水草、黑水鸡、水雉、白鹭、香樟、竹、青鱼、青虾、花鳖、菱角、藕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请多组回答,并互相补充,也可以用抢答的形式,鼓励各组同学多回答问题、多拓展思路)

总结:从下渚湖我们可以得知,湿地一般都有以下一些价值,例如提供水资源、航运、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美化环境、旅游观光、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等等,因此湿地也得到了诸如“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等的美誉。

承转:从刚才的游览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下渚湖对资源的利用形式是很环保的,2004年开发至今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然而开发较早的我国另一个湿地——洞庭湖却没有这么幸运,我们必须清醒地看清原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现在通过洞庭湖湖区面积变化图和课本44页的阅读材料回答几个问题: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湖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能采取何种措施去解决?

学生回答:原因是围湖造田;危害是洪涝灾害增加,使生物的栖息地减少而破坏生物多样性等;措施是退田还湖。

补充说明:围湖造田只是其中的人为原因,洞庭湖的萎缩还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主要是长江水带来的泥沙在湖区淤积,使湖泊面积缩小;湖面的缩小也会给航运带来影响;对此我们的做法是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在洞庭湖区,还存在一些用芦苇作为原材料的造纸厂,使湖区的污染也极为严重;存在一些掠夺性捕鱼和捕杀珍稀鸟类的现象,使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减弱。

讨论:从下渚湖和洞庭湖的诸多现象的比较,我想大家心中应该有所感悟。接下来我想请各组同学分别来扮演农民、学生、媒体工作者、企业领导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等分别来讨论在湿地的利用过程中怎样的方式才是合理的,怎样的方式是不合理的。

学生回答:

①农民:滥捕现象严重,随意排放生活、生产污水;以后应禁止滥捕滥猎,在污水排放前进行有效的处理。

②学生:一些学生在去湿地景区观赏风景的时候往往乱扔垃圾,还会在一些树木或建筑上乱刻乱划;以后应该自觉遵守学生守则,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来,及时阻止其他游客的不良行为。

③媒体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在平常的报纸、电视的宣传中应该及时对资源开发的不合理方式进行曝光,使那些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并告诉老百姓怎样才是好的行为,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

④企业领导人:很多厂家在建设初期并不充分考虑企业污染的问题,采取“躲藏政策”,即在环保部门放假或休息时间进行大肆的排放污水、污物,躲避环保部门的监管和处罚。其实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应该加大污染处理系统的投资,使污水的排放达到标准。

⑤政府工作人员:政府在资源利用中起了指导的作用,平常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积极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方式,例如改原先的柴火做饭为沼气做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等。

总结:本节课以大家熟悉的下渚湖为例学习了“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相关知识,从讨论过程中大家也应该已经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事实上,无论是湿地资源还是其他的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始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反思

本课在最初介绍湿地资源时使用的是“旅游”的形式,教师作为“导游”,学生就是“游客”,由于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有趣,学生的兴趣被很快地调动起来,以致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的参与性较好,课堂氛围也很不错。

利用角色扮演法来讨论开发的合理形式,应该说也是一种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经历,所以需要学生提前通过上网、查阅报纸等搜集相关的资料,也可直接由教师帮忙准备资料,让学生进行总结,但效果没有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的好。

整堂课多处需要学生进行回答或讨论、总结,然而作为高一的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并不能答得很到位,期间需要多次强调地理语言的规范性,教师对不妥之处也要适当地加以纠正和补充。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 必修Ⅲ》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第二章 湿地 为例 第二节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