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建构灵动的教学环境,滋养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0 08:48:01   浏览次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一栏中,首先提到的就是“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这不仅仅是因为“环创”是我们的常规工作之一,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环境,幼儿园正是通过环境的创设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综合的教育,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幼儿园环境包含班级环境、公共区环境、户外环境三大板块,如何灵动建构,有机整合,以此来促进儿童成长与发展呢?

一、班级环境“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在班级环境创设中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与尝试,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布置桌椅,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努力凸显儿童性、课程化、游戏性、有效性。做到主题墙见证儿童亲历主题探索的一系列过程;作品栏展现和表征儿童学习与发展状况;活动区支持儿童自主游戏,小组化和个别学习;自然角引发儿童观察探究,亲近自然。强调让儿童在环境的中央,让儿童的学习看的见。

(一)创设儿童感兴趣的主题环境

生活化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源泉,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因此,我们着眼把教室环境的创设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与游戏情景相结合。走进教室,会感觉主题的气息扑面而来。教室的中间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树上有逼真的鸟窝,树下有仿真的兔子洞和原生态的池塘,池塘里有形态各异的鱼和乌龟,饲养角里有小朋友轮流带来的多种小宠物,宠物之家和医院里贴着许多宠物的照片,柜子里摆放着相关的宠物用品等,这些都吸引了小朋友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着他们和环境进行多元的互动。

(二)收集符合儿童需求的多元材料

“宠物乖乖”主题的前期经验准备,是从材料收集开始的,这期间,孩子和家长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主题,大家进行了前期调查表的填写、孩子和宠物的照片拍摄、有关饲养宠物的图书、一些相关的宠物用品的收集、轮流带小宠物来园饲养等。使用了各种低结构、多功能的自然材质如:木桩、贝壳、松果、树叶、色彩柔和的棉麻布料、硬纸板、麻绳、羊毛毛线等。这些丰富多元的材料为主题环境的创设和顺利向深层次推进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障。同时,在与孩子共同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家长又能帮助孩子丰富感性经验,让孩子了解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三)营造符合儿童发展的互动氛围

我们在创设主题环境时,能敏感地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比如在本主题中,我们就发现幼儿对宠物的外形特征及如何照顾它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结合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对主题目标进行了分解和具体的“物化”,预设大致的主题墙和主要的区域活动的框架,并在相应区域收集和投放丰富的材料。如在“宠物之家”里投放充气澡盆、毛绒玩具、宠物用品等。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在第一時间吸引了幼儿参与到互动中来。同时,在不大量增加材料的前提下,把材料和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这样复合的材料会更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并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力不同的幼儿每次都能尝试不同的玩法,在和同伴的交流互动中受到影响和启示,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玩法。这样,幼儿在某一区域的兴趣会持续很久,和环境互动的频率会更高。比如,从最初投放的用无纺布做的立体小兔,到小兔和绳的玩法——给小兔穿毛衣,再到小兔过河、小兔爬山坡等,可以独立地玩,也可以两三人进行竞赛,在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与保持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这样的班级环境创设见证了主题的深入与完善,实现了儿童的自主与发展,转变了教师的理念与行为,营造了班级的文化与特质。

二、公共环境“让每一寸空间都闪光”

凡是幼儿能接触到、够得着的每一寸空间都是幼儿自主创设的场地。要给幼儿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引发和实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真正的发展与成长。

(一)当公共区域邂逅自主,儿童的游戏“活”了

1.自主划分游戏空间

在创设公共区域环境时,首先,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公共区域进行合理划分。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分?怎么分?儿童是第一参与者,应当拥有第一话语权。因此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围绕着“你最喜欢的场地在哪里?在那里我们可以玩哪些材料,做哪些游戏?”等话题进行了讨论,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需求,我们将一楼廊道规划为若干个运动区域,利用楼梯角落建立起运动材料库。将靠窗的廊边规划为公共游戏区,利用拐角、廊檐、楼层形成自然分离,建构类靠近安静角落,表演类靠近音体室门口,便于演出。将靠近教室的廊边规划为公共自然角,并进行布局与标识。特别是在廊边空间的利用上,我们将其发挥到极致。如,你找到我们的飞镖了吗?它藏在书法背景墙的后面。柱子上活动的落水管,管口可以360度旋转让投掷变得更加立体,悬挂的拉力器让锻炼随处可及。还有升降式的吊线球,架空在绿化带上的攀爬架。这种固定和移动相结合,地面设计和空间悬挂相呼应的方式既节约了空间,又给孩子们的游戏带来了无限挑战和乐趣。这样的扩充与调整,让孩子们的游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区域标志的设计和摆放,场地间的隔断与拓宽,都留有孩子们的足迹。

2.自主确立游戏内容

有了场地,那玩些什么呢?我们坚守儿童立场,打破一成不变的思路,将公共区活动内容与儿童经验相结合,选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主题来设置各班临近公共区的内容,同时与课程巧妙结合。如在“规则与标志”主题时,我们创设了汽车城游戏区、小超市游戏区,让孩子在游戏中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各类标志与规则;在“中国娃”主题中,我们在建构区提供中国著名景点图片,供幼儿模仿搭建,在美食一条街让孩子们模拟做中国传统糕点与地方特色小吃,在照相馆增添中国旅游的风景照片。开放的游戏内容,能引发不同水平的幼儿实现经验的互补与分享。这种结合让我们在儿童兴趣和课程目标两者间找到了平衡,课程从室内走向室外,儿童的游戏功能也从愉悦走向多元。当然,儿童的兴趣是不同的,有无数生发的可能,因此我们留有空白区,私密角,用以满足儿童个性化游戏的需求,随着情节和内容的不断发展,此区域的数量和空间也在不断拓展。

3.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人数增多,内容变化,材料的跟进就更加迫切与重要,为了满足孩子对于材料的多元需求,我们建立了游戏材料库,同时实现了材料的多区域流通。例如花店的花可以包好后委派汽车城的同伴去送快递,或者送到蛋糕坊去为小朋友庆祝生日,也可以送到照相馆做拍照道具或放到小超市做商品出售。在游戏的世界里,材料可以发挥更大的流通作用,而孩子们只需要关注材料的拿取与整理的规则。

(二)当民间艺术碰撞视角,儿童的创作“美”了

我们为孩子们留有一个独立的美术活动专用空间,但运行中却发现,教师和孩子们都不愿意去。因为在她们眼里,美工室活动和在教室进行美术活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很明显美术专用室环境与材料滞后于儿童的需求和发展,它必需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对儿童在美术方面产生独特的、持续性的影响。活动室资源从何而来、环境如何呈现、活动如何开展呢?基于本园生源的70%是流动儿童和新市民,我们分析儿童本身的地域差异就是一种资源,于是便尝试将这种资源转化为一种地域的、民间的“味道”。我们通过家园调查,了解孩子老家的一些资源风貌,从形象、色彩、图案、工具、造型等不同角度进行资源的提取与筛选,由此创建了更加符合幼儿年龄需求、自然质朴、童趣夸张的编织区、泥塑区、印染区、木工区、沙画区等游戏环境,在保留地域民间元素的同时凸显儿童参与和儿童表征。如我们尝试将操作繁琐的蜡染改为简便的宣纸、手帕印染;将较难的丝线刺绣变为比较安全且容易掌握的毛线绣、纱网绣;将技艺精妙的沙画变成玩沙与玩光影的游戏;将复杂的马勺创作变成马勺上的脸谱游戏。孩子们从束手无策到拿来就玩,自主发现越来越多,惊喜也越来越多,美工室成了大家争抢的香饽饽。孩子们在民间美术特有的润泽中,创作变得更加美了,这里的美,不是指画的好看,而是孩子们的创作更加自然、朴实、夸张、充满了童趣。

(三)当绘本读物走向开放,儿童的阅读“亮”了

图书室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所之一,通常我们会采用班级轮流的方式,一周也就一两次的机会,对于班级个体而言使用率偏低,加上资金的问题,图书更新率不高,幼儿阅读能力欠缺。如何打破传统单一的阅读模式,让儿童的阅读亮起来呢?首先,我们借助外力与办学机构合作,一次性免费补充品质较好的绘本读物7000多册,定期更新,并配置借阅刷卡器,借阅登记app,一下将图书室的阅读群从孩子扩展到教师。其次,和孩子一起在阅读空间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增添沙发、小桌子、书架、抱枕、娃娃、电子书、电脑、记录笔等辅助物品,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遵守借阅要求的前提下自由阅读。读物增多了,阅读方式自由了,渐渐地我们的阅读就“亮”了,有晨间亲子借阅、有阅读绘本创作、有主题背景下的阅读心得分享,还有生动有趣的亲子绘本表演、亲子阅读日累计评比等,我们还惊喜的发现,家长朋友们把陪伴儿童阅读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我们的课程资源,让课程生发变得更加自然、生动。

三、户外环境“让周边资源整合运作”

(一)建构符合儿童需求的户外游戏环境

1.开放的空间与充足的时间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整体呈现“回”字型,以开放性空间设计为主,中间整块的活动场地,便于幼儿集中性的进行户外早操的锻炼。我们的早操不仅融合了民间游戏、律动和阳湖拳等多种元素,还在形式上做了大胆创新,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同时出操,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动作,队列变化多样而有序,动作编排合理而有趣,真正做到了运动和游戏的有效结合。散点区域设计部分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以利于幼儿的自由活动或交往活动,如游戏小屋、小迷宫、小城堡等。为了确保幼儿科学合理地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幼儿园制定了四季作息时间表,便于不同天气下的幼儿游戏。

2.灵活的场地与丰富的材料

幼儿园户外环境中不同元素的材质向幼儿传递着不同的情感信息,特别是地面材质的铺设,能带给幼儿触觉、视觉和心理等多重感受。我园根据场地功能的特点和要求,在充分考虑幼儿活动安全性前提下,多元化的选择地面材质,既有硬质的柏油地、水泥地、砖瓦地,又有柔软的草地、泥土、沙地和塑胶,幼儿可以在硬质地面上拍球、骑小车、拉推车,也可以在软质地面上自由爬行、翻滚、跑跳。为了确保孩子户外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我们依据场地特点、器材功能以及儿童年龄特点,划分出18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配套材料与班级自备材料,摆放的地方安全合理,有明显、易懂的标志,便于幼儿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每一种材料的投放都能做到低结构、多玩法,每一种材料的使用都能保证长效化、生态化。如此丰富和多元的户外活动材料,为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持。

3.安全的保障与隐性的管理

根据各级部的活动特点和材料,我园安排了每日活动巡查小组和每周器械维护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对器械的使用做到提前检查、及时维护,对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做到提前预支,机动调整。另外,每天安排一位教师进行户外活动的观察记录,及时向级部和园部传递户外管理的运行情况,为幼儿的安全活动保驾护航。

(二)挖掘渗透课程意识的户外游戏内容

1.大班体育游戏“好玩的洞洞”

大班上学期有“大家来运动”这个主题,整个主题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喜欢参加多种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发展运动能力”。基于我园户外场地的整体环境以及对于大班孩子能力发展的要求,我们开发设计了体育游戏“好玩的洞洞”,目的是在游戏情境中练习钻爬,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同时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拼搭各种各样的洞和障碍,探索不同的玩法,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积累相应的运动经验。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空旷的活动场地给了孩子们游戏的空间,规则有序的材料摆放给了孩子们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机会,其中材料的丰富与多元,让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得以实现。正是因为有了户外环境的支持,从开始的钻洞洞玩洞洞,到后面的自由组合搭建洞洞,孩子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享受运动的欢乐。

2.角色游戏“快乐的跳蚤市场”

在“庆祝六一”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借助操场的场地优势,以“回”字形自然分成三个区域,开展了全园参与的角色游戏“快乐的跳蚤市场”。在这里,跑道变成了摊位,泡沫垫子成了商家的展台,操场的柱子成了商品展示和宣传的好地方,沙包还可以记录买卖数量,“快来看,快来看!全场打折大促销哟!”“所有吉普车2元甩卖,赔本甩卖啦!”为了招揽顾客,各位“小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推销起自己的商品,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样丰富的交往空间里,孩子们扮演着各类角色,充分满足了他们自由交往,自主游戏的需求。此外,还有户外种植区的科探游戏;利用各种材料,平地而起的建构游戏;空旷的水泥地上赋予想象和創造的涂鸦游戏等,让我们的户外环境充满了儿童的情趣。

(三)拓展整合可利用的户外游戏资源

社区是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扩大孩子们游戏的天地,培养他们勇于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我园的户外环境向社区周边进行了延伸,利用蔷薇湿地公园的有利资源,开展了丰富有趣的野足和亲子徒步活动。为了确保每一次活动都能够顺利且有效开展,前期教师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计划,调查场地,制定规则,准备材料,明确要求,这些都是源于孩子们需求的鲜活的课程。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礼物,呼吸、奔跑、捡树叶、集印章、拍照片,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了孩子们开展游戏的欲望和热情,在欢乐游戏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出游的规则“不损坏公物、不乱扔垃圾,不采摘花叶,不大声喧哗,不擅自离开行程中的队伍”,户外环境是资源,是课程,巧妙地融合,可以让孩子们的学习、游戏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优质的幼儿园环境不必奢华,而应返璞归真,我们追求的是回归自然、精神自由、自主探索的环境。创设适宜幼儿学习与成长的良好环境并持续改进,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自由游戏,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老子山幼儿园)

(责任编辑:杨强)

推荐访问:建构 滋养 灵动 健康成长 儿童