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申请书

巧用细节性史料为教学增添魅力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39:54   浏览次数: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史料作为考查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载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史料的恰当选择和使用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细节性史料具有特别的证明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鲜活性,引发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思考。”

一、细节性史料的含义

细节性史料是指能够生动地呈现历史场景,详细地再现历史事实,形象地反映历史原貌的一类史料。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图片类的细节性史料,二是文字叙述类的细节性史料,三是视频类的细节性史料。

二、细节性史料的使用及其效果

(一)讲述客观真实的历史

《历史教学》杂志社的总编任世江先生说:“研究历史的‘底线’是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中学历史课程的证据意识……就是在学习中运用史料多视角地审视历史……明确教科书中客观史实和历史结论等的史料依据。”

如在讲孔子思想时,节选《论语·乡党》里关于孔子入朝觐见鲁君,恭敬地行跪拜礼这一细节描述:“孔子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史料中的“鞠躬”“屏气”等,反映孔子极力维护周礼,从而得出孔子核心思想之一:礼。

(二)增加课堂的情趣性和历史的鲜活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1.图片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图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形象性,其中漫画以夸张的形式反映历史事件或人物,可以把枯燥的历史知识演绎成带有讽刺幽默色彩的图文,如在讲“大跃进”时可以选用一些漫画加深学生的印象,印证教材观点。

2.文字叙述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难忘印象的往往是一些历史细节和故事,而细节和故事常常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比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可以给学生穿插一段细节:当时中国的海军是远东第一、吨位第一,但是李鸿章很清楚中国海军的速度慢,他看中了德国两艘速度快的军舰,但是买军舰的钱一直没有到手,后来这两艘军舰给日本买去了,其中一艘命名吉野号,即邓世昌没有撞成功的那艘军舰。如果吉野号被中国买来,那甲午海战的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为什么日本很穷却买得起呢?而我们买不起?那是因为慈禧太后把钱花到享受上去了,建颐和园了,而日本的皇太后却带头把自己的首饰、耳环、戒指等都捐出来,把中国想买的军舰买走了,将两个皇太后的表现一对比我们就明白中国为什么失败了,那就是清廷的腐败。生动的细节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抽象和枯燥乏味,让学生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知识点,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3.视频类细节性史料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课堂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更能营造一种“神入历史”的气氛。比如我们在讲“五四运动”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我的1919》中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011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选用典型的细节性史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讲林则徐时我们可以呈现一段史料:“中英开战之时,国人对英人了解之偏缺让人咂舌。中方主将林则徐认定英国士兵的膝盖是不会弯曲的,因此只长于海战,一登岸来就‘一仆不能复起’,任人宰割。他在1839年9月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代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教师通过史料中的“一仆不能复起”“腿足裹缠”“屈伸皆所不便”等细节描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林大人已是举国最“开化”的官员,却对英军有这样迂腐的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则徐。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紧扣新课标,选用经典的细节性史料丰富历史课堂,必将给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细节的重要[J].历史教学,2005(9).

[2]刘俊利.中学历史课程发展学生史学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5).

[3]陈龙.政治素质:历史必修一教学的应有之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8).

[4]沈为慧.中学历史教学应返璞归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8).

[5]马玲玉,陈德运,陈倩.历史与生命的结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1).

[6]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庞丹丹)

推荐访问:细节性 史料 巧用 增添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