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申请书

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之漫谈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3 08:42:45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也成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除了一般的教学方法和思维训练之外,增强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和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教材知识,建构历史框架,也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高考中可以脱颖而出,并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教学 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49-02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其特征

什么是历史概念?所谓历史概念是在适量的历史表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历史思维能力抽象概括出来而形成的,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历史概念通常可以分为史实概念与理论概念。史实概念按照历史事物本身的类型可以分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历史典章制度与历史物品、遗迹等概念;理论概念是对众多事件概念,主要是同类事件概念共同特征的进一步理论概括和升华。如资本主义代议制、生产关系、自然经济、封建专制制度等。

不管是史实概念还是理论概念,从总体上讲,主要都具有以下特征:

1.明确的时空定位

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故垒仍在”,研究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定位。如“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于1978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始于1978年的快乐,30多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坐标意义。

2.历时性和共时性

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等的横向联系。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纵向发展,历时性经历了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最终形成三个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个市场还在发展并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横向联系我们在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就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时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变革(改革与革命)、殖民扩张、交通运输的进步等。

3.结构性

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就是指概念自身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概念与其它概念相关联而形成的逻辑性结构。如垄断组织,随时间演进经历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的时序性结构。垄断组织又可以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形成因果的逻辑性结构。考查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更能测试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或趋势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能力水平,拉开其差距。

二、历史概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近几年高考中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

从新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来看,我从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观察到: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强调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必须要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并根据这些历史概念,准确把握和运用历史知识。从这几年的高考情况看,非常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

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文科综合)第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此题目要求学生对4个历史概念都要熟练的加以区分,才能选出正确答案。A 古代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维系政治制度,它将“国”“家”结合起来,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B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C君主专制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D中央集权制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是地方分权的对称。这种形式起源于中国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并迅速衰落。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相提并论。

又比如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19题: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古典主义 D. 理性主义

也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3个概念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特别是对概念的时空性和内在特征很好的把握。

由此可见,历史概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历史概念教学可让学生终身受益

反思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我发现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学生总是在问,历史记忆的东西为什么这么多,为什么总记不牢?的确,在和其他历史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也碰到同样的问题。我认为,究其原因:

1.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

第一,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史实的准确性上的,大量的史实掌握需要靠记忆来实现,学生只有平时多记、反复记,才能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打下基础。

第二,对历史学习缺乏主动性。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成为许多学生的共识,原因是高中历史课堂由于受到课标和考纲的限制把统一的历史瓦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从同学们对历史学习的主观评价来看,表面上是对老师的过度信任、依赖和期望,实际上是学生历史学习自我主体的缺失,期望教师的严厉要求而非主动探求知识,偏重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历史学习的认知过程。

第三,知识结构不清,缺乏大历史概念。任何一个历史概念都不能脱离大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汇形成历史知识网络,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网络联系起来,成为学习成败的又一关键。

2.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分不开

首先,历史教材的编排与由近及远的记忆思维正好相反。其次,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具有重复性,在教师上完课后一般不再讲第二遍。如果讲那也至少在几天或几周后,学生早忘记前面的知识了。当然,这些是学科本身的特点,我们无法去纠正,如果要让学生克服学了就忘的情况,加强概念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的办法,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历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其中的理论概念抽象概括程度较高,其智力价值也就较高。在我们的学习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曾经学过的基本事实可能会在记忆中很快消失,但基本概念则可保持长久。不仅如此,它还为我们继续学习历史知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指导,借助它形成的对基本规律的认识可以受益终生。

三、历史概念教学的对策

既然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贯彻历史概念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历史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是搞好历史概念教学的保证。课改的发展要求和趋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根本的冲击,于是改革创新意识成为了现代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谦虚谨慎,而且要集思广益,给学生树立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

第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是搞好历史概念教学的前提。所谓历史感指的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元素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立体感,而不能把当代的观念置于历史的观点中。例如在讲述16—18世纪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时,要使学生明确殖民扩张是西方国家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用暴力手段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手中大肆掠夺财富的过程,它的结果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和祸害,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同时,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另一方面,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两个重要条件。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引起殖民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这样,就将殖民扩张纳入当时的时空环境中去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了这个历史概念,避免因为情感因素影响历史发展观。

第三,对比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是搞好历史概念教学的关键。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得法”指的是好的教法,好的教法能激发兴趣。它既能体现老师在教学环节中的指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述选修一《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之“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时,我采用了对比启发式教学,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以表格对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井田制”、“生产关系”、“封建土地制度”等理论概念。表格如下:

第四,精讲精练,消化巩固是搞好历史概念教学的手段。强化训练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课堂消化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二是通过训练及时回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三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在于教师精讲精练,注重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种方法,对于历史课堂的效率提高和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历史概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历史教学过程要根据各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确定各年级掌握的基本概念(史实概念、理论概念),提出不同要求。如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主要要求他们对比较简单的史实概念进行概括,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高二学生的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可以要求他们对比较复杂的史实概念进行概括,如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同时指导他们学习概括一些抽象程度较低的理论概念,如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殖民地、半殖民地等。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应该要求学生自己概括理论概念,并运用理论概念及其相关的基本规律(原理)去理解、分析新的历史材料,并做出评价。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

第二,研究不同层次的史实概念、理论概念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如一般史实概念的概括要求简明、全面;理论概念是在基本事实和史实概念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要注意归纳、总结、分析、评价。如对原因的分析,学生一般掌握不好。我就把原因分为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两类。其中主要原因又有多个,而主要原因中的其中一个原因必然是导致事物发展的关键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根本原因。而所谓的直接原因就是不经过媒介,直接诱发事件发生的原因等等。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在历史学科概念教学中,史实概念是概念学习的基础,理论概念是概念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首先可借助理论概念(尽管学生对其最初的认识是模糊的)来抽象概括史实,形成一般的史实概念;在掌握了一定量的史实概念后,还可借助理论概念对一般史实概念进行归类,并建立起相关史实概念间的联系,形成学科的概念结构。而在史实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但这并不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理论概念。理论概念由于抽象程度较高,仅靠老师的解释,学生是难以掌握的,必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加以运用,方可掌握。检验学生理论概念是否掌握的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历史材料。

第四,要注意防止和克服“概念化”教学。重视和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是完全必要的,但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概念化”教学。所谓“概念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把生动有趣、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只做简单化的介绍,不认真研究它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忽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孤立地、片面地对待历史概念或以抽象的概念代替或削弱生动具体的史实的教学。这些都是和历史概念教学背道而驰的,必须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宋运来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2]《中学历史教学法》夏子贤、吴幼雄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历史教学论》 张向阳著,长春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推荐访问:漫谈 概念 教学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之漫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