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程序知识

浅谈中职生数学索质的增强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9 08:46:22   浏览次数:

摘要: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数学课程特点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用数学”方面的素质要求,提出中职数学在内容和教学目标上应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削枝强干、删繁就简;在教学方法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强化因材施教、改进考核方式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数学素质;内容;方法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社会,计算机无处不在,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日益成为制约一个人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不能只限于使学生了解数学定理和公式和相关理论,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强调素质教育是当前中职数学教改的重要课题。

1 教学目标的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是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素质,是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们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事物的悟性和潜能,是一种应用和发展数学科学的功底。这种扎实的数学功底,正是今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发展来看,都是“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各个学科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数学才能不断发展、前进。对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项应用知识。职业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不是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才,而是一批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忽略了对学生“用数学”方面素质的培养。这就要加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教学,即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量的观念去观察和把握现象,在“用数学”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和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 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在教与学、学与用等诸多方面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首先,教学内容体系一成不变。在教学内容上至今还是沿用传统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的需求不相适应,存在着教的内容用不上,用的内容没有教等问题。虽然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纷纷问世,但真正适合的教材为数不多。其次,教学方式单一。从事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师对现代实用技术了解不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知识应用背景,授课内容往往以书本内容为主,忽视教学对象的特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黑板上做大量的数学定义讲解,画大量的几何图形,课堂气氛总是充斥着索然无味的公式推导、定理证明,这种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一味灌输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再次,随着我国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各专业课程设置作了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但同时又缩减了数学教学的课时,加剧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使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疲于赶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内容和应当精讲细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展开,数学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往往参差不齐,这对中职数学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同一个老师讲课,同一个教室听课,有的学生没“吃饱”,有的学生没“消化”,而从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教学改革建议

3.1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改革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根据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应该界定在“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本好的教材要突出“宽、新、实”的特点,即知识面宽,提供的信息量大;内容新,即既讲解经典理论,又介绍专业所需求现代数学知识;内容实,即充分符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如进行“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教学时,尽可能与诸如利润、税收、最佳方案等专业实例相结合。又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不能仅仅要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还要要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

3.2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改变教学要求

3.2.1 结合专业讲概念,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

职业学校的各科教师都要了解专业的要求,数学教师也不例外,这样可结合专业实例进行教学,不必要求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像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但要能用这些公式、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进行二项式定理教学,有关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繁琐且不实用,因此课堂上勿须一一推导讲解,只要求同学们熟记公式,并能仿照公式会一些简单的公式运用。如对财会专业学生讲授这节内容时,可要求学生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采用的公式,而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结合钢筋用材标准计算进行实例教学,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再如教学《概率的介绍》这一节内容时,也不必对概率这个概念本身作详尽的理论阐述,而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多讲一些今后可能应用到的实例,如经管类专业结合产品合格率的检验,金融、经济专业可讲一些股票涨跌问题等等。这样能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和数学素质。

3.2.2充分挖掘加强非智力因素

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让他们大胆猜想、积极思考、深入分析,自我判定,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其次要创设数学教育情境,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创设出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论证等数学教育教学情境,驱动和促进其探索精神;再次,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教师的知识传授中,从关心和尊重中,体验教师的温暖与期望、鼓励和鼓舞,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求知的决心;第四要营造炼意志、激兴趣、讲合作的情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其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五,强化数学文化理念。培养中职学生的民族精神。我国有着辉煌的数学研究史,民族数学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概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风貌和特质,使人感受到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

3.3 以创新教学模式为手段。改进教学思路

3.3.1 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数学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多模式分层教学。如分三层次进行,即基础层次、应用层次和提高层次,实行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核,采用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

3.3.2 提倡数学工具的应用

中职学生不要求他们用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一个纯数学问题或公式,在教学中应改变过去忽视各种数表、计算器等

工具的应用,改变数学考试时不允许将计算器带进考场的规定,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即能迅速、准确地得到结果,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3.3.3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中职教育除文化课外,需要增加大量的专业教学内容,因此,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无限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要求日趋迫切。多媒体教学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直观、形象、生动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它能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是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

3.4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3.4.1 以奥秘探索的小例子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生活学科,数学的逻辑性来源与对生活的判断与观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当走基础路线,以联系实际生活,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为基础,通过较为贴近生活、趣味的表现形式提出问题,获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建立他们与数学探索之间的感情。比如,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001米。那么对折50次后纸能有多厚呢,根据我们的想象。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用数学题计算,其结果是令人感觉恐怖的,它的厚度几乎可以绕地球一圈。其实,数学中往往蕴舍许多奥秘,这些奥秘是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正是源于这些数学题中所蕴含的趣味性。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研究学习的兴趣。

3.4.2 营造多思环境,减少思维惰性

活跃的思维能力往往是由于对事物的专注时所产生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品质学习的必然要求。许多中职生从初中升上来时大多数学基础薄弱,成绩较差,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思维能力的发挥常常受到阻碍。作为数学教师,就应当为他们营造多向思维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的讨论,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时,为了让学生灵活理解“二倍角”的含义,教师可问-倍角公式的2a是不是只适用于a的二倍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二倍”的内在含义展开讨论,使他们进一步明确:除了2a是a的二倍的形式外,其它如4a是2a的二倍,a是1/2a的二倍等,只要两个角之间存在2倍的关系,均可应用二倍角公式。这样,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有了疑点,必定深入进行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二倍角”的含义,为学生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做好了铺垫。

总之,数学素质作为一种文化素质,数学素质的教育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数学素质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在某一节课或设一节训练课来完成。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既需要大胆的尝试,更需要不断探索、验证、改进,利用数学的教学内容、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的学习活动、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等教学因素,在不断的渗透、引导、启迪中形成,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素质。

推荐访问:浅谈 中职 增强 数学


[浅谈中职生数学索质的增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